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際策略是學習者策略的一種,是外語學習者學習外語過程中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交際策略是由Selinker在1972年提出的。本文通過對交際策略定義的介紹、對交際策略的分類、交際策略的實證研究的分析以及交際策略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總結(jié),說明交際策略是外語學習者的學習外語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關(guān)鍵詞:交際策略;外語學習者;分類;實證研究
一、交際策略的定義
H . Douglas Brown (1980)指出“交際策略是在對話對達到交流目的,進行語言編碼處理或含意表達的一種方法”。Tarone (1981)從心理語言學方向討論,她認為交際策略的使用就是從精神方面到實際語言的行為。交際策略被看成是嘗試在外語學習者的語言知識和其對話者的語言知識間建起一座橋梁,可以看做是“意義一致的協(xié)商”。因此,交際策略就是為了克服交流問題。根據(jù)Faerch and Kasper (1983),交際策略有兩個顯著的特點:首先,它是針對某一問題的,也就是說,學習者使用這一策略是因為他缺乏或不能獲得所需要的語言材料以表達既定意思。交際策略是提供短期的回答,它只是一個交流的需要。正如Corder所說,“有一個手段和目的缺少平衡的問題”。其次,交際策略有潛在可意識性—學習者或許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由于學習者不可能總是意識交際策略的使用,因此可以認為交際策略是潛在的意識。
Rod Ellis吸取了他人研究的長處,提出了一個相對完整和綜合性的定義:交際策略是作為語言使用者交流能力的部分存在的心理語言規(guī)劃。它們是具有潛在意識的,當學習者不能執(zhí)行輸出規(guī)劃時,可以用交際策略來代替。
二、交際策略的分類
本文主要針對Faerch和Kasper的分類進行解釋。Faerch和 Kasper把交際策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縮減策略和成就策略。每一部分又包含了與之相關(guān)的子策略:縮減策略包括形式縮減策略和功能縮減策略;成就策略,包括補償策略和檢索策略。
綜合以上和交際策略有關(guān)的策略,縮減策略是指學習者放棄他原來交流目的的一部分。形式縮減策略是避免不確定的二語規(guī)則。功能縮減策略是避免固定的語言表達。比如外語學習者如果不知道一個固定的語言,他會避免使用這一固定表達,而以別的相應的英語解釋取而代之。
成就策略是表達原來交流目的并對不足地方進行補償?shù)牟呗?。它包括補償策略和檢索策略。其中補償策略包括非合作性策略和合作性策略。合作性策略又包括以母語為根據(jù)的策略,如語碼轉(zhuǎn)換策略、字面翻譯策略,和以二語為根據(jù)的策略,如替代、轉(zhuǎn)述、造詞和重組策略。合作策略包括直接求助和間接求助。交際策略能有效幫助外語學習者進行語言交流,選擇哪種策略應該根據(jù)當時的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外語學習者為清楚表達自己想法,會同時使用多種策略。交際策略沒有好壞之分,不同情景、不同學習者根據(jù)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際策略就是最成功的。
三、交際策略的實證研究
不同的學者對交際策略的使用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交際策略使用中有如下四方面的影響因素:
1、熟練水平的影響。
學習者熟練水平影響他策略的選擇。Tarone(1977)認為,觀察能力稍差的學生更愿意選擇縮減策略而不是成就策略。Ellis(1983)從縱向看,認為對一個學習者來說,他早期學習階段會選擇縮減策略來幫助交流,但當他進步時他會漸漸選擇成就策略。因此,熟練水平較高的學習者在交際策略的選擇上更喜歡以二語為根據(jù)的成就策略,而稍低的學習者則喜歡使用縮減策略或以母語為依據(jù)的成就策略去避免自己不會的語言。
2、問題來源的影響。
Hamayan and Tucker(1980) 指出,當母語與外語同屬于一個語族時,學習者語碼轉(zhuǎn)換策略較容易出現(xiàn)。
3、性格的影響。
Tarone(1977)通過觀察性格不同的兩名學習者講故事時使用的全部方法,發(fā)現(xiàn)兩名學習者使用方法完全不同。一名學習者講得快并且?guī)缀醪恢v細節(jié),而另一名詳細描述并經(jīng)常尋求幫助。因此她認為個人性格可能與策略選擇有很大關(guān)系。
4、學習情境的影響。
外語學習者在自然環(huán)境中使用策略比在教室環(huán)境下用得多,尤其當教學集中在二語使用的改正上,而不是強調(diào)流利的交流時,策略用得少。Piranian(1979)發(fā)現(xiàn),美國大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俄語時多依賴于避免,如采取回避策略,但在課外自然情況下也多使用成就策略,如轉(zhuǎn)述。
四、交際策略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
交際策略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很重要的,下面介紹幾位專家總結(jié)出的基本作用。
首先,Corder(1978)認為縮減策略是避免冒險的策略,相對比較穩(wěn)妥,也就是避免問題;而成就策略就是冒險,是克服問題的策略。Hatch(1978)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放棄”,交際策略就是繼續(xù)交流的方法之一。Faerch和Kasper(1980)認為只有成就策略促進假設(shè)形成,冒險是有必要的。而Tarone(1980)則不同意Faerch和Kasper 的觀點,她認為交際策略的對話影響就是為了是本族語人幫助二語學習者使用正確形式表達他所想要表達的,因此所有的策略都是有幫助的。筆者比較認同Tarone的觀點,只要交際策略達到幫助二語說話者明確表達自己意愿的目的,那交際策略就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五、結(jié)論
交際策略是語言學習者在對目標語掌握有限的情況下,遇到交際
困難時為彌補其語言知識的不足而采用的力法或策略。從交際策略的分類中可以看出不同水平的外語學習者可以選擇相應的交際策略來幫助其達到順利交流的目的。從交際策略的影響因素來看,不同問題來源,不同性格,不同情境等因素都影響外語學習者交際策略的選擇。從交際策略的作用來看,所有的交際策略都是有幫助的,最能明確表達外語學習者意思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
參考文獻:
1.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180-188.
作者簡介:嵇曉桐(1990—)女,遼寧省瓦房店市人,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