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會 杜愛華
(甘肅省山丹育才中學)
激情教學,顧名思義就是用激情去進行教學,用激情去學習和傳授知識,用一種精神百倍的狀態(tài)、真摯的情感,通過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有效地結合起來,完成教學的目標,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啟迪,潛能得以挖掘。要上好課,必須有激情,沒有激情的教學,再好的教學手段也沒有感染力。傳統(tǒng)教學之所以面臨創(chuàng)新教法激烈的挑戰(zhàn),原因在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滯后落伍,缺乏激情,無法及時適應時代的變化和人的需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充滿激情。正是如此,我用激情教學,是為了給許多傳統(tǒng)教學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煥發(fā)新的生命力,讓激情在教學當中發(fā)揮更大的效能。希望教學改革中不要盲目追求花樣過多的翻新,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運用激情。應該說,教學改革的實質就是探索一種激情的開發(fā)和利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覀兊恼n堂教學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深入地、興趣盎然地鉆研學習。那么我們怎樣才能使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呢?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教學“激情”喚起學生學習“激情”方能做到快樂課課堂,高效課堂。下面本人就“激情教學”談一些淺薄的看法:
作為歷史教師,要結合學生心理特點,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fā)學生好奇感和產生興趣的導語,來盡快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從而使導語成為一堂課成功的鋪墊。當在講授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偉大的開端》這一課時,我沒有發(fā)言,而且播放了一段視頻《我的1919》,由陳道明先生扮演的顧維鈞大使在巴黎和會上舌戰(zhàn)日寇,勝利地維護了我國的民族尊嚴。顧維鈞大使,氣宇軒昂,激情四射,他的發(fā)言迅速把同學們的思緒集中到課堂教學之中來,由此我導入了本課的主要歷史事件——五四運動,本節(jié)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歷史課本中涉及的史實往往只是個梗概,教師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嘗試的是,將歷史知識揉進情節(jié)之中,把史實故事經,以曲折的情節(jié),生動的形象,去吸引學生。學生有了興致,易接受,對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如果說激情是火花,激情的培養(yǎng)就是物質上可燃物的積累和準備,情感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厚積薄發(fā),通過不同的方式把能量釋放出來。其實我們身邊并不缺少快樂,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和感受。比如,當學生扯著嗓門大聲喊老師好時,當他們?yōu)槟承﹩栴}與你爭論不休時,當你們因為默契的配合相視一笑時,當你為征服學生而與他們斗智斗勇時,你珍惜它們的存在了嗎?做一個快樂的人,感受身邊的快樂吧,記住,多一分幽默感,只要你給別人帶來快樂,那么,你也會收到快樂的反饋的。當在講授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材之中的“赤壁之戰(zhàn)”時,我突然想起了杜甫名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我首先讓學生談談對兩句詩句的認識,當然學生的認識膚淺至極。然后我把《三國演義》中關于諸葛亮如何利用孫策、周瑜、大喬、小喬、曹操之間的相互關系智破孫曹聯(lián)盟,最終實現(xiàn)孫劉聯(lián)盟的過程簡明扼要地介紹一番。最終,學生沉浸其中,聽得津津有味。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克服了傳統(tǒng)課堂之中的簡單的知識傳授,依據(jù)教材而突破教材,學生感覺課堂活了,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濃厚了,當然教師也不會為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無精打采而感到煩惱了。
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大。中學階段又是獨立見解形成的關鍵時期。歷史課跨度大,頭緒多,若能夠進行情感引導,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而且能使學生更熱愛這門學科。
課前,要有良好心態(tài)。當老師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充滿激情地走進課堂時,就會給學生很大的感染力。老師的激情就像一粒火種,一下子點燃學生高漲的情緒,課堂氣氛會隨之活躍起來。當老師走進教室,班干一聲招呼“起立!”學生齊聲大喊“老師好!”老師回一聲“同學們好!”師生如此這般問好,精神都為之一振,激情馬上來臨。
課中,要有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有恰如其分的肢體語言。在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授業(yè)解惑,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育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節(jié)課中,教師要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營造快樂愉悅的課堂氣氛是必不可少的。而營造快樂愉悅的課堂氣氛,讓課堂充滿激情,當然在課堂教學中,科學恰當?shù)慕虒W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善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催化。一個富有激情的老師,他的語言表達應是深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言語應是富有哲理而幽默的。第二,巧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加以輔助。肢體語言的運用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第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引人入勝。為什么學生比較喜歡年輕教師講課,主要是年輕教師與時俱進,上課富有激情,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引人入勝。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事物不斷增多,人的感官要求就越高,學生需要不斷有新的感官刺激,使他們保持振奮。
課后,要與學生保持親切的友誼,讓激情得以延伸。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生動有效的學習氛圍,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必要的,而課后與學生保持親切的友誼,讓激情延伸也是很重要的。下課后,學生如有問題可以到教師的辦公室提問,教師應耐心解答,不要自顧休息,滿臉不耐煩;學生與教師迎面打招呼問好時,教師要面帶笑容回禮問好,不要愛理不理,一聲不吭;平時學生有困難,應主動問候,熱心幫助。當然,在與學生交往中,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有所“分寸”。距離產生美和神秘感,而這種“距離”的狀態(tài)使人保持一種好奇心,就像在熟人面前,可以肆無忌憚,不加掩飾,但在陌生人面前,你卻會在乎他們的看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希望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形象。有“距離”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放肆”,適當?shù)摹熬嚯x”又可以使學生感到親近,讓教師的激情在課后仍感染每一位學生,保持對你熱情,期待著上你的下一節(jié)課,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推動整個課堂教學的進程。
總之,要讓學生逐漸把學習歷史當作一種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動,這不僅可以積極地“減輕學生負擔”,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和設施,盡可能地去調動學生激情,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激情投入,快樂地去學。
[1]張永森.初探高中歷史激情課堂的創(chuàng)設.學問·現(xiàn)代教學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