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華
齊岳山有中國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場——夏季綠草茵茵、牛羊成群,頗具草原風光;冬季白雪皚皚、玉樹瓊枝,又是一派北國風情,讓人流連忘返。
佛寶山中,從青崗河源頭開始,全長5.8公里的漂流河道中,迷人的峽谷風光、淳樸的土苗風情、獨特的地質景觀迎面而來,一一展開。
乘坐小木船,與神奇詭秘的地下迷宮親密接觸,欣賞土家族妹子深情演繹的山民歌,這就是龍船水鄉(xiāng)最獨特的魅力所在。
作為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線,“北緯30度”橫貫中國大陸腹地,它所經過的地帶,山高谷深,有著眾多鮮為人知的奇景謎團。
北緯30度線自東向西延伸,越過神農架之后,這一帶的地形變得更加復雜,萬山重疊,溝壑縱橫,道路崎嶇,關隘四塞。在過去,這樣的環(huán)境致使這里與世隔絕,而隨著一批又一批探索者的到來,人們才逐漸發(fā)現(xiàn),這群峰環(huán)抱之中竟有一個風光絕美的山水之城——利川。
利川山清水秀,境內多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形成了典型的山地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7℃,可謂“涼城美景,大利之川”。 以齊岳山、佛寶山為代表的眾多清涼山地,以龍船水鄉(xiāng)為代表的氤氳水色,造就了這座正處于重慶與武漢這兩大火爐之間的涼城,方圓千百里都再難找出比這更舒適的清涼世界了。
清涼的齊岳山
中國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場
“齊岳山,霧沉沉,一股涼風吹死人,想要吃碗白大米,除非搬到利川城”,這是利川民謠中齊岳山幾十年前的景象,那時的齊岳山人煙稀少,荒涼無比。然而如今再到利川,聽到的卻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齊岳山,草青青,牛羊成群愛死人。風力發(fā)電風光好,一年四季忙不贏”——現(xiàn)在的齊岳山,很美。
齊岳山這個名字聽起來還真是大氣,也頗有來歷。傳說,古代有一位道人想煉長生不老丹,采盡天下名山的藥材,但其中幾味主藥總是采不齊。后來,他無意中來到這里,發(fā)現(xiàn)遍山竟然都長滿了他所需要的幾味主藥,因此便把它叫作“齊藥山”。同時,古人發(fā)現(xiàn)這條山脈有七個大山包一字兒擺開,像烽火樓臺,又像北斗七星,所以又叫它“七岳山”或“七曜山”。但可能在時光流逝之際,在口口相傳中慢慢就被訛傳成了“齊岳山”(當?shù)胤窖灾?,“岳”與“藥”同音)。
既然敢號稱“齊岳”,當然得是有底氣的。在驕陽如火的炎炎夏季來到山上,白天不用扇子,晚上不用蚊帳,一天到晚都有一股清新的涼風悠悠地吹拂。不僅如此,齊岳山也從不吝嗇于向人們展示云海奇觀——只要雨過天晴,一年四季都有。每當清晨或雨后,白云漫起,就像海潮一樣迅速地向上奔涌,很快便把半山以下全部“淹沒”,只在天邊留下了若隱若現(xiàn)的山尖,縹緲如仙境。
除了云海奇觀,齊岳山還有著中國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場——夏季綠草茵茵、牛羊成群,是南方人難得一見的草原風光;冬季白雪皚皚、玉樹瓊枝,又是一派北國風情,讓人流連忘返!山上還修建了滑草場、狩獵場、野營村、燒烤園等,置身其間,可見草地無垠,牛羊遍野,駿馬奔騰,還可盡享參與各種山地運動帶來的挑戰(zhàn)和樂趣。
近些年,齊岳山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的,還有一種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景觀,那就是高山風車陣。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齊岳山常年盛行東南風,風力資源極為豐富,因此建立起來的風力發(fā)電場,構成了這一番獨特景觀:一座座高大的風車,錯落有致地矗立在群峰之巔或山脊之上,如同衛(wèi)士在守護著這一方土地,給人一種很直觀的視覺震撼。
慷慨的佛寶山
從山水之美到激情漂流
在齊岳山上遠望,只見東面有一條延綿起伏的宏偉山脈與齊岳山對峙,這就是同樣大名鼎鼎的佛寶山了。
由于距離城區(qū)較遠,佛寶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完整,保持著一種原汁原味的高山風光。這里也是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茂密的植被,豐富的密林,凈化了空氣,讓佛寶山成為一座天然的“大氧吧”。然而,僅有山峰奇秀,還不足以匹配“寶山”之名,佛寶山的“水”也別有風情。
20世紀70年代興建的佛寶山水庫,被譽為“人工天池”。 這座天池既是發(fā)電、灌溉的寶庫,也是利川居民生活、飲用的重要水源,因此得到了良好的生態(tài)保護,粼粼碧水倒影著群山秀色,壯美遼闊。還有位于佛寶山景區(qū)核心的高洞巖瀑布群,水質清冽,四季長流,如條條匹練懸掛于青山之間。
不得不說的,還有佛寶山大峽谷以及峽谷漂流體驗。幽深的大峽谷里植被茂密,水源充沛,兩岸山峰聳立,瀑飛泉涌,令人心曠神怡。乘坐皮艇從青崗河源頭順流而下,只見河道時寬時窄,水流時緩時急,在這里不僅能體驗到景隨河移的奇妙旅程,還能領略激流勇進的激情挑戰(zhàn)。
原生態(tài)的佛寶山也是一座資源豐富的自然寶庫,除了盛產黃連、人參、天麻等珍貴藥材之外,還出產一種珍稀的水生蔬菜——莼菜。莼菜看起來很像縮小了的荷葉,微微蜷縮,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食材,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用鮮嫩滑膩的莼菜做成的湯羹香氣濃郁,令人回味無窮。過去,莼菜主要產于太湖流域,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必定要以莼菜做羹,一時成癮,還派人定期運回宮廷食用。
20世紀70年代,有人偶然在佛寶山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珍稀品種,從此,這千百年來在利川一直被當作飼料的“馬蹄草”聲名鵲起,轉眼便登上大雅之堂,成為款待嘉賓貴客的美味佳肴。
幽深的龍船水鄉(xiāng)
山水會唱歌的地方
如果說佛寶山擁有山水合抱相諧相生的美,那么“龍船水鄉(xiāng)”就把山與水的結合發(fā)揮到了另一種極致。
在利川人心中,有一條溫柔多情的“母親河”——清江。它發(fā)源于齊岳山,宛轉回旋400多公里的流域山明水秀,號稱“八百里清江畫廊”,而其中最有特色的一段,當屬龍船水鄉(xiāng)——婀娜的山姿、滟瀲的水色、神奇的洞景與土家族文化在這里完美融合,構成了一個“山水會唱歌的地方”。
龍船水鄉(xiāng)的核心是一個溶洞群落,它前鄰清江、后靠青山,由兩個天坑、三條伏流、九個溶洞組成,洞內洞外共分“清江漫游”、“干洞尋古”和“水洞探奇”三大風情各異的游覽區(qū)域。
在涼霧鄉(xiāng)的碼頭,登上被裝飾得極具土家族特色的畫舫,轉過幾道彎,就進入了“清江漫游”景區(qū)。畫舫在寬闊的江面隨波蕩漾,兩岸一派田園風光,清澈的江水倒映著蒼翠的青山,宛如“人在畫中游”。
循著清江的曲折迂回,繞過了猴嘴、雀兒山,龍船水鄉(xiāng)的溶洞景區(qū)也就到了。畫舫靠在溶洞入口,便可步行進入干洞。干洞內非常寬闊,據(jù)說曾有很多人在洞內生活,留下了祈禱祭祀的佛龕神像、辦學的山寨等眾多生活遺跡。
沿著地下河岸邊的一條小路走到盡頭,就是水洞景區(qū)的起點。這里號稱“天下第一水洞”,有天柱峽、編鐘峽、鯉魚峽、九曲峽4個峽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曲折幽深。乘坐小木船,與神奇詭秘的地下迷宮親密接觸,欣賞土家族妹子深情演繹的山歌,這就是龍船水鄉(xiāng)最獨特的魅力所在。
水洞內,石鐘乳形態(tài)發(fā)育很齊全,石柱、石筍、石花、石幔別具一格,各種造型惟妙惟肖,猶如一座富麗堂皇的地下宮殿。低矮的空間、樓空的洞壁和平滑的水面,營造出一種天然的“立體聲”效果和場景,讓土家妹子的歌聲格外悠揚、婉轉,堪稱一絕。
隨著前方逐漸明亮起來,水洞另一頭的出口豁然開朗,漂亮的野花谷給人一種不期而遇的驚喜,仿佛穿過密道抵達了世外桃源:綠水環(huán)抱,各種植物蓬勃生長,朵朵鮮花點綴其間,水面倒映著天空和青山,讓人分不清哪里是江,哪里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