湯群
(常州市武進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江蘇常州 213164)
培智學生口語交際現(xiàn)狀分析及策略探究
湯群
(常州市武進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江蘇常州 213164)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口語交際”更是如此。家、校、社一定要正視培智學生的語言發(fā)展空間,抓住義務教育階段口語訓練的黃金時期,充分保障培智學生擁有口語交際的時空,帶領孩子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口語交際的現(xiàn)實意義,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其文明交際習慣,這對全面提高培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最終融入社會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培智學生 口語交際 策略探究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其實更精要地說,口語是必用的交際工具,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在現(xiàn)代地球村里,人們的交際活動日益頻繁,語言交際能力至關重要。作為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雖然我們的教育對象不太完美,他們將來的生活或許不太美好,但作為地球村的公民,生活在這精彩紛呈的大社會,他們不能黯淡地蜷縮于自己的角落,必須學會與外界溝通、交流。通俗點說培智學生可以不會寫字、不識數(shù),甚至不識字,但他們必須會說話,要能夠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愿望。這是培智學生融入社會最基本的能力。
經(jīng)對我校127名培智學生的調(diào)查了解、測試分析,以及任課老師及家長的訪問,筆者了解到:輕度培智學生的口語交流障礙發(fā)生率為42%;中度培智學生的口語交流障礙發(fā)生率為67%;重度培智兒童的口語交流障礙發(fā)生率為100%。
可見提高培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十分重要。
(一)自身因素。
1.發(fā)音器官缺陷造成構(gòu)音障礙,導致口語交際困難。
2.心理、智力障礙導致口語交際障礙。
培智學生由于智力、非智力等原因與正常學生有著較大差異,他們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在個性上表現(xiàn)得孤僻、內(nèi)向,喜歡獨處,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有機會與人交往,一些學生在看到生人時會不由地臉紅,產(chǎn)生害羞心理,躲閃一旁;有的培智學生則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產(chǎn)生恐懼心理,表達不暢;還有的學生在交流中會過多地受自身情緒的影響,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加上詞匯量的貧乏,說話前后矛盾、語無倫次,阻礙正常的交流。
(二)教育因素。
1.特殊學校沒有專門的“口語交際”教材,未開設專門的課程,培智學生口語交際潛能尚未開發(fā)。
2.“舊版課堂模式”制約著培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三)環(huán)境因素。
1.社會因素
培智學生最終要融入社會,社會大環(huán)境對他們的接納程度直接影響培智學生的交際能力。雖然社會上好人多,絕大部分人能關愛殘疾人,共建單位也經(jīng)常組織一些活動,但不乏一小部分人鄙視智障人,大聲呵斥,不讓自己的孩子與培智孩子玩耍。有的還惡語相加,給他們?nèi)『芏嚯y聽的綽號,嚴重挫傷培智孩子的自尊心,挫敗他們與人交往的勇氣、信心,使得他們多緘其口、裹足不前,怯于與外界交際,使本來就不幸的孩子更加不幸。
2.家庭因素
(1)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同齡人密切交往的機會。
(2)由于孩子智力有缺陷,家長礙于面子,采取封閉式教育,使孩子喪失諸多外出交際的機會。久而久之,造成這些孩子心理上的寂寞,成為話講不清的“原始人”,遠離社會又依賴家庭的“寄生人”。
以上均為影響培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的客觀因素。而《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明確指出培智學?!吧钫Z文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需要,針對智力殘疾學生的語言特點,加強聽說能力訓練,把傳授知識與補償缺陷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會交往能力,為其自理生活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鑒于此,我校就如何培養(yǎng)培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成立了區(qū)級研究課題,并進行了探索性策略研究。
(一)每周專設口語交際課——專業(yè)導學,奏響“口語交際”主題曲。
針對培智學生口語交際現(xiàn)狀,我校予以課程保障。每周增設口語交際課,對構(gòu)音障礙的學生另外開設語訓課,在專業(yè)訓練中指導培智學生進行口語交際。
學校領銜專業(yè)導學,以口語交際課為主陣地,為增強教學效果,改革舊版課堂,立足“情境化、趣味化、生活化、活動化”的教學定位,變沉悶課堂為學習樂園。
1.營造和諧氛圍,使學生敢于說。
口語交際應該在一個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師生間的民主,避免言語霸氣,要時時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的關心、愛護、信任、幫助、鼓勵和贊賞,因為老師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微笑、一種商量的態(tài)度、一個關注的眼神都在無形中促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在這種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下,學生自覺參與課堂活動,不再是個“出勤不出力”不敢言談的“郁悶坐客”。
2.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讓學生樂于說。
選擇好適應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nèi)容,還應該盡可能給每一個交流話題創(chuàng)設與實際生活相似的交際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形成學習期待,在趣味化的教學活動中進入情境交際活動。如教學自編教材《動物買菜》一課,教師事先提供了大量口語交際資源:借來食堂各種常見葷、蔬菜,準備各種頭飾。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指認各種菜,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選戴它的頭飾。如向大家介紹這個動物最愛吃什么,扮演動物上街買菜、討價還價,最后回到森林之家舉行宴席,開展生日派對,動物狂歡。這節(jié)口語交際課就在具體的情境中調(diào)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動口、動手、動腦,或說、或議、或唱、或演,學生情緒高漲,參與積極,敢說樂說,可謂教效顯著。
針對培智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在情境交際訓練時,既要顧及全體,又要兼顧個別,從培智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其交際需要出發(fā),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的社會性、生活性、互動性和適應性。
3.做好示范指導,讓學生會交際。
口語交際是信息交流與人文關懷的統(tǒng)一體,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聽說及交際技巧,還要求具有待人處事、舉止談吐、傳情達意等方面的能力與素質(zhì)。也就是說口語交際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地亂說,要達到規(guī)范交際的目的。教師還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品質(zhì),要提高自身的文明修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重視發(fā)揮自身口語表達的示范作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下水”示范,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明白,口語交際時要做到:耐心傾聽,傾聽他人說話時要注視對方,聽懂要點;在與他人交流時要注意態(tài)度自然大方,做到有禮貌,文明交流,說話時注意場合和分寸,盡量把話講完整,注意講話的語調(diào)、重音,等等。這些良好的交際品質(zhì),只有在訓練過程中依靠教師或其他優(yōu)秀榜樣的長期示范和熏陶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使培智學生逐漸掌握。
(二)每月開設親子教育課——“雙管”助學,奏響“口語交際”協(xié)奏曲。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學生口語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我校在實施“口語交際”課程中,重視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則,每月開設親子教育課。一是喚起家長對孩子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希望,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口語表達訓練,強化孩子現(xiàn)有的口語交際能力。二是引導家長明確自己的角色: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的家庭教師,要密切配合學校完成口語訓練親子作業(yè),營造有利于孩子口語交際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在家中進行口語交際鞏固訓練。三是交流、共享優(yōu)秀家長家庭口語交際訓練成果的做法,引導其他家長積極開展家庭口語交際訓練。如在家時,家長陪孩子自制老師和同學的電話本;當孩子生病時,要求孩子自己打電話向老師請病假;春節(jié)了,主動打電話向老師拜年;同學過生日,打個電話送句祝福;參加喜宴,讓孩子道個喜;設計家庭小游戲,家長與孩子熱情交流、表達見解,等等。以各種鮮活的事例促使家長們明白怎樣做才是真正愛護、幫助自己的孩子。
實踐證明,家長參與培智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最明顯的變化是一些性格內(nèi)向的培智學生,原來從不講話,現(xiàn)在能主動和老師、同學打招呼了。一些輕度學生時常把 “我媽媽說——”等一些事情拿來和同學分享,班里呈現(xiàn)出可喜的“民間交流”現(xiàn)象,真可謂家校合作,“雙管”助學,合力奏響了口語交際訓練的協(xié)奏曲。
(三)每學期廣設交際實踐活動課——學以致用,奏響“口語交際”交響樂。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即教育”,“學在課內(nèi),用在課外”的教育主張。我校除了在“課中練兵”,還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平臺。
1.班級活動“常練兵”。
培智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口語交際資源,任課教師要適時適地地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有價值的口語交流活動,給學生增加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如對表達能力較好的輕度培智學生,開展“我是校園小導游”、“介紹最喜歡的動畫片”、“夸夸我的好朋友”等講述活動,讓他們有表現(xiàn)的機會;針對中重度培智學生可開展“我和老師談談心”、“自我介紹”和一些看圖說話的講述活動。如看照片介紹家人,利用大課開展“認識學校小農(nóng)場”的語言表演等,給他們搭建練說的平臺。平時,教師還可讓學生借書、找人等,讓學生學著與別人打交道,請求幫助,解決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鍛煉,各有所獲。
2.校內(nèi)集體活動“大練兵”。
培智學生一般只跟本班同學打交道,較少與其他班學生來往,甚至不來往。因此,學校經(jīng)常組織聯(lián)合中隊活動,擴大學生之間的交際范圍。如全?!傲挥螆@”活動、“班級聯(lián)誼活動”、“學雷鋒互助活動”、勞動互助班結(jié)對等活動的開展,切實有效地為各班學生提供了溝通、交往的機會,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為進一步的交往奠定了基礎。每次熱熱鬧鬧的校內(nèi)集體活動儼然成了學生語言交際的練兵場。
3.校外拉手活動“大閱兵”。
近年來,社會扶殘助殘的氛圍逐漸濃郁,我校培智學生經(jīng)常受邀參加愛心單位的友好活動,更有很多愛心單位及志愿者來校捐贈慰問,開展手拉手活動。因此,我們精心安排培智學生表演答謝文藝節(jié)目,誠致感恩辭,面對面地與來賓交流,努力擴大特殊學生的生活范圍,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如組織學生到常州大學城參觀聯(lián)誼、牽手殘聯(lián)“淹城野生動物園游園活動”、社區(qū)包粽子活動、每年開展的“你我在一起——助殘日拉手體驗活動等等,讓培智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學習口語交際,逐步形成口語交際能力。通過這些活動,普、特人群進行了廣泛友好的交際,增進了社會對特殊人群的了解,為社會接納培智學生打開了一扇大門。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口語交際”更是如此。家、校、社一定要重視培智學生的發(fā)展空間,抓住義務教育階段口語訓練的黃金時期,充分保障培智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時空,帶領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口語交際的現(xiàn)實意義,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他們的文明交際習慣,這對全面提高培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最終融入社會生活都有重要意義。培智學生口語交際策略探究之路很漫長,訓練的路上充滿艱辛,但為了培智學生的未來我們將義無反顧地行走在這條路上。
[1]朱潔如.小學語文課型范式與實施策略.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0).
[2]劉潔.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華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
[3]肖非,劉全禮.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華夏出版社,1992(9).
[4]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5]教育部.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