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章
【摘 要】總體上看,對輿論監(jiān)督報道把握有度、報道有方,才能監(jiān)督有力、引導有效,產生良好反響和社會效果。新安晚報打擊傳銷系列報道深刻有力、聲勢強勁,營造出“傳銷活動 人人喊打”的強大輿論氛圍,為有關部門采取打擊措施及時提供了信息和輿論支持。
【關鍵詞】輿論監(jiān)督 把握力 引導力 影響力
新安晚報系列報道《臥底傳銷五天四夜》在2013年度安徽新聞獎評選中獲一等獎。這是一件有深度、有力度的輿論監(jiān)督報道,報道刊發(fā)后產生強烈反響,取得良好社會效果。讀者反映,這是目前看到的揭露傳銷黑幕最為深刻的報道。
2013年4月25日,新安晚報用7個版的篇幅推出《記者臥底傳銷組織五天四夜》《靠一口外鄉(xiāng)話,記者闖過傳銷人員盤問》《四“專家”輪番上陣給記者“洗腦”》《學習“行規(guī)”打私人電話前要擬草稿》《吹噓“喝茶聊天”就能賺大錢》《嘗試各種辦法記者終于逃了出來》等“臥底傳銷”系列報道,記者深入傳銷“虎穴”,用臥底的形式,親身體驗每日被“洗腦”的真實感受,全面深刻揭露非法傳銷窩點的日?;顒?,以及傳銷的騙人伎倆、社會危害。
4月26日至5月中下旬,新安晚報又連續(xù)在顯著版面大篇幅推出“傳銷為何打不掉”、“傳銷為何如此猖獗”、“擊碎傳銷幻想”等系列揭露傳銷的報道,揭開讀者心中的重重疑問。
新安晚報打擊傳銷系列報道聲勢強勁,營造出“傳銷活動 人人喊打”的強大輿論氛圍,促進政府部門掀起一場大規(guī)模的“打傳”行動。
一、策劃:謀劃良久,等來契機
近幾年合肥像許多高速發(fā)展的城市,吸引了傳銷組織的關注,不少天南海北的人被騙到合肥,越來越多、數(shù)量龐大的外地人身陷其中。傳銷逐漸發(fā)展為影響合肥發(fā)展的一顆“毒瘤”,一次次解救卻總是無法徹底清除這些傳銷組織,這些傳銷組織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究竟是什么謊言,令他們信以為真?究竟是什么美夢,令他們沉迷不醒?
記錄當下,還原真相,揭露丑惡,引導輿論,維護權益,促進和諧,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擔當。新安晚報牢記使命,一直在尋找契機,對傳銷現(xiàn)象作一次全面揭露和深刻剖析,給傳銷人員、傳銷組織以警醒和震懾,并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重視。從2012年下半年合肥傳銷活動日益猖獗開始,新安晚報就一直在謀劃,希望能夠打入傳銷組織內部,摸摸傳銷老底,但是付諸實施卻困難重重,這些傳銷組織只接納外地人,沒有“引路人”,進傳銷組織絕無可能。之前也有記者嘗試進入傳銷組織,但均沒能成功。
機會終于來到。一日,有外地讀者“老李”向報社求助,他的妻子深陷傳銷,他想借助報社的力量救出妻子。為了能徹底拯救妻子,也為了讓記者能看到“自愿連鎖經營業(yè)”的危害,老李決定潛入傳銷組織,并在繳納69800元之后,將記者發(fā)展成“下線”。
有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報社經過詳細論證,周密部署,最終決定派出一名骨干記者,他的身份信息也是外省人,各方面否符合傳銷組織發(fā)展新人的要求。終于,在老李的幫助下,記者經過充分準備,打進傳銷組織內部。
二、暗訪:“虎穴”臥底,成功揭秘
臥底暗訪,是一種非常規(guī)采訪,一般隱瞞記者身份或采訪目的,暗中獲得新聞真相。它所針對的對象,多為社會丑陋現(xiàn)象或特定對象的不法行為。這一次,新安晚報記者以“傳銷新人”身份臥底暗訪,深入傳銷組織內部,五天四夜,用體驗的形式,了解他們是如何將一名懷揣發(fā)財夢想的人一步步誘入傳銷迷途,歷經嚴密盤問、洗腦“消毒”、“專家”授課、理念認同等層層關口,讓“傳銷新人”最終“心甘情愿”地掏出69800元,投入到所謂的變成1040萬元的暴富美夢之中。
整個臥底過程中,記者與傳銷人員吃住在一起,為了能夠順利搜集素材、及時取證,記者甚至把錄音筆塞進鞋子或襪子里。臥底期間,記者和傳銷組織斗智斗勇,經歷迭蕩起伏:記者被傳銷人員不斷旁敲側擊編造的新身份,差點被識破,使暗訪“流產”。眼看就要招架不住時,電視上恰巧播放云南某地發(fā)生5級地震,而震中距記者老家不遠,于是記者忙用家鄉(xiāng)話與老家親人聯(lián)系,讓其他傳銷人員確認記者不是本地人,這才擺脫了險境。
記者暗訪的五天時間里,最大的擔憂是來自引路人老李的彷徨。因為多日的洗腦后,老李自己的意志竟然開始動搖。在這種情況下,記者一邊沉住氣,一邊尋找機會,及時把傳銷人員授課的漏洞告訴老李,讓他不要陷得太深,這種勸說一直持續(xù)到記者離開傳銷窩點之前。
經過幾個日日夜夜的暗訪,記者全面掌握了傳銷人員的生存狀態(tài)、傳銷行為的欺騙伎倆和傳銷運作的重重內幕。
三、報道:親身經歷,紀實呈現(xiàn)
4月中下旬,暗訪已經基本結束,記者成功脫離傳銷組織,接下來面臨的就是如何寫作、如何報道?哪一種呈現(xiàn)方式最能震撼人心,收到最好的社會效果?報社總編輯多次召集有關采編人員開會,研究報道思路和方式,最終決定用紀實的形式,反映記者作為一名“傳銷新人”每天的見聞和感受。整個報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層層深入,并在每篇報道后配發(fā)臥底日記,如實紀錄、理性總結與感性認識相輔相成,增強了信息的傳播力。
整組報道呈現(xiàn)出的框架是:臥底緣起、臥底第1天、臥底第2天、臥底第3天、臥底第4天、臥底第5天、起底傳銷密碼,七個版的內容層層遞進。報道在寫作時始終讓兩條線索交叉其中:一是記者揭秘,二是記者命運。這樣的報道,既讓人時刻擔心著臥底記者的安危,同時第一人稱的敘述,以剝筍的方式一步步揭開傳銷組織的內幕,不但引人入勝,更給受眾強烈的震撼與反省。
五天四夜的臥底調查,記者發(fā)現(xiàn)傳銷組織有一套步步深入的騙局和連環(huán)誘餌:在入行之初,傳銷人員會給新人上課,用“自愿連鎖經營業(yè)”和“五級三階制”等內容,回答新人關于“這個生意的幕后老板是誰?這個生意合不合法?這個生意能做多長”的疑惑,用三個誘餌——“交錢后有國家支持誘餌;歪理證明政府支持和老總穿金戴銀現(xiàn)身說法”,徹底給新人洗腦。而電話“騙”人到合肥、限制人身自由、打電話打草稿、內部電話用“術語”,更是傳銷“請君入甕”的技術手段。
四、追蹤:步步跟進,一追到底
4月25日臥底報道推出后,新安晚報又持續(xù)半個多月,連續(xù)在顯著版面大篇幅推出“傳銷為何打不掉”、“傳銷為何如此猖獗”、“擊碎傳銷幻想”等系列揭露傳銷的報道,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報道更引起省和合肥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他們重拳出擊,“蕩滌傳銷”,解救受騙人員,同時又出臺和完善一系列法規(guī)和舉措,形成強大的打擊傳銷組織的合力。
一個強有力的報道如何形成報道合力?不是一天一組報道就能支撐的,這需要步步跟進,乘勝追擊,一追到底。
合肥有關方面在看到4月25日新安晚報的“臥底傳銷”報道后,迅速采取行動,端掉記者暗訪過程中涉及的傳銷窩點,并解救出給記者暗訪提供很大幫助的老李的妻子。一般來說,報道至此,已有了一個結果,可告一段落。但是,新安晚報并沒有就此收手,而是以媒體人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繼續(xù)將報道向縱深拓展,以推動并配合合肥市掀起一場打擊傳銷的戰(zhàn)役性行動。如5月2日的《新人紛紛逃離傳銷虎口》、5月3日的《清干傳銷窩點》、5月6日的《受害家庭呼吁嚴打傳銷》、5月7日的《34名傳銷人員鬧事被刑拘》、5月8日的《我省部屬打傳行動》、5月9日的《合肥出組拳蕩滌傳銷》和5月10日的《本報熱線與“打傳辦”聯(lián)動》等報道,將“打擊傳銷”推向輿論的高潮。
截至2014年6月,合肥市已開展多次集中打擊傳銷的大規(guī)模行動,查處一批傳銷頭目,遣散大批傳銷人員,審結一批傳銷案件,一批傳銷團伙和頭目、骨干鋃鐺入獄,打傳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合肥市有關方面形成共識,逐步出臺和完善地方性法規(guī),以適應新形勢下加大打擊傳銷力度的需要。
五、啟示:把握有度,引導有力
總體上看,對輿論監(jiān)督報道把握有度、報道有方,才能監(jiān)督有力、引導有效,產生良好反響和社會效果。首先,選題上監(jiān)督的現(xiàn)象和問題既要是黨和政府明令禁止的,又要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傳銷報道契合這一選題標準。但是傳銷題材不是一個新題材,省內外媒體均多次報道,新安晚報也曾多次報道,傳銷存在于合肥也有幾年了,隨著傳銷活動愈演愈烈,如果再次報道,必須深入徹底、擲地有聲?!芭P底傳銷”系列報道以記者打入傳銷組織內部的體驗式暗訪方式,對傳銷組織運作內幕和傳銷危害揭露之全之深之透,是以往任何報道和其他報道方式所不能比的。報道直接推動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采取強有力措施打擊傳銷組織和行為,內容表達上以人物命運為線索,層層深入、扣人心弦,很好地滿足了讀者閱讀興趣,給人以強烈警醒。
該報道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記者臥底暗訪所取得的一手的資料上。臥底暗訪說易做難,沒有媒體和從業(yè)人員的職責擔當、敬業(yè)精神和對新聞真相的孜孜追求,沒有記者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高超的應變能力,是難有建樹的。報道再次體現(xiàn)新安晚報“為老百姓辦 給老百姓看”辦報理念,反映新安晚報開展建設性輿論監(jiān)督的引導力和影響力,彰顯媒體配合政府工作、揭露丑惡現(xiàn)象、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和“走轉改”活動成果的體現(xiàn)。
在整個暗訪和報道過程中,我們始終注意把握好度。在暗訪中,記者面臨著各種復雜情況,既要深入了解傳銷內幕,與傳銷人員機智周旋,又堅持了合法采訪、安全采訪、文明采訪,尊重被報道對象的權利,爭取監(jiān)督對象的配合,較好地把握住了應有的尺度;在寫作和審稿過程中,盡可能過濾掉記者帶有主觀性或傾向性的元素,力求客觀、全面;在報道推出和推進過程中,我們對標題制作、稿件編排、版式語言等方面也十分注意對度的把握,既要增強報道的感染力、影響力和關注度,又避免報道產生“負面效應”,爭取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配合和支持,最終使報道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彰顯了主流媒體的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作者:新安晚報總編室主任)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