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穎,潘 丹,陸 群,孫海峰,談 靜(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蘇 無錫 214194)
臨床實習期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護生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學習階段,也是護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開始[1]。我科護士在長期帶教過程中,不斷摸索研究,能較好促進護生更好的掌握內分泌科專業(yè)知識的教學經驗,現(xiàn)報告如下。
帶教老師與護生是有機融合的一體,工作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護生的積極性,和藹可親的老師讓護生工作、操作輕松自如,態(tài)度冷漠的老師往往讓其畏首畏尾,常操作失敗。應持有對護理工作的熱情來感染護生,對護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詳細、準確地解答,對自身不確定的知識要以誠懇的態(tài)度翻閱資料和文獻。帶教過程中時時不忘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威力,把握知識和技術操作的重點和難點,鼓勵護生大膽思考和探索,讓其知然又知其所以然,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工作熱情[2]。
在帶教中要多講解、多示范、做到放手不放眼,鼓勵護生多動手,多學習,操作完了以后,對其進行點評,做的好的要表揚,提高其興趣。對于勇敢嘗試護理操作的護生,應該放手不放眼,肯定成績。對于自信心不足的護生,應該鼓勵,增強其自信心。傳統(tǒng)的“示范-模仿”式護理操作技能培訓模式,護生只掌握了操作步驟,未理解其內涵,根本無法達到“患者滿意”的目標。在筆者為期2年多的護生帶教過程中認為,培養(yǎng)護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激發(fā)護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系統(tǒng)全面掌握護理操作技能;有利于護生克服慣性思維,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2.1 護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用模擬情境教學法能夠提高護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模擬情境教學法通過模擬臨床情景設計病案,將知識點融入病案角色中進行教學,讓護生通過“角色置換”,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通過各種途徑去解決這些問題。在進行情境演示時護生需要面臨不同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的人,學習用不同的方式與不同的對象進行溝通,培養(yǎng)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同時,模擬情境教學法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護理帶教模式,護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枯燥的理論,而是根據(jù)學校課堂學習的內容緊密聯(lián)系實際,以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和參與者的身份,通過獨立的思考、操作獲取新知識。
2.2 護生病情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①根據(jù)各個護生特點給予有的放矢的指導,把握帶教時機。如在早晨、中午、晚上床頭交接班時或者晨晚間護理時鼓勵護生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使其說出內心想法,學習如何觀察患者的一般狀態(tài),判斷患者病情有無變化。②教會護生如何有效巡視病房,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各引流管道的連接和固定以及引流液的色、質、量的變化;有無潛在的安全隱患,如:墜床、跌倒、燙傷、走失等。③督促護生掌握本科室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guī)(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糖尿病足等)、??撇僮鳎ㄈ缪潜O(jiān)測、胰島素泵、胰島素注射、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等),為正確觀察病情打下基礎。④掌握本科室常用量表的評分方法。如墜床/跌倒、壓瘡評分;危重患者的MEWS評分;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疼痛評分等[3]。
本次帶教歷時2個月,共24位護生參加帶教,由護士長統(tǒng)一安排分組并編排相應的護士進行管理。共有6個護士參加帶教,每人帶4人,帶教過程中記錄每個護生的前后表現(xiàn),合格率為100%。
本次帶教成果基本令人滿意,其中優(yōu)秀率為33.3%,合格率為100%。這表明現(xiàn)代臨床護理教學管理主導的是以人為本,以護生為中心,尊重護生的個體需求,注意對護生綜合技能的開發(fā),調動護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護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意識。每一個護生都渴望得到帶教老師及患者、家屬的認同與肯定,希望在實習生涯中能夠真正學到臨床實踐技能。在帶教過程中,應與護生經常溝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以及需要加強帶教的內容,不斷補充和改進帶教計劃和帶教內容。在每一階段護生和帶教老師均需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了解護生的動態(tài),找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面。時代在發(fā)展,觀念在改變,對護生實習中的各種問題也要不斷進行總結,征求其對帶教的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探索新的帶教方法,與時俱進,提高帶教質量。
[1] 吳素清,黃春霞,黃荔紅,等.個性化臨床帶教模式創(chuàng)新初探[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24.
[2] 趙飛英,嚴衛(wèi)青,林西吟,等.護理本科生臨床護理教學模式的探討[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5,4(6):65.
[3] 陳 泉,王 林.加強實習崗前培訓防范醫(yī)療糾紛[J].現(xiàn)代醫(yī)院管理,2006,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