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向陽
新聞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者擔負著教育人、引導人、激勵人、鼓舞人的歷史使命。新聞事業(yè)能不能辦好,關鍵在于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的領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宣傳思想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薄耙龅揭騽荻\、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要具備很高的政治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毙侣劰ぷ髡呤菚r代進步的記錄者,只有勤奮學習,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才能走在時代的前列,擔當起時代賦予給新聞工作者的責任。縱觀我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史,仔細觀察、冷靜思索每一次新聞事件,人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這就是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質是做好新聞工作的根本保證。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質是其從事新聞工作的“生命線”、“保障線”,離開了這一點,就容易迷失方向,就會喪失靈魂,就不可能盡職盡責,也不可能真正做好新聞工作。
一、 新聞的黨性原則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
新聞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黨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靈魂和核心,忠于黨、忠于人民,是新聞工作者的天職。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在判斷新聞有無價值時,首先要從政治上著眼,要看它是否符合黨性原則,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這同過去“文革”時期“突出政治論”截然不同。眾所周知,當今時代,新聞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政治傾向性,具有導向作用,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現階段,除商業(yè)性媒體外,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都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必然帶有政治色彩。即使是商業(yè)性媒體,至少也必須保持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一致性。為此,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要當好喉舌,就不能不講政治,就不能不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就不能不具備較高的政治意識。新聞工作者首先是一名政治工作者,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有較強的政治素質,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對新聞工作者具備較高政治素質的起碼要求。堅持了新聞的黨性原則,新聞工作者才能知道為誰鼓與呼,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明確新聞的主體是什么,知道把筆觸指向誰,把話筒、鏡頭對準誰,把雙腳邁向誰。也只有堅持了新聞的黨性原則,才能真正把握新聞宣傳的總體目標和要求。
二、新聞工作者具備較高政治素質的基本要求
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對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人們不難認識到,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卻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新聞工作者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是要與時俱進,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新聞工作者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直接關系。一般來說,一名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質高,其新聞敏感性就強,就能捕捉到好新聞,就能寫出具有較高指導價值、針對性很強的新聞,反之,其寫出的新聞影響力就會不大,社會效果也不會明顯。新聞工作者應當具備比其他人更高的政治素質,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要了解和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要隨時關注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要具有政治上的敏銳性,要了解和掌握黨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說落后于時代、不合時宜的話,不寫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悖的稿件。這樣說,并不是要求每名新聞工作者都必須成為理論家或理論工作者,但是,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起碼應當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戰(zhàn)士,應當具有政治頭腦、具有政治敏銳性,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而這一切,都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了解和掌握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2、要學習時事政治,關心國家大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穩(wěn)定性,新聞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能做到在新聞報道中輿論導向正確,針對性強,價值較高,但這并不是說,就可以不學習時事政治,不關心國家大事,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實際上,堅持學習時事政治,關心國家大事,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了解掌握的就深,貫徹執(zhí)行的就會有力,宣傳報道的就會好,否則,就不會寫出有深度、感染力強的新聞。從實踐中看,如果一個新聞工作者不學習時事政治,不關心國家大事,他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起碼也是了解、掌握的不深,不懂得其要領和精髓。
3、要有較深的黨的理論知識。新聞工作者是黨的新聞工作者,這就要求他必須要有較深的黨的理論知識,如果不做到這一點,在工作中就會感到無所適從,頭腦就會空,寫出的新聞報道主題就不會突出,針對性就不會強。新聞工作者要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必須旗幟鮮明,不能含糊不清。事實上,一名新聞工作者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把握的好、了解的透、明白的全、掌握的深,在工作中就會得心應手、輕車熟路。不然,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是無從下手。試想,如果一個新聞工作者連黨的一些基本原則、基本路線、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都不掌握的話,工作中就會盲從,就會處處碰壁,寫出的新聞稿件不是漏洞很多、經不起推敲,至少也是索然無味,引不起人們的注意。
4、要了解和掌握本地黨委、政府的大政方針和中心工作。作為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既要了解和掌握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也要了解和掌握本地的中心工作,密切關注地方黨委、政府的大政方針,如果不這樣,就不能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很好地宣傳貫徹落實下去。一個出色的基層新聞工作者,應該是在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過程中,能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地方黨政機關提供價值高、操作性強、具有適用性和指導性的反饋信息,以此推動本地的工作,顯現出新聞報道的力量。
5、要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新聞工作者要多方占有知識、多方涉獵知識,做到廣采博覽,成為一名“雜家”。這是因為,新聞報道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各種方面的知識,新聞工作者都要掌握,這樣,寫出的報道才不至于空洞無物,套話連篇。從實踐中看,一名剛剛從事新聞工作的同志,之所以不能成為新聞業(yè)務骨干,除了看其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的程度以及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的如何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接觸的單位少,涉及的領域窄,知識面不寬,如果其從事新聞工作時間較長,注意在工作中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的話,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工作骨干,成為新聞戰(zhàn)線上的優(yōu)秀一員。
三、新聞工作者具備較高政治素質的渠道
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在其新聞從業(y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名新聞工作者都要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任何人都不可能“生而知之”,任何人都必須經過后天的學習,才能不斷戰(zhàn)勝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才能適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要求,贏得人們的贊同和認可。新聞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歸納起來,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渠道入手:
第一,要堅持學習理論。新聞工作者只有堅持學習理論,才能在思想和行動上明確為誰宣傳、怎樣宣傳,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才能總攬全局,不辱使命。當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活正發(fā)生深刻變革,理論發(fā)展的速度加快,每一名新聞工作者都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一方面,新聞工作者要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時事政治,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著重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上下功夫,注重研究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前沿理論,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處理好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分清主流與支流,辨證地去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新聞工作者又要學習好新聞理論,要重點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明確新聞的黨性原則、新聞的屬性、新聞的定義、新聞用事實說話的基本特點等,要學習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了解新聞寫作的基本常識,在新聞寫作基本要領上反復琢磨,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做到功底深,基本功扎實,熟中生巧,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第二,要堅持在實踐中學習。新聞工作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要了解和掌握這些方方面面的知識,最重要的一個渠道就是勇于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要在實踐中學習各個方面的知識,要在每一次新聞報道中虛心求教,留心觀察,這樣,報道的稿件才不至于出現失誤,出現笑話,才能有較強的理論色彩,有較高的業(yè)務含量和藝術水準。新聞工作者所處的位置容易形成“俯視角”,這對于增強政治素質沒有太大的益處,為此,新聞工作者要“眼睛向下”,深入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到實踐中去學習、到人民群眾中去汲取營養(yǎng),要把雙腳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一線,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調查研究,反映問題,寫出報道,把最好、最美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廣大受眾。一個好的、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不應當把自己的新聞視角局限在會議上,而應當“沉下去”,扎身基層,扎身于群眾當中,養(yǎng)成扎實的工作作風,這樣,報道出的新聞作品才能樸實而不花哨,厚重而不飄浮,細致而不粗糙,才能令人信服,才能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影響力和感染力,才能較好地實現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tǒng)一。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新的形勢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名新聞工作者,都要認識到自己肩上擔子的責任重大,都要認識到新聞工作的重要性。新聞工作者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要堅持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傳遞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定的理想信念、豐富淵博的知識、完美的人格魅力去引導人、教育人、激勵人、感召人,鼓舞人們的斗志,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振奮人民群眾的精神,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認識到新聞工作者的成就感和勞動價值,就體現在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程度上,體現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上,體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改變以及社會風尚的好轉上,體現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成果上。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做黨和政府信任的新聞工作者,做人民滿意和歡迎喜愛的新聞工作者,以自己的實際工作成果為黨的新聞事業(y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