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再芬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向林鄉(xiāng)太關小學)
人在探究過程中會產生驚奇、懷疑、確信等情感,這些情感反過來又激發(fā)其深入探究。許多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都知道在出示生字時引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或從舊的字形出發(fā),或從某個動作引發(fā),或從某個事物引發(fā),或借助電、光、聲等現代技術引發(fā)。如我在出示“筆”字時是這樣做的:
師:同學們,你們天天都在寫字,知道這寫字的工具叫什么名字嗎?(說完,老師順手拿起學生桌上的鉛筆,讓學生看。)
生:鉛筆。
師: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鉛筆”的“筆”字。
這種出示生字的方法,能使知道的學生產生確信的情感,不知道的學生產生驚奇、懷疑等情感,這些情感反過來又激發(fā)其探究欲望,這樣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
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就會感到滿足并體驗到內心的愉快,就會把注意力長期集中在所學生字上。但是小學兒童尤其是低年級兒童的注意是不穩(wěn)定的,要使興趣濃厚、注意穩(wěn)定,就必須在教學活動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覺和運動器官。我平時多表揚、鼓勵,并采取做游戲、競賽等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樂中求知。
層次和末級部件的分析,是對漢字結構分析的方法。層次分析法,指統(tǒng)觀全面,從大到小逐層切分,一直切到筆畫為止的方法。如教“驟”字,可引導學生先分析為左右結構“馬聚”,再把“聚”分析為上下結構“取”,最后把“取”分析為左右結構“耳又”。這樣逐層分解,就可使學生看清字的結構,不至于增刪筆畫。
漢字屬于表彰體系的文字,意義的聯系是直接、緊密的,教師在講讀音、形狀時,就必須講解字的意義,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如學生在習作中經常把“罰款”寫成“發(fā)款”“妨礙交通”寫成“防礙交通”“川流不息”寫成“川流不息”“自己”寫成“自已”等等,就是因為沒有理解帶點字的意義,而只是囫圇吞棗,胡亂運用。
漢字中有不少形近字,同音字。形近字細微,有的是部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如“架”“枷”;有的是字形相似,只是其中一筆的長短不同,如“已、己、巳”;有的是字形相近,只是其中的一筆不同,如“戌、戊”;有的字聲旁相同,形旁不同,如“嫌、謙、賺”;有的是形旁相同,聲旁不同,如“哀、衷、衰”;有字中的某一部件相同,只是為了適應漢字形體的需要而出現不同的變體,如“洋、恙、翔”中的“羊”。這些漢字稍不留心,就容易寫錯,成為錯字。同單音字在使用時更不好區(qū)分,如“在、再”“象、向”“到、道”“映、應”等,稍不注意,就要用錯,成為別字。
教學中,我除了要講清每個字的音形義外,還有意識地把容易混淆的字放在一起,引導學生找出共同點,確定不同點,通過辨析弄清字義,知道用途。
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識字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有的學生要求認識的字在生活中就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的努力,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學習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借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并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一個有學生人數較多的班級,教師要在短時間里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我采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讓他們獲得一種成就感,激起一種互相競爭的好勝心,更促進課外去主動學字,同時也為教師確定識字重點提供了依據。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后,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我讓學生在生活中認真觀察、認識身邊的漢字,孩子們興趣高,記憶深刻,同時也理解了漢字的意義。我還讓他們比一比,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字的欲望,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直觀教具(如幻燈、圖片、實物、模型等)能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化,很好地表現表現漢字的音形義,便于學生理解。如教“大”和“小”時,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區(qū)別一個籃球,一個皮球。學生通過觀察區(qū)別,感受這兩個物體是同一類,但有大小之別,然后讓學生記住籃球大,皮球小,太陽大,地球小,“大”和“小”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和效率。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這樣就幫助學生理解了“森林”的字音、字形和字義。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在今后的識字教學中,我會繼續(xù)讓孩子們的識字變?yōu)闃啡ぃ屗麄冊诳鞓分凶R字,在成功的體驗中識字。讓識字變成孩子們的需要,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和他們攜手前進,共同創(chuàng)造快樂天地!
[1]當代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