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芳
1997年,中國發(fā)生了3件讓全國人民刻骨銘心的大事。2月19日,鄧小平逝世,舉國再以“小平,你好”送走了老人,此時距香港回歸只剩131天,老人生前表示過要到回歸的香港看一看,未能如愿。7月1日,香港回到祖國懷抱,當日零時江澤民主席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開始履行防務(wù)職責。9月 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黨的十五大是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黨的重要會議,大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作為黨的第三代中央領(lǐng)導集體的核心,“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領(lǐng)路人”,江澤民擔綱中國改革開放的“接力賽”,推動社會主義中國繼續(xù)前行,“開創(chuàng)未來”。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一首著名的主旋律歌曲——《走進新時代》誕生了。
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意氣風發(fā)走進新時代。啊,我們意氣風發(fā)走進那新時代。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lǐng)路人,帶領(lǐng)我們走進那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chuàng)未來。讓我告訴世界,中國命運自己主宰;讓我告訴未來,中國進行著接力賽。承前啟后的領(lǐng)路人,帶領(lǐng)我們走進那新時代。啊,帶領(lǐng)我們走進那新時代。
《走進新時代》的詞作者是大家已熟悉的曾寫作《春天的故事》的蔣開儒。早在1996年的8月,當時深圳市羅湖區(qū)委、區(qū)政府為迎接香港回歸,策劃創(chuàng)作一臺組歌,邀請蔣開儒作詞。他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光榮的任務(wù),立即開始動手。
計劃組歌一共寫10首,蔣開儒很順利地寫出了前9首,最后一首他想寫成歌頌黨的歌。沒有黨的英明領(lǐng)導,沒有強大的中國做后盾,沒有改革開放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就,香港回歸就無從談起。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這一主題思想,無論從組歌的形式還是內(nèi)容看,這最后一首分量都太重了,蔣開儒一直在醞釀中,遲遲沒有落筆。
誰知接下來就聽到了鄧小平逝世的噩耗,蔣開儒非常難過。蔣開儒是一個經(jīng)歷和閱歷都很豐富的人,早年參過軍,后來當過文化教員、文化館館員。1992年初,正在黑龍江省穆棱縣當縣政協(xié)副主席的蔣開儒,從《人民日報》上看到了《東方風來滿眼春》(記錄鄧小平1992年視察南方諸地的長篇通訊)。10000多字的報道,在燈光下,帶著老花鏡的蔣開儒逐行逐行地反復讀,讀了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他便懷揣2000元的積蓄,來到深圳考察。因為他寄希望的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深圳翻天覆地的變化讓蔣開儒震驚,不久他就寫了《春天的故事》,歌頌一位“老人”,這競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詞作者。
對鄧小平感情極深的蔣開儒聽到小平離世的消息,心情異常沉重。此時距香港回歸只剩131天,他原本想著是小平同志一定會出現(xiàn)在香港回歸的盛會上。此時他想起自己的親身感受:以前有人養(yǎng)雞,超過5只就不行,會被人說是搞資本主義,雞蛋也只能自己吃,不能拿出去賣?,F(xiàn)在剛剛把中國人發(fā)家致富的想法激活了,小平同志卻辭世了……這怎能不讓他憂國憂民、心情復雜?
蔣開儒一直在找一個切入點,想給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五大、給即將到來的香港回歸寫首歌,并努力使其在藝術(shù)和思想上都超越《春天的故事》,但卻一直被這種沉重、復雜的心情所籠罩。直到1997年5月,蔣開儒在電視上聽到江澤民同志講話時,籠罩在心頭的陰影終于霧散云開,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又再一次被觸發(fā)了。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就是江澤民這一句話,讓蔣開儒特別感動,他和全國人民一樣,堅信改革開放會繼續(xù)下去。中國人以前是窮怕了,改革開放富起來之后,就特別擔心會不會又變回去,這下好了,不會變了。蔣開儒當晚一口氣寫出了這首新歌。這時,有幾句話叩擊他的心扉:“黨心民心,心心相印,人民有幸,國家有幸!”靈感所至就把這首新歌的題目定為《中國有幸》。
1997年6月15日,包括這首歌在內(nèi)的迎接香港回歸的組歌在深圳公演。大家因蔣開儒曾創(chuàng)作《春天的故事》,對他寄予厚望,建議他對《中國有幸》進行修改,向黨的十五大獻禮。蔣開儒開始收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當時,多數(shù)聽過這首歌的人都認為歌詞很質(zhì)樸,有平民化的特色,但有些細節(jié)還需要修改。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里,蔣開儒開始對歌詞繼續(xù)進行修改、潤色。在開頭還添加上了“總想對你表白”這樣的句子,使歌詞顯得更質(zhì)樸,并且把歌名也改成了《走進新時代》。
黨的十五大即將召開,中央電視臺決定為十五大創(chuàng)作一首歌曲。這時,深圳創(chuàng)作的《走進新時代》被推薦給央視。央視覺得這首歌的內(nèi)容很好,但旋律還不夠優(yōu)美,難以傳唱。央視就點將被稱為 “中國舒伯特”的曲作者印青,為《走進新時代》重新譜曲。
印青出生于藝術(shù)之家,父母均在部隊文工團工作。青年時期一直在部隊歷練,是黨和部隊培養(yǎng)起來的一位成熟的音樂藝術(shù)家。在20多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1000多首作品,我們耳熟能詳?shù)挠小懂敱臍v史》《西部放歌》《天路》等。表達時代感的音樂作品,最能產(chǎn)生共鳴,最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而這正是印青在創(chuàng)作上的特色。因此,他才會被央視點將為《走進新時代》譜曲。
印青果然不負眾望,拿到歌詞的當晚就把曲子寫出來了,并且拿出了兩個稿子,第一稿寫得很雄壯,聽起來感覺像進行曲,第二稿則要流行一點。隨后,印青帶著這兩份手稿給自己一向敬重的前線歌舞團團長送去,想聽聽他的意見。團長看過后,說兩稿都挺好,沒再往下說,就去了洗手間。正好印青也去了洗手間,結(jié)果就聽見團長在洗手間里哼歌,仔細一聽,是第二稿,印青大喜:“成了,就是它了!”
印青后來回憶說:
當時是1997年8月,黨的十五大即將召開,中央電視臺約我寫一首為會議營造氣氛的歌曲。他們把《走進新時代》的歌詞傳給我,我一看就覺得詞寫得很好,挺打動我的。當時香港回歸不久,又逢世紀交替,可以說每個中國人心里都有一種昂揚的情緒,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對祖國也有很強烈的信心。再回想過去中國走過的路,從唱著《東方紅》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再到今天第三代領(lǐng)導人集體帶領(lǐng)我們開創(chuàng)未來,雖然充滿艱辛,但內(nèi)心對共產(chǎn)黨有一種由衷的敬意和信賴。這首歌雖然是主旋律歌曲,但寫起來一點不覺得生硬,因為和我當時的情緒乃至全國人民的心境都是吻合的,就像在對朋友傾訴,旋律就從內(nèi)心流淌出來了。
好歌好曲,還必須有好的歌唱家把它演繹出來,印青將《走進新時代》這首歌曲拿給中國民歌四大名旦之一的張也。張也當年演唱《萬事如意》給印青留下很深的印象,她的歌聲透著祥和溫馨,很像是 “平民化”的傾訴,溫婉時像一縷輕柔和煦的微風,流云般穿行于五彩繽紛的四野?!蹲哌M新時代》旋律質(zhì)樸,很適合愛穿旗袍唱歌的張也天然無飾的氣質(zhì),這也正是其他人無可比擬的。
20世紀60年代末出生的張也看了詞譜,很自信地表示一定能唱好這首歌。兒時的張也就是聽著唱著《東方紅》長大的,對老一輩特別是毛主席帶領(lǐng)人民 “當家作主站起來”的那種揚眉吐氣的豪情異常熟悉,對“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的歡快心情,張也也感同身受。生活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她每天都為祖國“改革開放富起來”所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而自豪,為自己“改革開放富起來”的新生活而激動。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lǐng)導集體,是“繼往開來的領(lǐng)路人”,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繼續(xù)前進,“帶領(lǐng)我們走進新時代”。
1998年,張也在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演唱了 《走進新時代》。這首歌迅速唱響全國,也成功地載入了中國音樂史冊。
題圖 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