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積極心理學從主觀、個體和群體三個層面對人類的積極品質和潛力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助學金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高校在評定助學金的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問題,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理念對助學金評定工作的開展有重要的啟示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助學金;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015-02
積極(positive)一詞,源自于拉丁文字posimut,它的原意是指“實際而具有建設性的”或“潛在的”意思。在積極心理學方面,心理學家們致力于將外在正向的、主動的品質與內在的發(fā)展?jié)摿ο嘟Y合,體現(xiàn)了內外并修。積極心理學正式產(chǎn)生始于著名心理學家賽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1996年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后擔任世界積極心理學會(IPPA)名譽主席。目前積極心理學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向的研究:第一是主觀層面上關于積極情緒體驗的研究,包括對過去的幸福感和滿意感、對現(xiàn)在的愉悅感、對未來富有建設性的認知等,具體如希望、忠誠、樂觀等體驗;第二是個人層面上關于積極人格特質研究,如樂觀、愛、勝任、勇氣、樂群、美感、寬恕、創(chuàng)造性、天賦和智慧;第三是群體層面上關于積極組織系統(tǒng)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促使個體發(fā)揮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如責任感、利他、文明、忍耐和職業(yè)倫理等。[2]
一、我國國家助學金制度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007年國務院頒發(fā)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fā)〔2007〕13號),通過建立國家助學金,以資助高校全日制本??疲ê呗殹⒌诙W士學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在分配資助名額時,資助名額會根據(jù)學校的總人數(shù)、類別、辦學層次、在校本??粕藬?shù)以及學科專業(yè)等進行綜合考量??傮w來看,受助學生占到在校生的20%。根據(jù)(國發(fā)〔2007〕13號)有關精神,財政部、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7〕92號)。辦法指出了國家助學金的基本申請條件: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誠實守信,道德品質優(yōu)良;勤奮學習,積極上進;家庭經(jīng)濟困難,生活儉樸。
二、國家助學金評定中存在的問題
1.定標準模糊,操作困難。盡管財教〔2007〕92號文件中說明了助學金的申請條件,但是由于缺乏詳細統(tǒng)一的標準,界定貧困生的工作操作困難。此外同樣的家庭人均收入,但是在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條件下,所體現(xiàn)出來的家庭經(jīng)濟壓力也不盡相同。
2.貧困證明材料多樣,來源及信息真實性辨別困難。目前高校在界定貧困生時參考的材料主要有:學生提供的家庭低保證、《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以及當?shù)卣蛳嚓P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不同的證明材料雖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家庭情況,但是由于部分學生誠信缺失,利用家庭成員權力、關系或金錢之便,拉攏相關人員開具證明材料、編造貧困信息等。面對學生提交上來的蓋有相關部門印章的材料,老師對其中的真假性難以有效辨別。
3.申請資助人數(shù)多,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影響評定。目前高校分配的助學金名額大致占到學校在校人數(shù)的20%。盡管如此,提出助學金申請的同學往往高于這個比例。以某高校2012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為例,該年級的本專業(yè)學生共計87人,助學金分配名額18人,提出助學金申請的人數(shù)為24人,占總人數(shù)的27.6%。在這申請的24人中,農(nóng)村戶口17人,占申請人數(shù)的77.3%;單親家庭4人,占16.7%;有兄弟姐妹的11人,占45.8%。從學習成績來看,年級前十名有4人,年級后十名有2人,成績有掛科的3人。從參與學生活動來看,擔任學生干部的有10人。由于申請者的條件差異大,如果單純按照家庭情況確定資助對象容易使得助學金淪為“救濟金”;反之,如果僅按照學習表現(xiàn)確定又會使得助學金變?yōu)椤蔼剬W金”??偠灾?,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影響老師對助學金的評定。
4.學生對助學金理解不到位,易產(chǎn)生兩種極端心理。由于在評定助學金的過程當中,學校缺乏關于助學金的詳細解讀和正向引導,導致學生對助學金的理解偏差較大。一方面有些學生只看到助學金所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產(chǎn)生“奪金”的心理;另一方面一些貧困的學生因為自卑心理或過強的自尊心而對助學金產(chǎn)生抵觸心理。這種學校教育不到位以及學生理解不到位的現(xiàn)象,使得助學金評定缺失可信度和權威性。
5.因人事關系的影響,老師的公正心受到挑戰(zhàn)。助學金評定當中的問題不止在學生,也在老師。一些老師在評定助學金時,會收到來自同事、親屬以及領導的囑咐并要求對某個學生特殊關照。也有一些老師把助學金主要分配給學生干部或與之關系較好的學生。這樣的操作往往會使得老師在助學金名單公開的程序當中,受到學生的質疑,甚至是舉報。這影響的不僅僅是教師本人,更重要的是會引起學生對學校乃至社會公平公正的一種質疑和挑戰(zhàn)。
三、積極心理學對國家助學金評定工作的啟示
目前解決助學金評定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采用的是出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如加強輔導員的監(jiān)管,完善舉報機制,建立學生的不誠信檔案等。這種從問題和缺陷入手的解決方式,忽視了教育的正向作用。而積極心理學強調的是培養(yǎng)人的積極情緒體驗、形成積極人格特質以及建立積極的社會組織,這些與助學金所要起到的促進和激勵作用有共通之處。為此,為了充分發(fā)揮助學金所應起到的作用,我們可以借助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方式采取以下措施。
1.發(fā)掘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創(chuàng)造滿足感。無論是貧困生還是家庭優(yōu)越的學生,我們要讓學生學會發(fā)掘自身目前所擁有的財富,這些財富包括:我已經(jīng)得到老師的認同,我有很健康的身體,有溫馨和睦的家庭,有不錯的成績和表現(xiàn),有一幫交心的朋友,等等。通過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財富,不僅會提升他們內心的滿足感,也會讓他們知道助學金并不是必須要得到,它可以給予真正需要幫助的同學。
2.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人格特質。在評定助學金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積極的事例讓我們感到欣慰:有家庭貧困的同學表明讓助學金給最需要的同學,也有同學說自己家庭不貧困,即便學校因為自己表現(xiàn)優(yōu)秀并以助學金作為鼓勵,自己也不會接受。這些學生誠信的表現(xiàn)和理性的思想是我們教育的題材。在大學除了學知識以外,人格的修煉是更加重要的,我們要讓學生重視內心的修養(yǎng),理性對待助學金,誠信做事。
3.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建立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通過完善社團管理、組織優(yōu)質的學生活動,讓學生融入積極的校園組織,展現(xiàn)自己、悅納自己、幫助他人、接納他人。另外助學金是國家給予貧困學生的一種無償資助,也具有激勵的作用,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會感恩并且希望他們畢業(yè)后,能把曾經(jīng)獲得的關愛轉化為一種社會責任感,在更大的社會組織中貢獻力量。
4.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教師問心無愧。高校教師在評定助學金的過程中,應該把這項工作看做作一件傳遞關愛、幫助他人的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心懷積極的情緒體驗并在評定當中做到機會公平、過程公正、結果公開,那么就不會遭到學生的質疑,或者內心就不會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坦蕩無愧。
助學金的意義重大,但是我們在助學金的評定工作當中卻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問題,通過出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處理,忽視了教育的正向意義。希頓(K.M.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定義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質特點:“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确e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备咝=處熆梢詫⒎e極心理學的理念應用到助學金的評定當中,甚至可以應用到各種評優(yōu)評獎的工作當中。因為,無論開展任何學生工作或預防何種學生問題,教育須先行,教育最有力。
參考文獻:
[1]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14.
[2]馬甜語.積極心理學及其應用的理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9:20-21.
[3]孟維杰,馬甜語.積極心理學思潮興起:心理學研究視域轉換與當代價值[J].哲學動態(tài),2010,(11):103-108.
作者簡介:馮聲靜(1987-),女,四川成都人,成都東軟學院教師,助教,碩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