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華東
面對上半年數(shù)據(jù)所反映出的“寒流”來襲,《非常好車》雜志總編孟鏑不以為然。這位充滿激情的媒體人,對中國汽車人在自主品牌之路上的不懈努力充滿敬意,對現(xiàn)實困境帶來的發(fā)展阻礙痛心疾首,對新的信號所釋放出來的希望光芒無限激越。和他的對話,簡單,直接,充滿力量。
《中國周刊》:您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的寒潮?
孟鏑:自主品牌目前真正面臨的可怕問題不是暫時的銷量下降。實際上,即使所謂“十連降”也是同比增長下降,絕對值并沒有降。真正可怕的問題是:自主品牌在產(chǎn)品“沖高”,包括車型提升、進軍一線市場、新能源車銷售等“充滿希望”的方向上受阻,這才是值得擔(dān)心的。
實際上,自主品牌從2010年進入穩(wěn)步發(fā)展期之后,沒有大的銷量下降或者市場份額丟失。而恰恰是城市限購、公車購買等環(huán)節(jié)存在的不平等,讓自主品牌缺少市場提升空間。
自主品牌實際上是依靠自身力量,通過不斷的市場下沉,為自己贏得了市場空間。這是“苦苦掙扎”。可令人敬佩的是:他們生存了下來,保住了市場份額。
《中國周刊》:在價格相當(dāng)?shù)那闆r下,很多人好像更傾向選擇合資品牌。
孟鏑:這個道理很簡單——品牌溢價。合資品牌在中國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品牌溢價畸高,而自主品牌同樣因為歷史原因,至今難以形成品牌溢價。
《中國周刊》:您認(rèn)為自主汽車品牌的市場在哪里?
孟鏑:江淮50周年慶典時,安進董事長說過一段讓我非常感動的話,大意是:在他們(合資、進口品牌)無利可圖的領(lǐng)域,自主品牌苦苦奮斗,干苦活累活生存下去!可現(xiàn)在的問題是,合資品牌不斷下探,從價格、車型到渠道步步緊逼。而基于政策出現(xiàn)的合資自主產(chǎn)品,對真正的自主品牌潛在威脅極大。
《中國周刊》:自主品牌如何抗衡呢?
孟鏑:在性價比方面,自主品牌絕無劣勢。但是,營銷手段要提高,銷售渠道需順暢。在零部件供應(yīng)商渠道上,自主品牌一定要把好關(guān),控制成本必須保證質(zhì)量。
《中國周刊》:最近一段時間,各種國產(chǎn)SUV賣得不錯。有人評價,不是國產(chǎn)汽車做得多么優(yōu)秀,而是合資品牌還沒盯上這一塊市場。您怎么看?
孟鏑:我很蔑視這種觀點。德國車還沒下探?朗逸算怎么回事?捷達呢?SUV合資品牌做得少嗎?說低端的SUV他們看不上,那國家給點支持,讓自主品牌SUV沖高,咱找他們競爭去好不好?榮威W5、比亞迪H8難道還沒入他們法眼嗎?國家在公車采購上來點兒給力的支持,咱過一年再看自主品牌情況如何好不好?
“因為別人沒看上,賞了自主品牌一口飯吃”,他們是這個意思吧?那么,您能告訴我奴性這個詞怎么解釋嗎?
《中國周刊》:習(xí)總書記訪問拉美四國時,首次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搖旗吶喊,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信號?
孟鏑:本屆政府終于釋放出了明確支持自主品牌的信號——是實質(zhì)性的支持。這點我非常歡迎。
《中國周刊》: 很多人說,新能源是中國汽車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孟鏑:我希望媒體不要光盯著特斯拉,也關(guān)心一下比亞迪和江淮、上汽。這些車企都在實實在在地做新能源汽車。期待地方保護主義壁壘被打破,期待保障新能源車的公用設(shè)施普及。好在本屆政府已經(jīng)釋放出明確的信息支持自主品牌。我堅信,中國的汽車工業(yè)在父輩手中創(chuàng)立,絕不會在我輩手中消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