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軍
摘 要:通過分析課程中的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基礎,科學地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并且總結了人機工程學教學的關鍵作用。人機工程學對于工業(yè)設計教學策劃必不可少,它的教學思維和方法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接受程度有著重要影響,理論教學和膚淺的實際教學并不能產生實際效果,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專業(yè)水平不夠高,缺乏創(chuàng)新和實踐意識,如果將理論教學和實際教學科學地結合并實施,再加上科學的教學思路的輔助作用,設置課程的最初目的便得以實現(xiàn)。
關鍵詞:工業(yè)設計;人機工程學;教學思路;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221-02
“人機工程學”被囊括在工業(yè)工程和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的課程范圍以內,是綜合了多方面的學科課程——機械、電子、車輛工程等。“人機工程學”不僅能使學生熟知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方式,也能提高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實際設計的能力,強化了自身能力,確保未來能夠在產品設計的其他課程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并且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礎。以參考相關教學改革歷史資料為前提,筆者研究出了諸多教學漏洞,就這些問題開展了更深入的探究。
一、人機工程學的教學現(xiàn)狀
1.人機工程學
二戰(zhàn)以后,人機工程學作為一門新學科大受歡迎。人機工程學起始于歐洲,在美國的發(fā)展速度較快。是一門綜合多門課程的復雜學科——其中包括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醫(yī)學、生物力學、行為科學及工程技術。國際人機工程學協(xié)會(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簡稱IEA)對人機工程學的概念解釋為“人機工程學對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有關于三方面的影響(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進行探索;分析人、機器、環(huán)境三者之間的交互影響;探究不同環(huán)境(如工作時間、日常生活階段、娛樂時間)對人們的工作效率、健康狀態(tài)、安逸程度的影響的學科?!?/p>
工業(yè)設計(Generalized Industrial Design)的理論性概念為:實現(xiàn)已經審定的目標,將有條不紊的方式貫穿到整個實行策略中去,無論是起初的構想,還是最后的策略制定。它所策劃的生產過程和服務過程都囊括了所有的高科技、新技術。因此,人機研究對于工業(yè)設計研究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工業(yè)設計以人機工程學為基礎教學,它通過分析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并合理地以“人—產品—環(huán)境”為目標,采用諸多方法(系統(tǒng)理論、信息加工理論、科學的理論),總結出人與產品、環(huán)境、社會之間的交互作用,站在人類的角度分析問題,最終設計出更優(yōu)良,更適合人類的產品,產品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還保障了人—產品—環(huán)境系統(tǒng)三者的和諧共處。
2.人機工程學在工業(yè)設計專業(yè)教學中的地位
全國工業(yè)設計指導委員就我國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現(xiàn)狀開展了全面考察,并開設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課程設置指導(一種傾向于藝術,另一種傾向于工科),因為工業(yè)設計專業(yè)是將藝術和科學融合一體的專業(yè),所以開設了藝術類和工科類兩種不同類別的課程設置指導,將藝術生和理工生分開教學,便于因材施教。在偏工科類工業(yè)設計專業(yè)中人機工程學占主導地位,人機工程學處理了存在于工業(yè)設計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將人本主義貫穿于工程技術、理論和數(shù)據(jù)之中。以現(xiàn)實角度思考,人機工程學提升了學生的設計水平,也標準化了判定產品設計策劃優(yōu)劣的條件。產品設計包含五大步驟——概念設計、初步設計、詳細設計、總體設計、生產設計,人機工程學能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程度處理設計中存在的漏洞。例如,就概念設計方面而言,首先必須研究人對整個系統(tǒng)的影響,明晰人和產品之間的相互作用,將人機因素納入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范圍以內;在原始步驟中,從諸多策劃案中研究人—機—環(huán)境的人機系統(tǒng),保留最科學有效的策劃案;具體到各個步驟中,產品的構型不僅要依照人的生理特點,還要依照人的心理特點,零部件的大小應該以人體尺寸、人的能力極限為依據(jù)進行設計。因此,人機工程學對于專業(yè)學生的影響非同小可,但是就現(xiàn)狀而言,諸多專業(yè)教師和學生往往忽視了人機工程學的重要性,該課程便失去了它的功能[1]。
二、使教學目的準確把握
1.工業(yè)設計的設計教育
設計教育間接獲利者深受包豪斯的感染。間接獲利者指的是自學、閱讀、欣賞包豪斯的作品。雖然包豪斯被囚禁多時,但是他對設計教育的影響仍然經久不衰。
包豪斯教育(1919-1933)雖然晚于設計教育,他對舊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不再限定學生的學習內容,而是樹立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舊的藝術教育模式強調了模仿,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必須創(chuàng)作出老師的派頭。但是包豪斯改變了教育模式,他主張學生自由發(fā)揮。設計教育主要加強了三方面的教育——智性、理性、感性,針對性對學生開展培訓。設計教育可以依據(jù)教學方法的不同劃分為兩種類型——偏訓練型和偏教育型。偏訓練型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只是掌握單一層面的技術要領,卻未能了解理論知識,因此無法獨立承擔完整設計的任務。偏教育型的教育模式是學生擁有掌握理論知識的本領,能夠推陳出新、舉一反三。綜上所述,科學合理地結合偏訓練型教育模式、偏教育型教育模式,能夠使工業(yè)專業(yè)設計教育達到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
2.人機工程學的教學目的
工業(yè)設計教育的不足在于企圖優(yōu)化每個學生,使他們對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即使預先了解產品各方面的專家都不能達到這一點;教育的核心應該是讓學生掌握工業(yè)設計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案,并強化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遇見新的突發(fā)狀況時也能及時觸類旁通,抓住問題的關鍵點并運用自身掌握的知識和方法處理狀況。人機工程學并不是為了使學生熟練背出書面知識和數(shù)據(jù),而是旨在將基本的人機工程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并且能夠運用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工業(yè)設計師人際關系較廣,接觸的對象較復雜多樣,他們必須時常面臨多種多樣的人機關系,這項特征也是人機工程學中的一大難題。
由此可見,在人機工程學的授課進程中,筆者企圖將“教育”與“訓練”完美融合,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授課應當因材施教,假如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又能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與此同時,本課的教學內容必須包含兩部分——理論教學和實際教學,并將重心置于實際教學上用以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理論教學的重點在于講授人機工程學的基礎知識,在講解人機工程學的論述和結果時,重點講解問題的來源和問題實際應用的操作性和限制性,劃出人機工程學的重點難點和工業(yè)設計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實踐教學方面對教師的課程提出了要求——課程必須依照從簡到難的準則,設計難度遞進的題目??梢圆捎枚喾N多樣的方式——大作業(yè)、課程設計/課程論文。旨在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人機工程學的實踐中去,學生針對兩大方面進行探究:文獻資料和現(xiàn)實情況,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還能強化學生在處理問題方面的能力。采用答辯的方法使學生們展開對課題的研究,在共享成果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強化課程的教學成果。合理安排課程,教師應當重視對人機工程學課題策劃的命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將人機工程學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根據(jù)理論基礎對產品進行設計找出所采用的思考模式,使學生在掌握數(shù)據(jù)和基本知識的時候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2]。
三、讓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對策劃教育的方法這件事需繼續(xù)討論工業(yè)設計專業(yè)中的人機工程學包括三方面的教學框架:第一,側重“教育”的文化型的教導方式占主要地位;第二,側重“練習”的計劃型的教導方式占主要地位,第三,兩全的全面型的教導方式占主要地位。在文化型教導的方式中最重要的是教授知識,教授時以有體系性、重視實際的原理說明為主。把學生對已學知識理解的多少作為檢查教學結果的原則。控制教學進程和檢測教學結果較容易,但實際操作是學生無法嘗試的,失去的只有自己嘗試過才能懂得。如沒有嘗試過,對以后學生自己設計時不懂得如何運用,通常設計主要是運用認真選擇后的現(xiàn)實策劃方面來進行教學的。老師教授給學生的知識理論都是按照課題的需求進行的。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懂得怎樣把所學內容和實際操作連在一起。但這就需要老師要有很強的教學能力,懂得如何掌控教學目的,以至學生有問題時可以隨時請教老師,并教授清楚。如能力不夠,則在教學中的實際操作就會變得浮光掠影,達不到預期目的。在進行過實際操作教學后,概括出在人機工程學中如用一種特別的教導方法,會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想要在人機工程學的教學中獲得理想的結果,就必須要二者兼顧,正確的教授體系基本原理內容并在實際操作中主要策劃設計[3]。
四、對教學的實際操作的深入研究
在以前人機工程學的教學中,規(guī)定學習內容要以書中的相關人體測量數(shù)據(jù)、感覺知覺和信息控制等基礎理論為主,把教學中的實際操作部分略掉,結課的方式是通過考試完成的,這雖然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于學生更好地學會基本原理知識內容,并能得到好的教學檢測結果,不利的是這樣致使學生不能把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在那些重視實際操作的設計中,這成了關鍵的缺點[4]。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的人機工程學來說,最該教授的應為:基礎理論、工程系統(tǒng)和分析法則(人際方面的法則、總計調查方式),前者確定設計師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后者讓設計師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統(tǒng)一思想和相應的對策。
參考文獻:
[1]戴娜娜.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人機工程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技資訊,2010(8):185-186.
[2]汪惠芬,劉婷婷.“人機工程學”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制造業(yè)信息化,2007,36(9):71-75.
[3]馮艷春.基于實踐思想的《安全人機工程學》教學方法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4):162.
[4]李啟光.人機工程學中的任務分析法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3(16):1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