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軍
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如何上好農(nóng)村中學信息技術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教學;合作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已經(jīng)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并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信息技術能力已成為現(xiàn)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志。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nóng)村初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他們的基礎參差不齊。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采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要逐漸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是每節(jié)課要采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他們,使學生自己主動去學、去想、去探索,使他們很快融入課堂中來,通過學習活動不斷獲得新的知識,看到自己的成果,從而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二、基礎教學
基于我校學生水平的不同,我先從最基本的開始學起。如學習指法,開始講手指的擺放和手指的要點。如果單純地叫學生打字,學生一會就沒了興趣。如果先叫學生玩《金山打字精靈》,他們就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也會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三、任務驅(qū)動教學
要在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設置范例,提出一些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相關的任務引導學生在計算機完成任務過程中引出相關的內(nèi)容。如,講Word時,可以用制作賀卡來完成,上課前教師先放幾張自己制作的賀卡,使學生感興趣。然后,問學生想不想自己做一張?這樣,學生對這節(jié)課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
四、合作教學
1.師生之間要配合默契。教師上課時要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而不是教師一味地講,要調(diào)動學生動腦思考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使這節(jié)課發(fā)揮得更好。
2.學生還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同學之間要相互合作,在我們學校,現(xiàn)在計算機課不能滿足單人單機,有的同學是兩人一機。學生在操作練習時,經(jīng)常是一個同學動手,另一個同學在玩、在看。因此,在平時我就注重學生的合作,一個同學操作讓另外的同學積極參與,幫助完成與糾正錯誤。當一個人完成后,再反過來幫助別的同學。這樣,既照顧了所有的同學,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總之,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是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的難題和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李文郁.廣東省初級中學課本信息技術[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劉安忠.計算機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0(08).
(作者單位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鳳山二中)
?誗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