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黃艷紅,胡麗坤
摘要:備課是教學活動中的最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是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也是教學質(zhì)量的保證。教師備課主要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三個核心內(nèi)容。很多老師都能做到備教材和備教法,卻往往忽視了同樣重要的“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本文將重點介紹教師應該如何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備課活動。
關(guān)鍵詞:備課;初中生物;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0-0038-02
教師在課前進行充分備課是一堂課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保障。備課主要包括三個核心內(nèi)容:備教材——吃透教材,熟悉教材內(nèi)容;備學生——學情分析,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智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識水平進行充分的了解;備教法——根據(jù)學生學情和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研讀教材,熟悉教學內(nèi)容及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策略是包括年輕教師在內(nèi)的很多老師都能做到的,但是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卻往往被遺忘和忽視。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程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基于此,充分了解學生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要備好學生,最基本的要做到以下“四知”——已知、未知、應知、想知。
一、已知
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智力水平是教師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jù),學生對相關(guān)舊知識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其接受新知識和理解新知識的好壞。生命科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某一新知識在教材中的出現(xiàn),必定是以學生已知的知識為基礎而提出的。由此可見,充分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是教師備課的一個起始點。例如,觀察植物細胞一節(jié),學生已有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對顯微鏡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學會了使用顯微鏡。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就應定位在運用顯微鏡觀察所制作的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使學生進一步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生物圖繪圖能力。對學生知識基礎的分析,一方面是按教材內(nèi)容的前后編排順序來分析;另一方面是來自課間與學生的談話、練習、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等形式,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在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基礎上,利用遷移規(guī)律,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學有所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未知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某一新知識的獲得,必須具備相應的已有知識作為理解、運用新知識的基礎。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已有知識作為鋪墊,那么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知識障礙。因此,了解學生知識方面存在的不足,對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閱讀、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這些能力狀況;同時充分分析教材,掌握哪些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學獲得,哪些是需要教師講解、幫助學生才能掌握。對于學生能夠自己理解、分析的內(nèi)容,教師可少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機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學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問題應多拿出時間來進行重點講解,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應了解學生對其他相關(guān)學科知識的掌握狀況。例如學生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的程度對學習遺傳規(guī)律的推理以及計算某種性狀的遺傳幾率有一定的影響。再如,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對學習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分布的影響也有一定的幫助。在倡導課程綜合的今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本學科知識來幫助他們理解其他學科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也使學生體會到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全面發(fā)展。
三、應知
明確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應該達到的知識水平,即本節(jié)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和進行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學目標又有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之分,對教學目標的不同理解將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要考慮到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及學科知識體系,更重要的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的確定,一方面來源于對新課程標準的研讀與分析,熟悉課程的性質(zhì)、基本理念、設計思路以及課程總目標,進而確定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另一方面來源于教科書,與舊教科書相比,新教科書在每節(jié)課的開頭增加了旁欄“想一想,議一議”及“通過本節(jié)課,你將知道”內(nèi)容,教師應充分利用教科書旁欄,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
四、想知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熱愛生物學科的途徑,而好的教學方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具有重要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教師的主觀努力,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總結(jié),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的興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例如,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一節(jié),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對大自然奧秘的好奇心,一步步將學生引導到本節(jié)實驗探究中來,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學生便會主動去尋找答案。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老師上課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能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看老師能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欲望,而學生是否有主動求知的欲望不是課堂上說有就有的,課前老師的備課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學思路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如魚得水,也只有好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才能落到實處。
五、總結(jié)
綜上所述,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如果只是教師一方講授,而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是不能稱作健全合格的教學活動的。新課程標準標明確指出:教學應該以人為本,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對象,他們是一個個發(fā)展中的人,也是一個個發(fā)展不平衡的人,更是一個個有強烈求知欲望的人。因此,在備課時,如果教師頭腦中僅僅有教學大綱意識、教參意識、教科書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應切實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尊重學生發(fā)展的特點,基于此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吸收新知識。只有這樣,初中生物教學才會展開一個新的局面,初中學生的生物課堂才會更加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司繼偉.青少年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
[3]蘇麗敏.初中生物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應用分析[J].科教導刊,2013,(09).
[4]黃新,郝位星.新課改下初中生物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15).
[5]陳曉潔.探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華章,2013,(12).
作者簡介:楊華(1955-),男,廣西博白人,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教授,研究方向:生物課程與教學論;黃艷紅(1989-),女,壯族,廣西靖西人,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課程與教學論;胡麗坤(1989-),女,廣西欽州人,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生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