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聯++朱忠平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內科患者糖代謝的異常臨床表現,在了解異常的基礎上,更好的治療心血管疾病。方法:選擇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進行糖代謝的檢測、觀察。對患者進行EPG空腹血糖和OGTT葡萄糖耐量口服性測定實驗測定,從而研究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糖代謝情況。結果:在臨床研究的1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中,糖調節(jié)受損的為35例(35%);糖尿病32例(32%)。結論:相對空腹檢測血糖來講,葡萄糖耐性試驗的診斷效果要更加準確,及時發(fā)現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糖代謝異常進行治療,能夠防止疾病的進一步惡化,對患者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心血管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糖尿病和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1]。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和心血管內科疾病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如果糖代謝異常,相應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也較高[2-3]。對心血管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的臨床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8例(58%),女性42例(42%);年齡在39~72歲之間,平均年齡59.2歲。心血管疾病病程時間1~29年,平均病程為15.3年。對100例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測,結果為全部正常,臨床研究前屏蔽了蛋白尿和尿毒癥等疾病的影響。對疾病史進行詢問并記錄,停止可能感染的藥物,同時排除發(fā)生繼發(fā)性高血壓的可能。將1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按照血糖濃度分為4組,分別設置28例、16例、33例、23例。第一組空腹血糖濃度低于5.6mmol/L,在飲用糖水2.5小時后血糖濃度低于7.8mmol/L;第二組空腹血糖在5.6~7.1mmol/L之間,飲用糖水后2.5小時血糖濃度低于7.8mmol/L;第三組空腹血糖濃度為超過7.0mmol/L,在飲用糖水后2.5小時血糖濃度為7.8~10.9mmol/L;第四組空腹血糖濃度為7.0mmol/L以上,應用糖水后2.5小時血糖濃度高達11.0mmol/L以上。
研究方法:患者禁食8小時后,在每天早上8點至10點之間,抽取患者的靜脈血,并檢測LDL、HbAlc、TC、TG、FPG、HDL。飲用糖水為350ml水中稀釋80g無水葡萄糖,記錄患者飲用時間,在2.5小時后抽取患者的PPG。進一步詢問患者心血管疾病史,采用自動生化儀進行測定。
統(tǒng)計學處理:對1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的臨床研究數據處理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進行檢驗,計量采用t檢驗,P<0.05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在1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臨床研究過程中,對各項指標進行比較,最終結果如下:第一組和第二組比較,患者之間的PPG和HDL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同第三組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較為顯著的異常為血脂異常。
討論
醫(yī)院內科患者中,心血管科室患者有部分存在糖代謝異常情況,造成此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有:①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年齡較大,一般為老年人居多,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糖代謝異常發(fā)生機率逐漸增多。部分研究認為,年齡超過50歲,可能發(fā)生糖代謝異常的機率為15%,年齡超過70歲,可能發(fā)生糖代謝異常的機率增加到30%。②心血管患者中,高血壓患者較多,一般約占心血管患者的60%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發(fā)生的機率也逐漸增加。
在臨床研究中,心血管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主要具有較為典型的表現,即飲多、食多、尿多、體重減輕。糖尿病疾病類型可以分為Ⅱ類。Ⅰ類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較重,一般起病較急,具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同時可能存在皮膚瘙癢、渾身無力、乏力等癥狀;Ⅱ類糖尿病患者病情較輕,早期主要表現為飲食后反應性低血糖,同時可見其他癥狀[4]。高血糖患者比較明顯表現為視物模糊。部分患者未見明顯癥狀,主要就診原因為并發(fā)癥或伴發(fā)癥。
心血管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居多。患者糖代謝異常主要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環(huán)境或遺傳因素造成的糖代謝紊亂臨床綜合癥,前期主要為糖耐量損害和空腹血糖損害等糖代謝異常表現[5]。在接受治療的心血管內科患者中,患者糖代謝異常患者有較大比例患有冠心病,有研究表明,患者患有冠心病其糖尿病發(fā)生機率為50%,糖尿調節(jié)受損的機率為25%,冠心病患者可能發(fā)生糖代謝異常的機率為70%甚至更多。
臨床檢查中一般多采用FPG來對患者血糖進行代謝異常檢測,葡萄糖耐量試驗應用較少。通過臨床研究發(fā)現,采用葡萄糖耐量檢驗具有較高的準確率,能夠準確顯示檢測結果,便于及早發(fā)現患者糖代謝異常,以減少疾病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丹.心血管內科患者其糖代謝異常的臨床研究[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11):144.
[2]布熱比亞·阿不都熱西提.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糖代謝異常的臨床觀察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2):226.
[3]巫華蘭,孫福成,何青,等.冠心病合并糖代謝異?;颊叩呐R床研究[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8,13(1):10-13.
[4]楊春霓.心血管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29):124-125.
[5]劉炳才.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糖代謝異常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9):3165-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