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尚鵬
(天津外國語大學(xué)國際傳媒學(xué)院,天津 300270)
道教的典籍俗稱道經(jīng),是我國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道經(jīng)不但是開展宗教學(xué)研究的重要文獻,而且對語言學(xué)研究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道經(jīng)造作時間綿長,流傳廣布,數(shù)量巨大,版本眾多,保存了大量有關(guān)中古漢語、近代漢語的寶貴信息。特別是那些唐五代以來產(chǎn)生的道經(jīng),很多是用活生生的口語寫成,在漢語史上具有更為重要的研究價值。而作為一種宗教文獻,道經(jīng)中含有大量具有特殊的道教文化內(nèi)涵的語詞,這些語詞的產(chǎn)生和使用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但這些文化詞多不為大型的辭書,如《漢語大詞典》[1]、 《漢語大詞典訂補》[2]收錄,顯示出這些辭書對道教文獻詞匯的利用度還有待于提高,同時也反映出道教文獻詞匯對完善辭書編纂有著重要的價值。
由于客觀條件和研究者興趣所限,比起佛經(jīng)研究而言,道經(jīng)的整理和研究則相對滯后,開展詞匯研究者更在少數(shù)。新近出版的《中華道藏》在整理影印本道經(jīng)時常出現(xiàn)因不曉詞語意義而校點錯誤的現(xiàn)象。本文選取了傳世道經(jīng)和敦煌道經(jīng)中若干具有典型文化內(nèi)涵的語詞進行分類考釋,試圖用文化求義的方法探求其義,并闡釋其產(chǎn)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希望有助于道經(jīng)文獻的整理和解讀。
道教根植于中國的本土文化,它具有不同于佛教和儒教的一些獨特的思想觀念,這些獨特的思想觀念都體現(xiàn)在道教文化詞語中,這些文化詞語大多不見載于其他典籍。因此,對這些詞語意義及產(chǎn)生背景的考察,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和掌握道教某些方面的思想文化觀念,這不但對道教典籍的解讀大有裨益,對宗教學(xué)、民俗文化學(xué)的研究也是有幫助的。
七世亡魂游神碧落,九玄宗祖擢質(zhì)朱陵;出三界以超然,坐六虛而自在。(《太上洞淵神咒經(jīng)》卷十四6/54/c)①本文所采用的《道藏》版本是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36冊影印本。6/54/c表示引文在第6冊第54頁第3欄,下同。
按:“擢質(zhì)”義不可解,今謂“擢”通“濯”,“濯質(zhì)”指洗練形體?!板|(zhì)”乃道教特色詞語。 《徐仙翰藻》卷十:“濯質(zhì)煉形,已拜朱陵之表;被肝瀝膽,載陳翠剡之詞?!薄短珮O祭煉內(nèi)法議略》卷下:“本為修真之士,煉形濯質(zhì)后,仙公以祭鬼,大道一氣混成,初無散形?!?“濯質(zhì)煉形”又作“濯形煉質(zhì)”,《徐仙翰藻》卷十一:“南火沼,北水池,自得濯形煉質(zhì)之妙。無分貴賤,咸使超升?!薄板|(zhì)”又作“蕩質(zhì)”,“蕩”亦洗滌義,《徐仙翰藻》卷九:“形非其有,誰能蕩質(zhì)而煉形,不仗熏修,何由超度?” 《上清靈寶大法》卷五十五:“金晶一化,綠靄散陳,玉司官吏,蕩質(zhì)煉形,急急如元始上帝律令?!?/p>
“濯質(zhì)”產(chǎn)生于什么樣的文化背景呢?從道教文化的角度考察,道教認為,人死之后,必須經(jīng)過煉度,才能“飛騰玉府,升入帝庭”?!爸炝辍奔粗炝昊鸶?,乃煉度之所, 《云笈七簽》卷八十六《水火蕩煉尸形法》:“度其魂神于朱陵之宮,七百年中形體不灰?!薄短显继熳鹫f北帝伏魔神咒妙經(jīng)》卷六:“朱陵火府,南昌上宮;監(jiān)生大神,超度亡過,某靈魂上登朱陵流火之庭,玉眸煉質(zhì),黃華蕩形?!睙挾扔兴馃?, 《上清靈寶大法》卷五十九:“元始召煉度官君,行煉度事,無限鬼魂悉屯于陰關(guān)之內(nèi)。次水火二池內(nèi)外相映,煉度官君分列左右,次第引魂入煉?;耆牖鹫?,真陽融化,魂如火棗。次引魂入水池,蕩游凡塵,身有光明。此乃玉眸煉質(zhì),黃華蕩形。”“濯質(zhì)”即水煉中用水洗煉形體,此水即“黃華真水”,《太極祭煉內(nèi)法議略》卷中:“丹陽符止為沐浴用,或用為水煉,黃華真水正是水煉作用。”
蒙真武授記云:汝尚有凡胎,功行未滿,又差為北元七君,下權(quán)掌校量諸天宮分神仙,差遣一次,部歸佑勝院。(《玄天上帝啟圣錄》卷二19/580/c)
按:“宮分”乃道經(jīng)特色語詞,指天宮,因為天宮有不同分類,故名,其得名理據(jù)類似于“星宿”,該詞不見于其他文獻,為道經(jīng)所獨?!度彘T崇理折衷堪輿完孝錄》卷一:“或如帶,或如練,須應(yīng)于天文;或是之,或是玄,各司乎宮分?!薄鹅`寶無量度人上經(jīng)大法》卷四十:“此之玉契也,諸天宮分,如人間官曹所治,各有拘遏,安可便造?!?/p>
“宮分”分類眾多,如有“十二宮分”,即十二類天宮,《北帝伏魔經(jīng)法建壇儀》:“諸位帝座星君,十一曜星君,三臺華蓋星君,二十八宿星君,十二宮分星君,周天星斗群真?!薄蹲衔⒍窋?shù)》卷一列出了“十二宮分”的名稱,分別是:紫微,天虛,天貴,天印,天壽,天空,紅鷥,天庫,天貫,文昌,天福,天祿。
有“北斗七王宮分”,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十:“具狀飛奏,及申寄北斗七王宮分外,謹錄本人事由?!?《道法會元》卷一九四《北斗宮分》:“貪狼,子,太上宮太尉府;巨門,丑亥,中元宮上宰府;祿存,寅戌,真元宮司空府;文曲,卯酉,紐幽宮游擊府;廉貞,辰申,綱神宮斗君府;武曲,巳未,紀明宮太常府?!?/p>
有“十地王宮宮分”, 《圣母孔雀明王尊經(jīng)祈白儀》:“唯愿天尊演留十地王宮宮分姓名,廣以示之,即說寶號曰:啟請地府一宮,太京妙廣真君;啟請地府二宮,陰德定休真君,……啟請地府十宮,五化威靈真君。”
有每月、每日朝拜的“宮分”,如《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卷十《上章逐月所詣宮分》:“正月、十二月,上詣太上虛無丈人宮;二月,上詣太上九老仙都宮;……九月、十月,上詣太上大道宮;十一月,上詣太上侍中左右監(jiān)諸將軍宮。”又《逐日曹治宮分》:“一日,建玉曹治,赤靈宮;二日,太京曹治,太微宮;……二十八日,直使曹治,休明宮;二十九日,司直曹治,陽明宮;三十日,集都曹治,啟明宮?!?/p>
道教認為凡俗之人生在人世都是有罪過的,有罪過就要接受“懲戒”,接受懲戒以后仍舊可以脫胎換骨、獲得新生。因此道教制訂了嚴格的懲戒制度及懲戒種類,分類之詳細,懲罰之嚴厲都是塵世的刑罰不能比的。道教文獻中也出現(xiàn)了相應(yīng)的有特殊含義的懲戒類詞語,這些詞語的意義往往不同于普通詞語,需要結(jié)合道教文化加以考察。
今請東方角亢氏房心尾箕,拔出某家亡人七世父母三十六世以來殃考基謫,悉令除判,消然解脫,上生天人之中,衣食自然。(《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32/721/c)
按:“基”和“謫”在道教文獻中有特殊的文化意義,指道教中的兩種罪過級別,一千四百過為一基,一千六百二十過為一謫,對于“基”的懲罰是“令人殃流五世”,對于“謫”的懲罰是“令人斷世無后嗣”。如《至言總》卷五:“一百九十過為一漏,漏者,善致疾病;百二十過為一吹,吹者,無男多女;九百二十過為一殃,殃者,暗啞聾盲;千八十過為一禍,禍者,暴夭死亡;千二百六十過為一咎,咎者,絕后嗣無子侄;千四百過為一基,基者,殃流于五世;千六百二十過為一謫,謫者,斷無后嗣。”《赤松子章歷》卷二:“千四百過為一基,基者令人殃流五世;千六百二十過為一謫,謫者令人斷世無后嗣?!?/p>
“基謫”連文泛指罪過懲罰,道經(jīng)文獻常見。如《登真隱訣》卷下:“甲欲改惡為善,愿從太玄上一君乞丐原赦罪過,解除基謫,度脫災(zāi)難?!薄度粗槟摇肪砥?“請二十八宿,以釋天羅地網(wǎng)基謫,增延年筭也。”或作“千基萬謫”, 《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若亡人有犯甲子旬中千基萬謫、千殃萬考、千罪萬過,請解釋之?!被蜃鳌盎贾喠P”,《赤松子章歷》卷五:“臣等吉日謹拜,遷達先亡,解除基考謫罰口章一通,上詣太上某宮曹治?!?/p>
道經(jīng)中另有“基考”,義同“基謫”,如《正一指教齋清旦行道儀》:“愿除億會罪,赦貫代兆軀,基考一切解,福德當歸流?!被蜃鳌扒Щf考”,《無上秘要》卷五十六:“為臣七世父母解脫憂苦,上魂生天,除臣千基萬考,宿封重愆?!?《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經(jīng)》卷下:“除臣某等千基萬考,宿對惡緣?!被蜃鳌皟|基萬考”,《赤松子章歷》卷六:“億基萬考,千咎百禍,十兇九厄,三災(zāi)八難之中,特為解救。”
道經(jīng)中另有“基罰”,義亦同于“基謫”,如《正一指教齋清旦行道儀》:“愿以是功德為齋主家七世父母先過后亡,一切神爽,消釋殃對,和解基罰,拔長夜魂,贖永劫罪。”
齋醮、頌祝是道教徒重要的日常活動之一,記錄齋醮頌祝儀式及相關(guān)行為的一些文化詞語大都保留在道經(jīng)中,其他文獻中并不多見。這些詞語大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如果對此不甚了了,必然影響古籍的整理,一些道經(jīng)整理本經(jīng)常出現(xiàn)校點失誤,原因多與此相關(guān)。
按如詞言義,惟丹切虔修齋直請福希恩。臣等忝職玄司,所宜遵副是用,肅嚴香燭,敷列壇場,依太一天尊玄老具典,奉修洞淵三昧神咒大齋。(《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清旦行道儀》9/834/b)
按:“惟丹切虔修齋直請福希恩”一句,《中華道藏》斷為“惟丹切虔修齋,直請福希恩”[3](P316),誤?!褒S直”同義連文,“直”是“齋”的一種,道教一月之中按照固定日期作的齋叫作“直”,因在一個月中輪流作,故稱,乃道經(jīng)中特有之詞匯?!对企牌呋R》卷三十七《洞玄靈寶六齋十直》:“年六齋,月十齋:一日,北斗下;八日,北斗司殺君下;……三十日,上太一下?!逼鳌傲S十直”,正文為“年六齋”、“月十直”,顯然,“十直”就是“十齋”。“十直”或作“十直齋”,《云笈七籖》卷三十七《說雜齋法》:“明真科云: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以上為十直齋日?!?“立直”相當于“建齋”,《無上秘要》卷五十《次衛(wèi)靈神咒》:“依靈寶下元大謝修齋立直,燒香然燈?!钡澜?jīng)中“立直”與“建齋”常連言,《太真下元齋品》:“臣某等今謹相率建齋立直,誦經(jīng)行道,燒香明燈?!庇?“臣甲等今建齋立直,燒香明燈,思真誦經(jīng)?!被蜃鳌敖S直”,《無上秘要》卷三十七《授道德五千文儀品》:“某月某日謹與某甲等,傳經(jīng)行道,建立齋直,燒香懴愿?!?《云笈七籖》卷卷五十三《齋直》:“天師遺教,為學(xué)不修齋直,冥如夜行不持火燭,此齋直應(yīng)是學(xué)道之首。夫欲啟靈告冥,建立齋直者,宜先散齋,不使宿穢臭腥消除?!薄褒S直”例句尚多,茲不贅舉。
所請君將吏兵士眾用事,收捕救濟諸有功勞者,隨臣等三會吉日,三月一時,都章言功舉遷,千萬不負信誓。(《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32/723/b)
按:“都章”乃道經(jīng)中特有之詞匯,指管理諸神官吏的一種章表。該詞道經(jīng)常見?!鹅`書肘后鈔》:“都章畢印者,都諸箓也。言都者,管也。章者,記數(shù)之名。畢者,盡其事也。以都諸官將吏兵,印署而行?!?《靈寶玉鑒》卷十七:“緣其章草本于年終,或季終,用都章繳天曹,方下此十二印?!薄兜婪〞肪硪凰乃?“本司今為雷帥龍神城隍社令等,拜發(fā)謝雨言功都章一函,重封印全,徑詣三天金闕門下上清天樞院。” 《正一威儀經(jīng)》:“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都章畢印、四部禁氣,不受之者,奏章行符,禁制方術(shù)?!?/p>
“都章”常用來作為衡量諸神官吏功勞的依據(jù),如《玄靈寶道學(xué)科儀》:“下請諸官證明,將助有功,依都章言功,不負效信?!薄兜篱T定制》卷七:“天醫(yī)將吏,六甲眾神,有功勞者,三會之日,都章言功,克保全生,以為效信。”《赤松子章歷》卷三:“所請?zhí)旃?,勞屈君吏,三會吉慶日,都章言功,加官、益祿、遷賞,不負效信?!?《太上宣慈助化章》卷一:“天地水三官君將吏兵,主為用力有功,隨臣三會都章,言功舉遷,不敢負信,恩惟太上省理?!?/p>
道教是結(jié)合了傳統(tǒng)的道家思想和民間的鬼神崇拜、神仙信仰等習(xí)俗形成的本土宗教,道經(jīng)本質(zhì)上是一種宗教文獻,其在造作的過程中化用了很多普通詞語,但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比如道經(jīng)中就有很多特殊的稱謂語詞,這些語詞字面和普通語詞無別,但意義卻不一樣,呈現(xiàn)出“字面普通而義別”的特征。
今某郡縣鄉(xiāng)里,男女某甲辭列,昔日百官子孫,習(xí)俗常人,千載之運,得在道門末民之例,奉屬大道,私自欣慰蒙恩,某口辭奉神不明,多有考氣,招延不祥。(《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32/720/b)
按:《漢語大詞典》:“末民:古稱從事工商業(yè)的人。”[1](P112)這是該詞在傳統(tǒng)文獻中的意義,在道經(jīng)文獻中,道教稱天民中之地位低下者為“末民”。 《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某先身實緣,千載之運,來染法教,奉屬大道,草苗之次,得在天民,私自欣慰?!北揪洹暗迷谔烀瘛迸c“得在道門末民之例”義正像類,可資比證。道經(jīng)中“末民”尚有一用例,《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如此之鬼王等,八十萬人,軍行師止,耗亂百姓,禍害無端,請魔天萬丈五百萬人來下,禁此等鬼王,令不縱橫妄殺良善,太上末民收攝,鬼王各各自止?!笔┬凶ゲ度蝿?wù)的是“太上末民”,可見“末民”在天民中的地位并不高。
《漢語大詞典》“天民”條列有兩個義項:①賢人;②指人民、普通人。[1](P142)這兩種解釋亦是局限于傳統(tǒng)文獻,在道經(jīng)中“天民”另有內(nèi)涵,指居于三十二天之民眾。道教稱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二重 (或稱三十六重),每重都有天神統(tǒng)轄,都有所居之民眾?!鹅`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jīng)》卷五十一:“三界之內(nèi),一切群生,無量天民。”又卷二十三:“玄化蕩蕩,流結(jié)真精;肇立諸天,生育神靈;茫茫三界,無極天民。” 《上清靈寶大法》卷一《三十二天總括》:“自大皇黃明天至上明七曜摩夷天,此六天為欲界也;自虛無越衡天至無極曇誓天,此一十八天為色界也;自皓庭霄度天至大素秀樂禁上天,此四天為無色界也,是謂三界。自太虛無上常融天至太極平育賈奕天,此四天為種民之天?!泵恳惶熘疤烀瘛苯杂袎勖?,如“太皇黃曾天,……天民壽數(shù)九百萬歲?!薄霸魑呐e天,……天民壽數(shù)一億四千四百萬歲。”“玄明恭華天,……天民壽數(shù)四十二億八百萬歲?!薄疤烀瘛边€有日常生活的規(guī)范,《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一就有此方面的記錄,如“天民齋粥法”、 “天民梳頭法”、“天民沐浴冠帶法”、“天民盥漱法”、“天民出入法”、“天民解衣法”等,“天民”若有病,還有天醫(yī)為之治療,天界宛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間世界?!疤烀瘛钡澜?jīng)文獻中極為常見,無煩贅舉。
臣今正爾燒香,奉為齋官某乙,修太上洞淵三昧神咒大齋,拯護人天,消禳災(zāi)沴。(《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清旦行道儀》9/834/b)
按:《漢語大詞典》:“齋官:執(zhí)掌齋祀的官員?!保?](P256)亦為在傳統(tǒng)文獻中的意義。道經(jīng)中“齋官”亦指出資作齋醮的人,“官”為尊稱,義同于“齋主”,《佛光大辭典》:“齋主:即供養(yǎng)僧眾齋食之施主。”[4](P716)《漢語大詞典》:“齋主:僧、道的施主?!保?](P259)義項亦未全,“齋主”事實上不限于設(shè)施食物?!褒S官”此義項道經(jīng)常見, 《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仰齋官某家司命土地,門丞戶尉,十二禁忌,五道六神,及內(nèi)外香火干系等神,同監(jiān)檀官將,境域廟貌一切神祇,上體齋功,各相率勵?!庇志砹?“王侯卿佐,文武職僚,允贊帝猷,敷揚道化,齋官某家,及臣等九玄七祖,四友三師,蛻質(zhì)南宮,濯魂丹霍?!?/p>
道經(jīng)中,“齋官”、“齋主”常出現(xiàn)在相同的句子中或以異文形式出現(xiàn)?!短隙礈Y三昧神咒齋十方懺儀》:“臣等謹為齋主某甲等,修建洞淵三昧神咒大齋,行道禮懺,救禳災(zāi)疾?!薄爸敒辇S主某甲”與“奉為齋官某乙”義正相同?!渡锨屐`寶大法》卷六一:“本司昨據(jù)齋主某,乞就某處,崇建無上黃箓大齋,追薦亡過某等魂魄?!本砹鳌褒S官。”《上清靈寶大法》卷六五:“本壇檢會今月某日,為齋主某,崇建黃箓大齋,開度亡過某等魂?!本砹鳌褒S官?!薄渡锨屐`寶大法》卷十九:“以今齋主勵志,法眾盟心,共修至上之良緣?!本硭氖鳌褒S官”?!渡锨屐`寶大法》卷四十四:“以茲功德,歸流齋官某等,見在宗姻,各家眷屬,伏愿福祥臻萃,壽祿維新?!本砣咦鳌褒S主?!?《上清靈寶大法》卷十九:“臣與齋官無任祈恩,激切之至。”卷四十一作“齋主?!崩渖卸?,茲不贅舉。
以上通過幾組道教文化語詞的分類考釋,我們可以看出,道經(jīng)中保存了大量的富有道教特殊文化蘊涵的語詞,而這些語詞有的不曾出現(xiàn)于同時期的其他文獻,為道經(jīng)文獻所獨,有的不為大型的字詞典收錄,所以,道經(jīng)文獻的語料價值仍有待于進一步的挖掘與開發(fā)。另外,要準確地考求道經(jīng)中的文化語詞的意義,僅僅利用傳統(tǒng)的訓(xùn)詁方法是行不通的,還必須充分考慮到語詞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讓語言與文化互相參證、互相詮釋,做到從語言觀察文化,用文化印證語言,這樣才能得出比較合理的解釋。
[1]羅竹風(fēng)主編.漢語大詞典 [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1993.
[2]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訂補 [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3]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 [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4]慈怡主編.佛光大詞典 [Z].臺北:佛光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