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從排序上看,家庭被列為首位,讀書列為第五位,可見家庭閱讀的重要性?!安蛔x書的家庭,才是精神殘疾的家庭?!彼械募议L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出人頭地,但表現(xiàn)形式卻完全不一樣。有的家長唯恐孩子不如別人,一口氣給孩子報了美術班、舞蹈班、英語班……有的家長給孩子買吃、喝、穿、玩的什么都行,就是舍不得買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0%以上的家長雖然已經(jīng)意識到閱讀對孩子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對孩子閱讀的基本涵義和真正價值未能正確把握和理解。兒童缺少“有主題的閱讀”地有效指導,孩子閱讀興趣和閱讀質(zhì)量不高。如何引導家長構建書香家庭,與孩子共沐書香,提高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呢?“主題閱讀”為每一個家庭獻上了一份最佳的禮物。
“主題閱讀”——引領兒童精神成長的閱讀,是構建書香家庭的催化劑,一個主題就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面旗幟,人文內(nèi)涵豐富的主題閱讀,有利于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與學生的精神世界相通、相融。在和諧共鳴的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智慧啟迪,情感陶冶和價值提升。如果把讀書比作精神大餐。那么,小學語文教材就是這道大餐中的“母乳”,而與語文教材配套的《新語文主題》《主題式·經(jīng)典誦讀》兩套讀本,則是最貼近“母乳”的“嬰兒配方奶粉”。有了“母乳”和“嬰兒配方奶粉”就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豐富、均衡的營養(yǎng)?!芭浞健狈从沉诉@一過程里的科學規(guī)律。陸恕老師說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一篇篇課文好比藤上的瓜。教學時,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整體施教。在“單元主題教學”的指引下,教師避免了大量、瑣碎的提問,課堂上聽到最多的是學生朗朗的讀書聲,看到的是學生默讀思考的自學?!暗梅ㄓ谡n堂,得益于課外”“不求知識的統(tǒng)一,力求自主創(chuàng)新”。學生一篇一篇地閱讀,一本書一本書地閱讀,課上課下到處能看到孩子讀書的身影。
如何引導家長進行主題閱讀,讓孩子與家長共沐書香呢?
一、提高認識,思想重視
一些家長認為課外閱讀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針對這樣想法,我們通過家長會,把主題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對孩子情感發(fā)展,習慣養(yǎng)成,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分析給家長。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蓖曜x的書,會對人生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只有那些豐富孩子精神世界的、滋養(yǎng)孩子心靈成長的書籍才是真正適合孩子閱讀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拿到任何書都可以讀,一定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根據(jù)自己孩子的興趣和閱讀程度選擇合適的圖書。而主題閱讀是塑造孩子心靈的閱讀,從小的閱讀差別才是重要的“輸贏”差別,從沒有獲得閱讀熏陶的孩子,是真正從起點上就落后了一步。為了讓家長認可主題閱讀,我們讓家長翻閱“新語文主題閱讀”課本,書中那篇篇美文,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令人向往的名勝古跡,富含哲理的經(jīng)典故事,開發(fā)智力的科學小品文無不令家長拍手稱贊,孩子受益,家長放心了,我們開心了。
二、方法引領,科學指導
家長由于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閱讀質(zhì)量,還有一部分家長高興時陪伴孩子共讀,不高興時對孩子的閱讀不管不顧,缺乏“以身作則”的觀念。因此,我們倡導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一)堅持每天閱讀
每天閱讀,關鍵在于堅持。家長和孩子大聲朗讀,自覺形成閱讀習慣,每天都有一段讀書時間。一到時間,開始閱讀或背誦。《主題式·經(jīng)典誦讀》或把閱讀的內(nèi)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寫清時間、閱讀內(nèi)容、評價等,以此激勵堅持閱讀。
(二)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讀書環(huán)境
建議父母可為孩子的房間里安裝床頭燈,當孩子上床時,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如果你現(xiàn)在想睡覺的話就可以把燈熄滅,如果現(xiàn)在還不想睡的話可以看二十分鐘書?!笔聦嵣?,如果孩子不是特別困的話,他為了晚一點睡覺會愿意翻一翻圖書。
(三)培養(yǎng)專心閱讀習慣
所謂專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會神,要養(yǎng)成這一習慣,必須做到:學習地點固定,坐姿端正,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家長與孩子手捧一卷書靜靜閱讀,這場面是何等溫馨。
(四)不動筆墨不讀書
“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心得等。為了便于家長指導閱讀,我們把主題閱讀主推的“批注式閱讀”的方法,通過班級QQ群讓家長、孩子按“批注閱讀”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那淺顯易懂,操作簡單的批注方法令家長、孩子獲益匪淺。
三、指導親子共讀,交流分享
1.自讀感悟。孩子在家長的督促、引導下,自主閱讀、感知材料,自主領悟、體驗閱讀。
2.互動閱讀。書香滿家園,要想讓孩子愛上書,關鍵是大人對書的態(tài)度。家長與孩子以互動的形式開展共讀。開展家庭“共讀時光”,一起讀書、聊書。遇上好玩有趣,優(yōu)美的段落,一家三口共同品讀交流,達到與孩子共同讀書的目的——分享讀書的快樂,孩子喜歡把“新語文”中的知識考考家長。記得在學完了《吹泡泡》這篇文章時,一名家長打電話對我說,孩子興高采烈地問:“你知道怎么做吹泡泡的水嗎?”孩子滔滔不絕地說起來,這名家長就和孩子一起翻閱《新語文主題閱讀》,共同探討做泡泡水的過程。這溫馨的畫面至今令她回味無窮。還有一名家長說,孩子學完新語文書“打往天堂的電話”一文后,回家說了很多,那眼睛里閃著淚花說:“媽媽,我愛你?!睆哪且豢唐?,這名家長決心為這種閱讀傾注她全部的精力。孩子也在這種親子共讀中學會主動去讀書,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反復讀,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散文誦讀成背,出口成章,熟練運用。
開展“主題閱讀”以來,家長說,孩子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放了學,還沉浸在課上閱讀的內(nèi)容。孩子不再對寫作抵觸,還開始模仿《主題式·經(jīng)典誦讀》上的課文寫起了小詩歌。閱讀打開了孩子的“智慧大門”。
“主題閱讀”為構建書香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舒適的書房,散發(fā)著墨香的課本,純真的大眼睛,瑯瑯的讀書聲,家長與孩子共沐書香,多么溫馨的畫面,多么幸福的家庭。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