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雙雙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一線的教師在提高課堂效率的方式、方法方面進行著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有些在探索中已經慢慢形成自己的獨特理論。提高課堂效率單純用“教”刺激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已遠遠不符合現代教育的需求了。本文就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通過情智培養(yǎng)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來展開論述,用非智力因素促使課堂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高效課堂;情智培養(yǎng);價值引領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5-040-1一、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教學相對比較枯燥,對于事件的講解主要側重于理解及對社會的影響,這與小學的故事講解、初中時的通史教學完全不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用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就能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我們還可以通過分組,讓學生們組成小集體,互相討論,大膽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也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例如開展辯論賽。老師拋出話題:你認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全班分成兩大陣營后,各自尋找材料,自己組織語言。這樣學生們在相互合作與相互競爭中,深刻地記住了辛亥革命這節(jié)內容。知識、能力、情感也會在學習的樂趣中進一步激化。教師當然也要適時地加以引導,評價,既要給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也要對整節(jié)課的節(jié)奏把握好。
二、積極評價學生的表現,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教學中,當學生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不要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贊賞和鼓勵。例如:“你回答的很到位”、“你的思維非常清晰”、“你有非常強的分析能力”。溫暖的話語會像“興奮劑”一樣,能振奮學生的精神,會促使信心高漲,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這樣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不感興趣時,對學習有困難,想要退縮時,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點撥和鼓勵。教師如果用尊重期盼的語言,用濃濃的愛,就會給學生樹立起學習的勇氣和信心。這樣就會使這部分學生能用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是情智教學中必要的組成元素,會像“心靈的雞湯”一樣滋潤著學生,這將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健康的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效率。
三、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觀察思考”,促進學生探索學習的主動性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習的驅動力。在教學時要創(chuàng)設一些新穎別致的問題,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會使學生想問“為什么?”“那應該是什么?”“那該怎么解決?”這樣的認知就會慢慢形成學生“想問”的習慣,慢慢會形成“會問”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解題意識。課堂所要求的高效就會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會涉及到這樣一個知識點:識記四大發(fā)明史實及其對中西方社會分別形成的影響?如果單純這樣問,學生可能會覺得這個題目有點干巴巴的,會按書本知識以題答題,毫無拓展。那如果換個問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那效果就可能完全不同。
“穿越”是現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那我就會選擇讓學生分組。一組學生穿越回到宋代,讓他們自己炫耀一下自己能拿得出手的重大發(fā)明,你的這種發(fā)明能對社會有什么重大作用?讓另一組學生充當阿拉伯人,帶著這些發(fā)明去遙遠的西方,看看同樣的東西又能發(fā)揮出什么不同的作用呢?最后讓兩組學生再帶著這些發(fā)明來到18世紀,看看當年的東西現在又有怎樣的作用?引導學生發(fā)出質疑:為什么我們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解決了課標要求掌握的內容,同時也讓學生在探索中開拓了思維,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知識之間的比較、歸納,使教學內容得到深化。
四、情感“滲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思考人生價值、社會價值的選擇關鍵期,也是接受價值觀教育的最佳時期?!敖虝焙汀坝恕逼鋵嵲谡n堂教學中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的歷史課堂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更注重對學生品格因素的引導和滲透教育。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相長的和諧課堂,用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人格魅力引導著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前一例子中,學生在穿越回宋代時,炫耀了自己的發(fā)明,給具有崇洋媚外、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圓的思想的人警醒——中國也曾輝煌,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而到學生們分析明清時期中國科技發(fā)明卻遠遠落后于西歐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tài)度認識中國。更要讓學生明白:在成績面前不能驕傲;在落后時,不能氣餒。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只要想進步,就要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不能固步自封,閉關鎖國,改革是我們富強的必然之路。我們應該從小樹立發(fā)展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變革意識,在落后時更要發(fā)奮圖強。學會尊重、謙遜、負責、堅忍,更要學會自信。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中,學生更需要學會這些優(yōu)良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口號式的教育或許氣勢磅礴,但很難達到“滲透”的效果。課堂教學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來說更易于接受,對品格的養(yǎng)成影響也會更持久。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各種契機,積極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熏陶,潛移默化的教學讓學生在蘊含性的教育中更易受啟發(fā),得教育,領悟做人處事的道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