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琴
文章若有個靚麗獨特的題目會讓人對文章“一見鐘情”。因為文章的題目恰如它的眼睛,透過它可以洞悉文章的靈魂。好的題目可以讓人眼前一亮,引起閱讀興趣,達到“題好一半文”,甚至“題好一半分”的效果。由此可見,話題作文的擬題不能等閑視之,必須要動腦筋,多下工夫。
一、以大化小法
即在話題前面或后面做適當?shù)脑鲅a,對寫作范圍加以限制,使話題由大變小、由虛變實、由抽象變具體的方法。如2009年廣西南寧市中考作文以“力量”為話題,有的學生不加思考就以《力量》為題,此舉非常不妥。因為“力量”是一個立意很大的話題,直接以其為題,不利于體現(xiàn)考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也不利于考生落筆,更不利于突出文章中心,所以這樣的標題只能說聊勝于無。如果把話題落實到具體的人、事、物上,效果就會不一樣。比如把標題擬成《母愛的力量》《寬容的力量》,這樣就縮小了寫作范圍,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使文章寫得具體而深刻。
二、巧用修辭法
根據(jù)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文體和內(nèi)容,靈活巧妙地使用修辭手法,能避免一覽無遺,讓文題生動形象、精練緊湊、含蓄雋永,使文章錦上添花。因為修辭手法能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生動鮮明地把意思表達出來。
1. 比喻
比喻手法生動形象,是一種最能展示考生才情的修辭手法。如以“關注生活”話題為例,一考生擬的標題是《人生也是一張答卷》,將人生比喻成一張答卷,并以“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和簡答題”分別敘述,最后點明主旨“在人生這張大答卷上,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但要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遠非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這樣的標題就顯得新穎獨到。
2. 借代
指以此物代彼物。如以“母愛”為話題,遼寧大連一考生緊扣母親黑發(fā)絲中的白發(fā)展開敘寫,揭示歲月無情、母愛無價這一真諦,給文章擬題為《黑白債》,借色彩代本體,又亮出線索,寄托深情,富有創(chuàng)意。
3. 雙關
即言在此,意在彼,內(nèi)涵豐富。如以“門”為話題,一考生擬題為《門其實開著》。文中寫一學生因犯錯誤想向老師承認,卻見老師辦公室的門關著,當他終于鼓足勇氣敲門時,赫然發(fā)現(xiàn)門其實開著;當他向老師承認錯誤時,發(fā)現(xiàn)老師的心門一直對他敞開著。在這里,門具有雙重含義,既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物門,又是心門,意蘊深刻。
4. 引用
引用與所給話題有關的名言、詩句、歌詞或進行套裝、借用、仿造。如以“同學”為話題,可擬為《道是無情卻有情》《長相憶》《別時容易見時難》等;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可擬為《淡妝濃抹總相宜》《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樹梨花千首詩》等;以“誠信”為話題,可擬為《但留“誠信”在人間》《問世間“誠信”為何物》《問君能有幾多“誠信”》等;以“我”為話題,可擬為《真我風采》《我是一個笨小孩》《最近我比較煩,比較煩》等。引用或化用佳句,文章往往顯出一定的深度和力度,這樣擬題顯得典雅大方,亦莊亦諧,妙趣橫生,是考場中擬題的高明之舉。
5. 對偶
句式整齊,即便匆匆一瞥,也能給讀者留下印象。如以“讀書”為話題,可擬《讀智慧之書,做有用之才》;以“環(huán)保”為話題,可擬《一頭白發(fā),滿山青蔥》。
除以上修辭手法外,還有擬人、夸張、反復、反問、設問等,作文時可靈活運用。
三、轉(zhuǎn)換角度法
擬題不僅要快,還要求新求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打破思維定勢,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擬出讓閱卷老師一見鐘情、怦然心動的好標題。如違反常情式擬題《真想做個差生》;借用數(shù)字式擬題《5+1=0》,論述學科發(fā)展不平衡的后果;展開想象式擬題《雷鋒“出國”》。這些標題不落俗套,新視角、新思路、新感悟、新體驗,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四、故設懸念法
文章標題最忌“千人一面”。在標題里設置懸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含蓄地展現(xiàn)出來,能緊緊地抓住讀者的心。同時,一個富有懸念的標題,也會讓人覺得有話可說。如以“愛”為話題,一學生擬的《我的“愛情”》這個標題就很典型:“我”小小年紀就談戀愛?對象是誰?結果怎樣?閱卷老師一看題目,便產(chǎn)生了諸多疑問,自然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寫母愛的文章。
當然,讓文章題目新穎、曲折、吸引人,還有很多方法。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一定要“不窘于題而又不失其題”,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在作文時若能注意這些,必能獲得意外的收獲。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