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與反思

    2014-07-24 15:01:02彭林森
    廣東教育·職教版 2014年4期
    關鍵詞:有效整合數學教學多媒體

    彭林森

    摘 要:該文針對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化解知識難點、促進分層教學,以及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拓展教學空間等方面作了大膽創(chuàng)新的探索,使得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得到更好的整合,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媒體;數學教學;有效整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4-0073-03

    數學內涵博大精深,數學外延無所不在,數學是我們了解世界的工具,認識世界的鑰匙。然而在現代職業(yè)技術學校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學習數學出現許多困惑與阻力,而數學知識又是進一步深造,以及學習專業(yè)知識所必備的基礎學科。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整合給中職數學教學帶來了曙光。然而如何把二者有機融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促進作用,值得教學工作者深入探索的一個問題,筆者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嘗試與有效的探索。

    一、巧引主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在實施情境教學時,我們常常運用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暗示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等,它們都曾起到過促進學生提高注意力,引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如果把這些手段與多媒體技術的圖像、聲音、文字、動畫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活潑生動、妙趣橫生,將會在引發(fā)學生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方面,產生前所未有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單調性時,筆者給學生播放了筆者錄制的一段某只股票的即時分析走勢動態(tài)圖,學生看到股票在某一時段一路攀升,連創(chuàng)新高時,個個驚嘆不已,而當看到股票在某一瞬間略作停頓卻突然調頭,價格陡轉直下,轉瞬之間又跌進了低谷,大家又扼腕嘆惜,在學生陷入難舍難分的情景時,筆者話鋒一轉說,股價走勢圖是以時間為橫坐標,以價格為縱坐標描繪的函數圖像,其隨時間而升降的特性就是今天要學的函數的單調性,相信學完本節(jié)內容后,大家會對股票的圖像特性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學生們沒有想到函數與實際生活結合得如此緊密,學習更加認真、舉手發(fā)言的人數比以前多了,討論也更加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巧用媒體優(yōu)勢,破解知識難點

    利用多媒體技術信息量大、易于圖文結合,減少書寫時間,解決了教學中承前不能啟后,首尾無法呼應的現狀,為教和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多媒體教學能做到圖文并茂、信息量大、利于對比、感染力強,具有實時性、交互性和直觀性,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促進了學生對知名的感受和理解。例如,筆者在講解用圖像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時,通過數形結合,把圖像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分成三步:(1)求判別式△的值,并判斷其值是大于零、等于零還是小于零又分成三種情況;(2)根據△的值,有根的求根,沒有根的直接畫草圖;(3)根據求出根的情況畫出對應草圖。(4)根據草圖寫出解集。把判別式、實數根和圖像相互對照,實現了數形的相互印證,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克服了學生只會記憶“大于取兩邊,小于取中間”而不懂應用的通病。

    又如,在講解了指數函數之后,學生對底數a大于1和小于1時的圖像分辨不清,筆者運用幾何畫板制作了一個圖像隨著底數a的變化而變化的動態(tài)函數,只要點擊“動畫參數”按鈕,底數a就會不斷地變化,圖像也隨著a的變化而變化,a大于1時是增函數,當a大于零且小于1時又變成減函數;單擊“動畫點”P點就會在圖像上面動態(tài)移動,體現圖像的繪制過程。通過逼真的動態(tài)演示,指數函數圖像的性質就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來,把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起來,有效解決了以往在學習過程中似是而非不能充分領會的現狀。

    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點,巧妙設計,動靜結合引發(fā)學生思考,有利于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巧用信息手段,實現分層教學

    怎樣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分層教學是實現因材施教的好方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的優(yōu)勢,巧妙設計分層教學方案,為不同基礎的學生鋪設不同幅度的階梯,讓一次次小小的成功,成為增強他們學習信心和奠定他們進步動力的基石,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fā)展,從而較大幅度地提高因材施教的效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以學習小組(與層組不同,學習小組以異質同組為原則分配)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不同層的學生搭配到不同小組中互助學習,不但完成了各自的學習任務,上一層的同學在完成任務后還主動探討下一個層的學習任務,主動提高自己,最終每一個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

    素質教育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通過這樣的分層分組進行的差異化教學,有效地讓優(yōu)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個性需求,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結合游戲方式,拓展學習時間

    數學的抽象與枯燥,給廣大中職學生從心理上造成了壓力與負擔,使他們無法感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全面推進數學教學改革的今天,把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和網絡環(huán)境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是改革的好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入游戲和網絡,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一)猜謎游戲

    結合教學內容,在新概念學習之初,課題引入之時,恰當引入數學謎語,會給學生一個驚喜,增添學習情趣,激發(fā)學習興趣。如“五四三二一(倒數)”、“考試不作弊(真分數)”、“兩牛打架(對頂角)”、“朱元璋登基(消元)”、彼此等待(相等)等等。這些數學謎語,既重點出了相應數學術語,開闊了學生視野,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課堂教學與游戲結合

    由于數學知識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導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容易造成學生聽覺、視覺以及思維的疲勞,久而久之會產生厭學心理,對數學學習極為不利。教貴宜新,我們需要改變教學方式來刺激學生外部感官、調動內在動力,使他們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結合數學游戲來開展課堂教學。

    例如,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是大家自主學習,然后進行小組交流。為了讓大家都有機會發(fā)言,采用抽“幸運號”(或抽撲克牌)的方法來確定,具體做法是提前準備好卡片(與小組人數一致),屆時大家隨機抽號,抽到有“幸運”兩個字的卡片者做本次小組交流的主持人并作知識小結,其余的人則輪流為別人解答問題,主持人加5分,回答別人一個問題者加2分,沒有回答或沒有回答正確的不加分。這種方式,讓數學學習與討論交流變得輕松活潑,大家樂于參與。

    (三)成立網絡學習小組

    現在的網絡社交工具相當發(fā)達,已成為中職學生業(yè)余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聽任他們在聊天和游戲中浪費大量時間,還不如充分利用網絡社交群的優(yōu)勢,引導他們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交互性、實時性組建“小智慧”數學QQ群(適合本班)、“空間教室”數學微信群(適合同年級)、利用博客建立“職中數學社區(qū)”等數學學習群或空間,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建設性工作:

    (1)趣味性。將一些能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趣味游戲上傳到群里,如口算、數獨、24點、七巧板、獨立鉆石棋等電腦智力游戲,增強學習群的吸引力;(2)探究性。提供一些探討性問題,如1加到1000是多少(看誰算得又快又好)?一張紙對折30次之后有多高?這些既有趣味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習慣;(3)引導性。及時對當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引導討論、延伸拓展。上傳個別學生個性化的精簡小結,優(yōu)秀的案例、巧思妙解等,以供大家交流分享,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4)準入性。小組成員加入方法:起初先招收部分數學愛好者,經過宣傳引導再逐步吸引其他成員。培養(yǎng)有熱情、積極性高、成就感強、名望好的數學愛好者一至兩名作為群管理者(群主),負責為群成員提供各種服務和解答數學知識。每個學期,群主負責組織成員參與學校或數學科組舉辦的數學競賽,也可以與教師及數學科組商量單獨開展數學交流競技活動。網絡學習小組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協(xié)作交流的空間,由于情趣相投,在這塊自由的天地里他們少了幾分約束,多了幾分真誠,交流互助倍感輕松愜意,不知不覺中數學素養(yǎng)與信息素養(yǎng)都得到了提高。

    五、反思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的應用雖然較為普遍,但應用效果卻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有,(1)是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不高,(2)是整合的目的不明,(3)是對數學知識的挖掘不夠。沒有在內容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突破難點、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上下工夫。為此,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提高信息素養(yǎng);結合學科特點,找準整合題材;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營造優(yōu)質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的數學課堂理應是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的課堂,是思維活躍激情澎湃的課堂,是求知、做人和展示個性的課堂,更是師生相互交流、教學相長的課堂。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現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把枯燥變生動、把隱晦變形象、把抽象變直觀,巧妙實現分層教學,大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江華.中學數學整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5):116-117.

    [2]劉麗霞.依托信息化手段優(yōu)化中職數學教學[J].職業(yè)技術,2013(7):28.

    [3]陳克芳.淺談中職數學教學改革[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3(10):39-41.

    [4]何棋.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整合重在實效[J].中國數學教育,2013(10):8-11.

    責任編輯 朱守鋰

    例如,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是大家自主學習,然后進行小組交流。為了讓大家都有機會發(fā)言,采用抽“幸運號”(或抽撲克牌)的方法來確定,具體做法是提前準備好卡片(與小組人數一致),屆時大家隨機抽號,抽到有“幸運”兩個字的卡片者做本次小組交流的主持人并作知識小結,其余的人則輪流為別人解答問題,主持人加5分,回答別人一個問題者加2分,沒有回答或沒有回答正確的不加分。這種方式,讓數學學習與討論交流變得輕松活潑,大家樂于參與。

    (三)成立網絡學習小組

    現在的網絡社交工具相當發(fā)達,已成為中職學生業(yè)余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聽任他們在聊天和游戲中浪費大量時間,還不如充分利用網絡社交群的優(yōu)勢,引導他們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交互性、實時性組建“小智慧”數學QQ群(適合本班)、“空間教室”數學微信群(適合同年級)、利用博客建立“職中數學社區(qū)”等數學學習群或空間,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建設性工作:

    (1)趣味性。將一些能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趣味游戲上傳到群里,如口算、數獨、24點、七巧板、獨立鉆石棋等電腦智力游戲,增強學習群的吸引力;(2)探究性。提供一些探討性問題,如1加到1000是多少(看誰算得又快又好)?一張紙對折30次之后有多高?這些既有趣味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習慣;(3)引導性。及時對當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引導討論、延伸拓展。上傳個別學生個性化的精簡小結,優(yōu)秀的案例、巧思妙解等,以供大家交流分享,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4)準入性。小組成員加入方法:起初先招收部分數學愛好者,經過宣傳引導再逐步吸引其他成員。培養(yǎng)有熱情、積極性高、成就感強、名望好的數學愛好者一至兩名作為群管理者(群主),負責為群成員提供各種服務和解答數學知識。每個學期,群主負責組織成員參與學?;驍祵W科組舉辦的數學競賽,也可以與教師及數學科組商量單獨開展數學交流競技活動。網絡學習小組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協(xié)作交流的空間,由于情趣相投,在這塊自由的天地里他們少了幾分約束,多了幾分真誠,交流互助倍感輕松愜意,不知不覺中數學素養(yǎng)與信息素養(yǎng)都得到了提高。

    五、反思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的應用雖然較為普遍,但應用效果卻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有,(1)是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不高,(2)是整合的目的不明,(3)是對數學知識的挖掘不夠。沒有在內容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突破難點、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上下工夫。為此,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提高信息素養(yǎng);結合學科特點,找準整合題材;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營造優(yōu)質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的數學課堂理應是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的課堂,是思維活躍激情澎湃的課堂,是求知、做人和展示個性的課堂,更是師生相互交流、教學相長的課堂。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現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把枯燥變生動、把隱晦變形象、把抽象變直觀,巧妙實現分層教學,大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江華.中學數學整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5):116-117.

    [2]劉麗霞.依托信息化手段優(yōu)化中職數學教學[J].職業(yè)技術,2013(7):28.

    [3]陳克芳.淺談中職數學教學改革[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3(10):39-41.

    [4]何棋.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整合重在實效[J].中國數學教育,2013(10):8-11.

    責任編輯 朱守鋰

    例如,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是大家自主學習,然后進行小組交流。為了讓大家都有機會發(fā)言,采用抽“幸運號”(或抽撲克牌)的方法來確定,具體做法是提前準備好卡片(與小組人數一致),屆時大家隨機抽號,抽到有“幸運”兩個字的卡片者做本次小組交流的主持人并作知識小結,其余的人則輪流為別人解答問題,主持人加5分,回答別人一個問題者加2分,沒有回答或沒有回答正確的不加分。這種方式,讓數學學習與討論交流變得輕松活潑,大家樂于參與。

    (三)成立網絡學習小組

    現在的網絡社交工具相當發(fā)達,已成為中職學生業(yè)余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聽任他們在聊天和游戲中浪費大量時間,還不如充分利用網絡社交群的優(yōu)勢,引導他們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交互性、實時性組建“小智慧”數學QQ群(適合本班)、“空間教室”數學微信群(適合同年級)、利用博客建立“職中數學社區(qū)”等數學學習群或空間,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建設性工作:

    (1)趣味性。將一些能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趣味游戲上傳到群里,如口算、數獨、24點、七巧板、獨立鉆石棋等電腦智力游戲,增強學習群的吸引力;(2)探究性。提供一些探討性問題,如1加到1000是多少(看誰算得又快又好)?一張紙對折30次之后有多高?這些既有趣味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習慣;(3)引導性。及時對當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引導討論、延伸拓展。上傳個別學生個性化的精簡小結,優(yōu)秀的案例、巧思妙解等,以供大家交流分享,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4)準入性。小組成員加入方法:起初先招收部分數學愛好者,經過宣傳引導再逐步吸引其他成員。培養(yǎng)有熱情、積極性高、成就感強、名望好的數學愛好者一至兩名作為群管理者(群主),負責為群成員提供各種服務和解答數學知識。每個學期,群主負責組織成員參與學?;驍祵W科組舉辦的數學競賽,也可以與教師及數學科組商量單獨開展數學交流競技活動。網絡學習小組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協(xié)作交流的空間,由于情趣相投,在這塊自由的天地里他們少了幾分約束,多了幾分真誠,交流互助倍感輕松愜意,不知不覺中數學素養(yǎng)與信息素養(yǎng)都得到了提高。

    五、反思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的應用雖然較為普遍,但應用效果卻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有,(1)是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不高,(2)是整合的目的不明,(3)是對數學知識的挖掘不夠。沒有在內容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突破難點、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上下工夫。為此,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提高信息素養(yǎng);結合學科特點,找準整合題材;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營造優(yōu)質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的數學課堂理應是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的課堂,是思維活躍激情澎湃的課堂,是求知、做人和展示個性的課堂,更是師生相互交流、教學相長的課堂。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現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把枯燥變生動、把隱晦變形象、把抽象變直觀,巧妙實現分層教學,大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江華.中學數學整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5):116-117.

    [2]劉麗霞.依托信息化手段優(yōu)化中職數學教學[J].職業(yè)技術,2013(7):28.

    [3]陳克芳.淺談中職數學教學改革[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3(10):39-41.

    [4]何棋.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整合重在實效[J].中國數學教育,2013(10):8-11.

    責任編輯 朱守鋰

    猜你喜歡
    有效整合數學教學多媒體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初探
    文理導航(2016年32期)2016-12-19 21:42:13
    探究多媒體網絡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策略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yǎng)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08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河南電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
    武强县| 得荣县| 望都县| 叶城县| 农安县| 淳安县| 华安县| 平阴县| 来宾市| 德安县| 余庆县| 桂阳县| 扎兰屯市| 鄂温| 梅河口市| 富源县| 闽侯县| 香港 | 怀集县| 漠河县| 利津县| 昌都县| 商河县| 东丽区| 章丘市| 甘南县| 嘉黎县| 霍林郭勒市| 罗平县| 孟州市| 海淀区| 阜城县| 观塘区| 尉犁县| 阳谷县| 商南县| 青岛市| 交口县| 方山县| 天等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