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柯
不同術式治療肛裂的療效分析
韓柯
目的 分析不同術式治療肛裂的臨床效果, 從而找到更好的臨床治療手段。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須進行肛裂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50例, 其中治療組采用肛裂切除加括約肌松懈術治療, 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肛裂側切術治療, 然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并對其進行相應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均治愈, 治療組中疼痛度、排尿困難、便血發(fā)生病例數比對照組少, 治療效果明顯要好于對照組, 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肛裂切除加括約肌松懈術治療方法明顯要好于傳統(tǒng)肛裂側切術, 該種治療方法對患者損傷小、恢復快, 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廣泛意義。
肛裂治療;括約肌松懈術;肛裂側切術;療效分析
肛裂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使得肛管皮膚破裂, 從而形成慢性感染性的潰瘍, 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如果患者不能夠及時治療, 將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痛苦。但是我國傳統(tǒng)的肛裂治療方法給患者帶來較多的疼痛, 容易出現便血、排尿困難[1]。因此更多患者希望能夠找到痛苦較小的治療肛裂的方法, 提升患者的康復效率。本文通過對不同術式治療肛裂方法的療效進行分析, 現將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肛裂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1例, 女49例, 年齡20~72歲, 平均年齡38.3歲, 病程2個月~23年。肛裂在截石位6點48例, 12點12例, 合并內痔18例, 合并外痔17例, 合并混合痔5例。
1.2 療效評定標準 按照國家中藥醫(yī)藥管理局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肛腸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肛裂治療標準。治愈:癥狀消失、裂口愈合狀況良好,肛緣愈合比較整齊;好轉:患者的自覺癥狀明顯改善, 裂口潰瘍部分愈合。無效:肛裂潰瘍及自覺癥狀治療前后無變化。
1.3 治療方法 本次治療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50例, 其中治療組采用肛裂切除加括約肌松懈術治療, 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肛裂側切術治療。在手術過程中需要進行以下步驟:要進行常規(guī)消毒, 患者在局部麻醉成功后, 需要讓患者保持側臥位, 從肛管內裂口的近心端沿裂口兩側作放射狀的梭形切口, 切口要保持2 cm長度, 要剪除切口內皮膚以及皮膚下組織, 同時連同肛裂一并切除, 露出患者肛裂基底部位的新鮮肉芽組織, 用尖刀輕劃裂口基底部深約2 cm左右:在結扎和切除肛乳頭時, 如果患者為合并內痔或者混合痔時進行常規(guī)切除, 同時需要進行注射治療。醫(yī)師在手術時需要用2食指深入到肛管內檢測肛管的緊張程度, 如果患者的肛管緊張則需要給予患者輕度擴肛直至2食指順利通過肛門。要抽取生理鹽水10 ml左右, 稀釋糜蛋白酶1支, 采用扇形進針,使其均勻注射與患者肛門內括約肌的表層, 然后充分結扎止血, 在手術完畢后采用凡士林油紗來填塞患者創(chuàng)面[2]。
對照組患者手術基本步驟:患者在麻醉后要結扎和切除肛乳頭, 同時還要切除增厚的潰瘍創(chuàng)面, 在患者5點或者7點的距離肛緣1 cm處作放射狀小切口, 右手食指要深入到肛內觸及到括約肌間溝, 左手用蚊式鉗從切口處進入, 沿著患者皮下組織將蚊式鉗進至括約肌間溝肛管皮下, 右手食指引導下鈍性分離內括約肌下緣的內側壁和外側壁, 用鉗子尖端將內括約肌下緣挑出切口, 用鉗尖將其切斷, 術后治療同治療組。
兩組手術患者在術后需要服用抗炎藥物一周, 在術后24小時候排便, 便后需要用中藥肛腸洗劑進行坐浴。這樣能夠保證患者的康復質量, 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的數據分析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來進行,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治愈, 治療組中疼痛度、排尿困難、便血發(fā)生病例數比對照組少, 治療效果明顯要好于對照組, 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術后兩組指標結果對比(n)
在治療肛裂時醫(yī)護人員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證患者的治療水平, 減輕患者的治療痛苦?;颊咴谶M行肛裂切除術后, 肛管創(chuàng)面會放開, 早期容易出現出血狀況, 后期橋形愈合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愈合的時間也會大大增加。如果患者的創(chuàng)面不存在異物, 則患者的疼痛度會明顯下降, 發(fā)生尿潴留、大便困難以及局部炎癥的概率降低。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后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護理, 要保證換藥的及時性, 保證患者大便的通暢, 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復效率, 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3]。
在傳統(tǒng)觀念中, 許多人認為局部解剖因素、肛管損傷以及慢性感染等會導致肛門內括約肌痙攣, 局部缺血, 最終出現肛裂。在傳統(tǒng)的治療中, 主要是將內括約肌切斷, 從而達到治療的目標。但是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給患者帶來較多的痛苦,造成的創(chuàng)面較大, 不利于患者的后續(xù)康復治療。當前許多切除內括約肌術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 比如疼痛劇烈, 患者手術時主要是以完全切斷內括約肌齒狀線以上肥厚的環(huán)狀游離帶為度, 其高度大約為1~1.5 cm, 厚度為0.55 cm, 在蚊式鉗進入到內括約肌的同時會對周圍組織造成較大的損傷, 從而使得患者的痛苦加劇, 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陰影。除此之外,患者在手術后創(chuàng)口愈合速度較慢, 出血量較多, 可能會導致患者創(chuàng)面感染, 不利于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 醫(yī)院在對肛裂患者進行治療時要盡量采用肛裂切除加括約肌松懈術, 它能夠降低患者的治療風險, 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在這樣的治療中, 患者及其家屬的認可度較高, 在臨床治療上更具有廣泛性, 能夠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 提升患者的康復效率, 保證患者的康復質量。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 2011(14):11-12.
[2] 賀平, 龐曉健.近年肛裂治療方法探討.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0(2):24-25.
[3] 席鋒祥.不同術式治療肛裂的效果觀察.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2(1):34-35.
2014-03-26]
473003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肛腸科
[1] 王向明.肛裂切除并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慢性肛裂療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