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朱赫(1989-),女,山東青島人,研究生,英語專業(yè),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摘要: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南北方差異自古至今是一種自我辨別和認知的方式,然而因南北方差異而導致的文化沖突也時常發(fā)生。電視劇《雙城生活》講述了因南北方生活差異造成各種矛盾的婚姻生活,從性格差異、飲食差異和婚禮差異中淺示了雙方巨大的差異。
關鍵字:中國南方;中國北方;文化差異,
Ⅰ簡介
1.1 中國南北方地區(qū)概括
中國人通常認為的北方人,大體是指華北、東北及中部地區(qū)的漢、蒙、回、滿族。而通常認為的南方人,是自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為主的,江浙滬、兩廣地區(qū)及之間內陸地區(qū)居住的人。且由于各種因素,對于“南方人”或“北方人”這個定義上,自我認同感要遠遠強于地理劃分,甚至某些人會認為南北其中一方更具有其地方優(yōu)越性。雖然隨著國內經濟文化交流和通婚,南北方之間的生活習俗和思想差異得以大大縮小,然而深入骨髓的文化意識和自我認同上的差異卻輕易無法剔除。
1.2 《雙城生活》內容提要
電視劇《雙城生活》主要講述來自北京和上海兩個截然不同地區(qū)的男女主人公徐嘉惠和郝京妮相戀結婚,并過上北京上海兩座城市奔波的婚姻生活故事,劇中二人及雙方父母由于來自中國南北方,在性格、飲食和婚姻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兩個家庭的融合中,由于文化引起的矛盾和化解成為了這部電視劇的主旋律。
Ⅱ《雙城生活》中所體現出的文化矛盾
2.1 性格差異
魯迅曾在《北人與南人》中說過:“北人的優(yōu)點是厚重,但厚重之弊也愚;南人的優(yōu)點是機靈,但機靈之弊也狡。”[2] 北方人大大咧咧,滿不在乎,昂視闊步的氣勢,;南方人則內斂溫婉,細聲慢語,無論男女皆給人一種柔柔弱弱的感覺。
劇中,郝京妮與徐嘉惠的性格就形成一種明顯的南北方差異對比,郝京妮身為一個北方女孩,并且在北京大院長大的孩子,其言談舉止無不體現出北方人的豪爽、大大咧咧且不拘小節(jié)的特點,為人直率,說話抄兜,聲音洪亮,與異性朋友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等。徐嘉惠身為一個南方男人,且自小受到母親的嚴格管教,其待人接物有著上海男人特有的那種干凈、斯文和優(yōu)雅。這兩個人的性格差異不僅與家庭教育有關,同時更與南北地區(qū)的差異有著很大的關系。
2.2 飲食差異
飲食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相對來說,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面食,是與南北方的農業(yè)生產有關。性格上的迥異也導致了飲食的差異,從菜量來看,南方菜小而精;北方菜多而粗。從菜系上來看,南方菜系種類繁雜;而北方卻幾乎沒有獨立的菜系??傮w而言,南方飲食講究的是精細,而北方體現的是粗獷。
在劇中的第一集就體現了南北方人的飲食差異,徐嘉惠第一次拜訪郝京妮家人時,熱情好客的郝京妮父母即刻準備一桌飯菜,葷素酒肉各有,徐嘉惠當晚便被好客的北京丈人一家灌醉,事后卻不忘留張字條表示自己初次見面就酩酊大醉的歉意。從這一情節(jié),能很好的體現南方人的細膩和北方飲食菜量的大和菜式的粗獷。在第五集中,徐嘉惠與郝京妮新婚,徐家傭人劉媽下廚做了一桌好菜,但都是盤小菜精,一道道菜肴擺放有序,當劉媽端上來老鴨煲時,徐母楊曼莉細聲細氣、慢條斯理地說了如下一番話
楊曼莉:我跟你們介紹一下這個老鴨煲,我告訴你們啊,這個老鴨煲這道菜啊,做起來很講究的。這是杭州的名菜,首先是一只鴨子,這只鴨子一定要是蘇北的草鴨,然后要放很多東西進去燉的,有金華的火腿片,還有寧波的扁尖,這些都是去鴨子油膩的,也會讓口感很鮮甜,再放一些枸杞來補氣,然后用文火慢慢的燉,起碼要燉四個小時以上……
單單是介紹一道菜,僅僅是這樣一段話,楊曼莉就講了將近兩分鐘,這樣一個橋段十足的能體現出南方女性,尤其是上海人身上固有的底氣和驕傲。同時,也反映出南方菜式的精巧細致。人們有十足的耐心去完成這一道道菜肴,仿佛對待的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一件藝術品。
2.3 婚禮差異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婚禮酒席絕對是婚禮的核心內容,是少不了的答謝親朋好友的最好平臺。而南北方婚禮的最大差別就是開酒席的時間。在南方大部分城鄉(xiāng)地區(qū),無論是第幾次結婚,酒席一般都是在晚上進行。然而對北方人而言,婚禮進行的時間是要從上午開始,中午正式舉行婚禮,一般到下午一兩點鐘婚宴就結束,有的北方地區(qū)在晚上會繼續(xù)擺一桌小型的宴請,新郎新娘以此來答謝白天婚禮上幫忙操辦的親友。
劇中,郝家和徐家因為結婚的種種細節(jié)問題,產生了許多的矛盾。
牛一蓓:等等親家,你剛才說是幾點?
楊曼莉:晚上六點啊。
牛一蓓:晚上?不是,這個不行,晚上不行。
楊曼莉:為什么?
牛一蓓:晚上結婚那是二婚,郝京妮和徐嘉惠他們倆結婚都是頭婚,得中午辦,晚上不行。
楊曼莉:啊不不不,我沒有聽明白,什么頭婚二婚啦?
牛一蓓:是這么回事兒。就是在我們北京是有講究的,頭婚得中午,你看那個郝京妮和徐嘉惠是頭婚,所以得中午結婚。晚上辦婚禮就是二婚啦。所以不行,必須得到中午辦,明白了吧?
楊曼莉:但是我們上海不是這個樣子的呀,我們上海二婚是婚紗穿粉紅色不穿白色的,但是我們都是晚上辦的,我們沒有中午辦的呀。
最后,為了調和郝徐兩家在婚禮時間上的矛盾,郝京妮和徐嘉惠這對新人想出了通過調整時鐘,將會場的時間調整到符合北京風俗的十二點之前的方式來調和矛盾,這樣既滿足了北京要求十二點之前結婚的習俗,也滿足了上海在晚上舉辦婚禮的慣例。
Ⅲ 總結
中國南北方人的差異并不是一兩句話和一兩部電視劇便能說清的,其差異滲透于生活的點點滴滴?,F如今網絡上有太多由于中國南北方的差異引發(fā)的口水戰(zhàn),甚至有國人發(fā)起了“豆腐腦該是甜的還是咸的”這樣一個無聊的爭論話題,這種無聊的行為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我國南北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和部分人對于文化差異的不理解和不兼容。在我國倡導的“和而不同”之中,只有端平看待事物的心態(tài),擦清看待問題的眼睛,視“兼收并蓄”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同等重要的因素,才能打開內心去接受來自更多元的文化,從而促使個人、集體以至于國家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C%97%E6%96%B9%E4%B8%8E%E5%8D%97%E6%96%B9
[2]魯迅. 北人與南人. 中國人事出版社第一版:23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