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慶
(安徽省霍邱縣姚李鎮(zhèn)大顧店小學,安徽 六安 237421)
激發(fā)閱讀期待,演繹靈動課堂
張小慶
(安徽省霍邱縣姚李鎮(zhèn)大顧店小學,安徽 六安 237421)
如何引導孩子讀好書,好讀書,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是語文教學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本文結(jié)合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說明閱讀期待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期待;作用
閱讀期待,是閱讀時的一種心理傾向,是一種綜合的閱讀要求與水平,是引發(fā)閱讀主體的閱讀活動達到一定目的的內(nèi)存動因。它一方面喚醒閱讀主體的閱讀意識,另一方面使閱讀主體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梢哉f,學生的閱讀期待,決定著閱讀活動展開的有效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激發(fā)、調(diào)整、強化學生的閱讀期待,形成積極的價值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使閱讀期待煥發(fā)出巨大的生命力,提高閱讀質(zhì)量。
當代格魯吉亞杰出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維利認為,衡量教師好壞的一條重要標準是你的學生是否有閱讀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閱讀,那么這個教師就不是一個好教師;如果班上大部分學生都愿意閱讀,那他就是一個好教師;如果班上全體學生都喜愛閱讀、熱衷于閱讀,那他就不僅是一個好教師,而且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教師適當?shù)膭?chuàng)設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經(jīng)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他們的思維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伊始,教師就要運用有效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對閱讀活動產(chǎn)生一種迫切盼望的心情。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學生初讀課文往往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這是因為小學生喜歡生動的情節(jié),具體的形象,在初讀課文后,這一“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后,他們的閱讀興趣就降下來了。這時,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調(diào)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就會顯得心不在焉,閱讀教學將是高耗低效。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根據(jù)教學實況,運用各種合適的策略,不斷地調(diào)整學生的閱讀期待,自始至終把學生納在閱讀期待的視野之內(nèi),讓學生處在閱讀的亢奮狀態(tài)之中。
《裝滿昆蟲的衣袋》時,圍繞“你是從哪里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的?”這一話題,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個性化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讀中融情理解,悟情表達。一位學生讀到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時,把“那只”讀成了“一只”。讀罷,馬上有學生指出其錯誤。師:你聽得非常仔細。但是,老師覺得他錯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對于這個“那只”,我在上課前也作了一番研究。一般來說,“這”、“那”是用來指剛剛提及過的事物。而這“會唱歌的蟲子”,上文沒有提過,因此用“那只”就顯得有些不合適,還是用“一只”合適些。(大部分學生點頭贊同,剛才讀錯的那位學生更是滿臉喜悅。)
師(故作迷惑狀):不過,入選教材的課文,都是專家們精心選編的,照例也不會出現(xiàn)這樣明顯的錯誤。問題出在哪兒呢?(學生們有的拿起書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有的輕輕地相互交流著各自的想法。片刻,幾只小手舉了起來。)
生1:我覺得用“那只”是合適的。雖然上文沒寫到那只蟲子,可是下文說:“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她,花叢里經(jīng)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xiàn)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從這里可以看出,那只蟲子在三天前就已經(jīng)是法布爾尋找的目標。所以用“那只”比較合適。
師: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來思考,說明你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生2:我補充一下,“那只”說明法布爾不是胡亂地抓了一只,而是早已認準了目標,三天來,他一直在苦苦地尋找,以至于暮色籠罩田野都沒有覺察到,這正表現(xiàn)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生3:如果用“一只”的話,就說明法布爾是隨意地抓了一只,就不能表現(xiàn)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生4:對我們來說,也許是“一只”,但對法布爾來說,卻確確實實是“那只”,這是他心靈中的“那只”。
師:好一個心靈中的“那只”!讓我們用心靈去讀出法布爾對昆蟲的那種著迷吧。
生齊讀。
本教學片斷中,教師利用學生的一次朗讀錯誤,扣住“那只”,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選擇合適的策略激活學生的探究心理,調(diào)整閱讀期待。引領(lǐng)學生走入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閱讀對話活動,把閱讀、感受、理解、體驗融為一體,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這樣的探究性閱讀活動中,學生的意蘊感得到了培養(yǎng),閱讀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這樣的閱讀活動,張揚的是語文的靈性,豐厚的是生命的底蘊。
“閱讀期待”反映的是學生綜合的閱讀水平,它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部分,高品味的“閱讀期待”能有效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教學中不斷地強化學生的“閱讀期待”,提升閱讀品位,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保證。
另外,語文學習不應僅限于課本、課堂,學生的閱讀期待也不應只鎖定在課堂、教材,而應拓寬空間,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由教材延伸到課外讀物,要在大語文環(huán)境中逐步提升“期待品位”。
閱讀期待,作為一個新的教學術(shù)語,體現(xiàn)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正在引領(lǐng)著我們拓展閱讀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閱讀期待,正在煥發(fā)著它的生命色彩。
G42
A
1005-5312(2014)17-02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