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萍
摘要: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上好體育課,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訓練學生運動技能,增強體質,鍛煉體能。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中學體育;課堂教學;運動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039-01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上好體育課,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訓練學生運動技能,增強體質,鍛煉體能。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教學,是貫徹教育方針,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具體體現(xiàn),體育課的目地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體育觀念教育和運動能力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我們的對象是學生,是有感情的,有個性的個體,只有通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學習步驟等進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據(jù)目標和學習動機的關系來設計和實施教學,才能滿足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興趣,實現(xiàn)教學目標,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活動在實踐教學中得到空前的發(fā)揮。
同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興趣,精心組織設計好每一堂課,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和愉快的心理感受及體驗,并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學生才能接受,并轉換成自身迫切的需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少講,多在學生中間參與活動,了解、指導學生的探索或是,經常用商量的口氣和學生交流,學生感到老師對他的信任和愛護,對教師就有種親切,就會“親其師,信其道”,達到理想中的課堂效果。
一、課堂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
1、教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確定上,都需要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促進興趣與個性的發(fā)展,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添運動愉快的心理感受及體驗,及時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每一次努力行動,哪怕是獲得一點點的進步,也要給以肯定、鼓勵,對之以表揚、贊美,激勵他們做出更大的努力,進一步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對人由衷的關懷,就是教育的血與肉?!苯處煆母鞣矫?體貼、理解學生,對學生的愛心,能感染全體學生。他們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誠摯的愛,就會從內心得到鼓舞和欣慰,使他們做出意志的努力,并且很容易取得成功,并能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2、提高課堂效率,要體現(xiàn)在“精”字上,真正做到“精講精練”。一堂課只有45分鐘,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組織學習更好的進行練習,只有讓他們懂得練習的目的和方法,利用課余時間自覺鍛煉,也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備課,仔細鉆研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輔助練習,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3、參與到學生中練習。在教學中積極參與學生的練習,和學生一起做練習,一起做游戲,一起打比賽,這樣不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對出現(xiàn)的成績及時肯定,,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指導和解決,學習效果非常顯著,并鼓勵學生個體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互相交流,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4、氣氛的營造教學中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也要尊重教師的教學工作,從而達到師生在教學中的情感共鳴,知情和諧。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個性和人格得到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是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之間起到的是一種橋梁作用:知識的傳授、品德教育、情操陶冶、身體鍛煉,只有在師生之間和諧的氛圍下才能實現(xiàn)。
二、體育能力的養(yǎng)成
1、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
作為體育老師,在體育課中不但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正確示范、精講精練和必要的媒體演示等電化教學手段,使學生了解學習內容中的基本動作,建立正確的動作技術概要,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學生不斷的反復練習,使動作基本定型,學生掌握學習內容,能用語言,動作表達出來自己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入理解,這樣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新的認識,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從而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2、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積極手段向學生灌輸體育鍛煉的重要作用,堅持鍛煉對提高學習效率的幫助,以及鍛煉后的好處,讓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好處,把枯燥單調的練習和鍛煉轉化為自覺的行為。讓學生明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因此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加強體育的重要性。在上體育課時,老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良好的運動氛圍能夠培養(yǎng)自我鍛煉意識。體育教師還應當充分調動學生自我鍛煉積極性,盡可能的為學生自我鍛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營造氛圍。
3、培養(yǎng)學生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又稱為社會健康,指個體與他人及社會環(huán)境相互和諧,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角色能力。體育教學主要是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教、學、練的交互行為來完成教學任務的,體育教學中所進行的活動,一般是由特定情境所構成,情境是體育內容的表達方式,這種情景是某種社會形式的簡化、濃縮與形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相互交往過程,增強學生在不同情境中的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體育教學中社會交往的發(fā)生,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也隨之形成、發(fā)展。因此,體育教學具有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必然性。
參考文獻:
[1] 《有效教學論——理論與策略》姚利民.
[2] 《課堂管理論》 宋偉.
[3] 《健康體育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劉一民.王桂欣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