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萍 (云南省紅河州第三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云南 個舊 661000)
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綜合征,女性患者發(fā)病率較男性高。由于含有透明質酸、黏蛋白、黏多糖液體在心肌纖維內浸潤,心肌呈退行性病變,嚴重時可導致心包大量積液,導致甲減性心臟病,常常是甲減患者最終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F(xiàn)將在臨床工作中收集的19例甲減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變化分析如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收集甲減19例,其中男4例,女15例,男∶女1∶3.75。發(fā)病年齡19~76歲,平均54歲。發(fā)病原因為:2例因甲狀腺炎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1例因為橋本氏甲亢服用丙基硫氧嘧啶100 mg/次,3次/d服用3個月后;1例因甲亢I131治療后,2例合并糖尿病,其余均為原因不明者。所有病例經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查血FT4、FT3、TSH(采用化學發(fā)光法)而確診。19例均有心電圖ST-T不典型改變,經多次心電圖動態(tài)檢查及心肌酶學檢查,排除心肌梗死,病程1個月 ~10年,于治療前均采血1次,測定 FT4、FT3、TSH、CK、CK-MB,19例均有CK升高的現(xiàn)象。
1.2 方法:經確診后,5例給予甲狀腺片治療,劑量40~100 mg,14例給予優(yōu)甲樂治療,劑量25~100μg,治療1個月后采用相同方法再次測定 FT4、FT3、TSH、CK、CK -MB。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組資料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測定值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19例甲減癥治療前后FT4、FT3、CK、CK-MB比較詳見表1。
表1 19例甲減癥治療前后FT4、FT3、CK、CK-MB比較±s)
表1 19例甲減癥治療前后FT4、FT3、CK、CK-MB比較±s)
?
甲減患者心肌病變特征是心肌間質黏液性水腫,全身肌肉有肌細胞腫大、蒼白、肌漿纖維斷裂,且有空泡變性和退行性病灶。甲減時全身組織細胞核酸、蛋白質的合成、代謝及酶系統(tǒng)的活性均減弱,心肌細胞間有黏蛋白及酸性黏多糖沉淀,心肌張力減退,心臟松弛,心肌假性肥大,心肌纖維間質黏液性腫脹,以致變性壞死,導致心肌酶自細胞內溢出,因此血清中肌酶各項升高[1]。CK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也可見,部分可誤診為心肌梗死。甲減時心肌耗氧量減少,患者可伴有非特異性ST-T改變,并可有胸悶、心悸、心前區(qū)不適等臨床表現(xiàn),一般不發(fā)生心絞痛癥狀,但當心排出量減少超過心臟耗氧量減少的程度時,也會出現(xiàn)心絞痛,稱黏液性水腫心絞痛。因此甲減患者有時也會誤診為心肌梗死患者,應警惕甲減可能性,以減少誤診。
甲狀腺激素與組織細胞代謝密切相關,甲減患者由于甲狀腺激素明顯缺乏引起線粒體氧消耗減少,ATP下降,由于導致富含CK等肌源性酶的骨骼肌損傷、細胞膜通透性增高進而CK自細胞內逸出至血循環(huán)。另外,TSH通過刺激腺苷酸環(huán)化作用于甲狀腺及其他組織細胞,也可消耗細胞膜的ATP,從而酸的逸出增多。本組資料中19例甲減患者經測定CK、CKMB均高于正常。
甲狀腺激素可使?jié)B液減少,心肌肌張力增高,減少間質水腫及心包積液。19例患者經用甲狀腺激素治療半月后,F(xiàn)T4、FT3均有所上升,CK、CK-MB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并且治療前后經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甲減患者可存在心肌損害,甲減治療后,患者胸悶、心悸、氣促等癥狀可緩解,部分患者復查心電圖ST-T改變可消失[2]。
[1]劉桂芳,彭延寬,高 靜.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的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3(2):29.
[2]馬麗敏.甲亢散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技術的臨床研究(附156 例病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