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發(fā)琴
摘 要:回想我們所聽過的英語課,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一個教師會選擇純語法課來上公開課的,因為教師都覺得語法課既枯燥也沒什么探討價值。如何對語法課進行妥善處理一直是困擾英語教師的問題。
關鍵詞:語法課;困惑;探索
看如今的英語公開課,整堂課以學生為中心,以聽、說、表演貫穿整個課堂。課上,教師沒有知識講解,沒有語法分析,只有不斷的指揮和激發(fā);學生生動活潑,課堂表演栩栩如生。與其說是一堂英語課,倒不如說是一堂成功的英語學成表演。那么學成的過程呢?對那些教材中一些地位不高、純語法的小素材該如何處理?是否就是講解、分析,再配以一定的練習就算完事了呢?這些問題都深深地困惑著我們。
一、困惑
首先,教師現(xiàn)今對于語法知識已不再系統(tǒng)地講解,在喧囂的課堂表演之后,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并沒有什么真正的收獲和進步。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是似懂非懂,抱怨“英語語法難學”。雖然經(jīng)多次講解,反復練習,學生還是記憶不牢,難以系統(tǒng)、完整地掌握英語語法體系。不久前,筆者看到了一份有關學生英語學習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真正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很少,學生學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其次,再來看看我們的教學狀況,由于交際教學法的推廣和深入,教師急切希望讓學生對話交流,經(jīng)常試圖通過各種活動途徑將語法隱藏起來。當教師面對學生錯誤百出的對話,“見縫插針”地進行語法分析講解時,又出現(xiàn)了一種令人尷尬的場面: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一頭霧水,學生和教師都提不起興致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在平時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很難把握語法教學的“度”和受傳統(tǒng)教學法的影響,往往以語法知識講解為中心。采取單向傳遞的教學方式、平鋪直敘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教學手段,而缺乏情境和交際的教學,沒有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難以充分運用語法的內(nèi)涵表意功能進行口語交際。
二、探索
實際上,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明白語法規(guī)則和能說出、寫出正確的語言是兩回事。換句話說,即使一個人非常了解語法規(guī)則,也不能保證不犯語法錯誤;甚至可能會把某項語法規(guī)則講的頭頭是道,而在實際使用時仍然講或?qū)懖徽_。許多英語教師都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知道she與he的區(qū)別,但是在使用時仍然免不了會出錯。歸根到底,還是沒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逐漸做到:
1.要在語境中進行語法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境或模擬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境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激發(fā)表達思想的欲望,從而促進外語學習,培養(yǎng)運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前不久在中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中,就有關于語法教學的研討。華山中學汪峰教師為大家講了一節(jié)語法課,課堂上汪老師就是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她的課堂不講語法卻處處滲透著語法,學生通過看視頻、完成任務、小組合作匯報等,把原本枯燥的語法課上得活躍、有趣。學生也學得有趣,學得高效。筆者深深為之震撼。為了這一節(jié)課,汪老師花了大量心思。她的課以《冰河世紀》視頻開始,把學生的注意力轉(zhuǎn)向聽電影中的對白,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懂得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將來時,接著緊緊圍繞情境展開任務,相信這樣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也是高效的。學完回到自己的教學中,筆者也嘗試了這樣的教學模式,盡管不如汪老師的課,但學生的興趣的確還是被調(diào)動起來了。
因此,這也讓筆者真正意識到:在教學中,我們要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利用具體實物、圖片、錄音、投影片、幻燈、錄像創(chuàng)造社會情境和自然情境十分必要。
2.語法教學與綜合技能的訓練相結(jié)合
正確的語法形式及其運用對促進交際是必需的。因此教師不能忽略語法教學,而應重視它,研究它。但無論怎樣,語法不可能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是交際的副產(chǎn)品。因此,教師要將語法教學與閱讀、聽力、口語和寫作等方面的訓練結(jié)合起來,將語法自然地融合滲透其中,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閱讀、聽力、口語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可以根據(jù)語法的交際功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運用語法項目的情境,設計合適的話題,使語法活動和聽、說、讀、寫的活動結(jié)合起來。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逐漸摸索找到適合學情的教學方法,不能只是就語法講語法,滿堂填鴨,而應在實踐中多探索,嘗試找到更高效的教學方法,使語法不再令師生頭疼,使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語言,逐步提高英語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