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雷 陸東生
(山東省昌邑市卜莊鎮(zhèn)大陸學區(qū)小學)
實驗是一項興趣盎然的活動,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取靈活多樣的實驗方法,巧妙地安排新異有趣的實驗,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創(chuàng)設寓教于樂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動力,主動探索。例如,教《瓶“吞”雞蛋的秘密》時,教師先演示一個瓶“吞”雞蛋實驗,即把剝好的雞蛋放在瓶口上,雞蛋卡在瓶口上并沒有掉下去,這時教師將點燃的紙迅速放在瓶子里,然后把雞蛋放在瓶口上面,雞蛋像是被誰施了魔法一樣,突然掉了下去。學生被這一新奇的現象吸引住,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和探索欲望,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達到了最好的教學效果。
巴甫洛夫說過:“任何一個新問題的解決,都要利用主題經驗中已有的同類題?!币虼嗽谡n堂教學中,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巧設懸念,創(chuàng)設多種新情境,讓學生把原有的知識、經驗遷移到新情境中,使學生盡可能多的機會在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例如,在《導體、絕緣體、半導體》一課教學中,教師先出示——電路板,緊接著提問“有什么方法使小燈泡變亮?”學生答:“用一根金屬接在開關兩端,就能使小燈泡亮起來,這樣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動手操作,通過觀察小燈泡亮與不亮來證明該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設計各種游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滿足學生愛動好玩的心理,產生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不但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觀察、記憶、注意和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游戲活動一般有比賽、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教《怎樣認出它們》一課時,在學習了用摸的方法認識東西之后,設計一個摸袋子游戲,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個牛皮紙袋,里面裝有鉛筆、橡皮、糖、小刀、硬幣、花生等東西,要求學生不準看,只能用手伸進去模,比一比誰摸出的東西最多,最后把東西倒出來看,究竟摸對多少,摸對了的同學開心得不得了,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加深了對科學課的理解。
實踐、探索的過程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要讓學生去創(chuàng)新,就必須放手讓他們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如果教師牽著學生走,老師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做,這樣必然限制學生的自主活動,束縛學生的思維,又怎么可能有創(chuàng)新呢?因此在教學就放手讓學生分小組,結合足夠數量的材料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實踐、探索。并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辦法進行觀察實驗,盡可能地多發(fā)現科學事物的各種現象和各種屬性。通過充分的實踐和探索,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初級的、創(chuàng)新的感性體驗,為進一步研究和深入認識打下基礎。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不同內容等具體情況和條件靈活運用,創(chuàng)造出適合學生并富有感情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