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楊,崔 波 (陜西省漢中市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醫(yī)院,陜西 漢中 723000)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比較容易出現的骨折癥狀,一般發(fā)生于5~10歲之間的兒童,這類型的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有很多的治療方法,但是由于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時期,因此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兒童肘內翻畸形等癥狀[1]。筆者通過對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兒童患者進行外側小切口入路手術內固定治療,觀察并總結外側小切口入路手術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兒童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5~10歲,平均6.7歲?;颊咧杏?5例為左側骨折,25例為右側骨折,其中兒童患者中有15例為屈曲型骨折,20例為橈偏型,25例為伸直型。兒童骨折后盡快就診,平均就診時間為(2.1±0.7)d。都是閉合性的骨折,無血管神經損傷等癥狀。
1.2 方法:治療前對全部患者重新進行身體檢測,確定其身體狀況并進行記錄。所有本次試驗人員都進行外側小切口入路手術治療。在治療前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患者以仰臥的方式躺在手術臺上,將骨折的肘關節(jié)彎曲放在胸前。在氣囊止血帶的控制下,取2~3 cm長肱骨遠端外側切口,切開皮膚,切口于肱骨外側髁處由外上髁嵴略偏后向近端切開,長度保持3 cm左右。沿著肱三頭肌和肱撓肌的間隙進入骨折斷端,之后在關節(jié)囊外從肱骨的前、后對骨膜進行剝離,對骨折斷裂處的血腫進行認真清理和復位處理。拿起1枚克氏針從肱骨外髁處通過骨折端鉆透骨折近端內側骨皮質,第2枚克氏針的進針點比第1枚克氏針的進針點更靠近遠側,2枚克氏針進行交叉內固定,松開布巾鉗,活動肘關節(jié)骨折穩(wěn)定,克氏針尾端折彎、剪斷。手術結束后,利用石膏將患者的肘屈曲成90°,固定3~4周后,拆除石膏,然后進行適當的鍛煉,2個月左右進行手術愈合檢測并拔出克氏針。
對本次研究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兒童患者進行隨機走訪,共對其中的50例兒童患者進行隨機訪問,所有患者在手術后都恢復正常。在患者進行手術后1個月復查,采用拍片檢測,顯示骨痂生長情況良好,骨折線模糊。在手術后1.5~2個月再進行第二次復查檢測,發(fā)現骨折線已經消失,骨折完全治愈,拔出克氏針,同時沒有出現并發(fā)癥的癥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運動、娛樂的樣式越來越多,但對身體的保護措施卻未能及時跟上。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發(fā)病率亦明顯增加,其一般多發(fā)生于5~10歲之間的兒童,這種骨折比較容易出現一些嚴重的早期癥狀和(或)骨折的中期、晚期并發(fā)癥。此類型骨折有很多的治療方法,但是由于兒童正處于長身體的時期,因此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兒童肘內翻畸形等癥狀[2-3]。因此做好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非常必要。通常在兒童發(fā)生肱骨髁上骨折時,手術入路的選擇主要采用傳統的肘后正中切口、肘前內側切口以及肘外側切口和肘內側切口等。在直視的條件下做內側固定,這種手術方法視野清晰,但有時會破壞肱三頭肌的完整性。因此臨床上較少使用,本次研究所采取的外側小切口入路手術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不但不會對患者的軟組織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也不容易出現缺血性肌肉痙攣等癥狀,在直視的情況下能夠起到更好的保護效果,同時也能夠有效地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通過外側小切口入路手術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針治療可以快速地提高治療的有效性,能夠有效地防止病情惡化,同時介入時的清洗過程能夠使得壞死物有效脫落和排出體外。因此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通過外側小切口入路手術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受到醫(yī)院的重視,也被大眾所認可接受。因此,外側小切口入路手術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不斷地推廣發(fā)展。
[1] 王慶雷.外側小切口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9):452.
[2] 郭洪章,張生玉.外側小切口手術治療兒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當代醫(yī)學,2010,16(22):59.
[3] 李順國,郝大帥,郭 強,等.肘外側小切口手術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3,28(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