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本體觀對德育培養(yǎng)目標的影響

    2014-06-30 02:38:30張萌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關鍵詞:民本人本德育

    【摘 要】中國儒家的“民本”思想影響深遠。這種影響潛移默化地深入到現(xiàn)行德育領域。本文以現(xiàn)行的高校教育德育培養(yǎng)目標及實施綱要為例,分析了中國儒家“民本”思想對現(xiàn)行高校德育培養(yǎng)目標的影響。并分析比較了“民本”思想與“人本”思想的不同,闡述了人本思想關照下的以學生為本德育的內涵及具體實施措施。

    【關鍵詞】民本;人本;生本;德育

    一、民本思想及其對德育的影響

    1.中國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

    中國古代有著悠久的民本思想傳統(tǒng),從《尚書》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到《管子》的“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從孔子的“仁者愛人”、“泛愛眾”,到孟子的“民貴君輕”,無不是對《尚書》“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思想的闡述和宣揚。儒家認識到民眾在國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他們主張必須對民眾施教化,行仁政,順民意,取信于民,愛民而不可以民為敵等。因而,國家的興衰存亡全在于是否得民心?!叭寮艺J識到得民心的極端重要。能得民心,受民眾的擁護,政權就能鞏固;喪失民心,國家就要滅亡。”

    2.民本對思想對德育的影響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民本”思想的根本含義是相對于“官”而言的。在封建等級社會的“民”與“官”的關系中,“民”的本質定位只能“臣民”。這種“臣民”并非本體,并非目的,不具有獨立性和完全的自由,不具有完滿的人格。從表面上看來,民本思想是以“民”為本,但實際上,這種思想限制了人的本性,培養(yǎng)的是一種“順”民?!懊癖尽彼枷朐谥袊绊懮钸h,并且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在高校里,作為培養(yǎng)人的道德品質的思相品德教育,也深受其影響。尤其是在高校德育目標的制定方面。具體說來,民本思想對高校德育目標的制定以下有幾個方面的影響。

    (1)忽略了大學生的主體性?,F(xiàn)行德育目標的制定以國家、集體為本位,或者說,將國家和集體放在優(yōu)先考慮的地位。所以重在強調對“民”實施教化,要求“民”隨時隨地以國家的利益、安危為重。在我們現(xiàn)行的德育培養(yǎng)目標中也有這種傾向。以國教委1995年頒布實施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為例,《綱要(試行)》中規(guī)定高校德育的培養(yǎng)目標為“高等學校德育的任務,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边@種規(guī)定從“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出發(fā),力圖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四有”“新人”。這樣的規(guī)定從教育者自身的渴求出發(fā),很少考慮到學生自身人格成長的需要。它以教育者的“本體”消解受教育者的“本體”和“主體”的資格。這樣的德育抑制了學生主體性、獨立性、主動性這些現(xiàn)代社會所必需的人格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使學生的人格看似高尚但不完整。

    (2)德育內容的空疏。中國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繼承了儒家德育的“空疏性”(圣人教育,“存天理,滅人欲”等),只注重理想德育,而忽視了情感的培養(yǎng)?!毒V要(試行)》中規(guī)定“高等學校德育內容是學校教育內容的組成部分,是中學德育內容的深化和延伸,要針對高校學生及各學習階段的特點安排德育內容,形成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核心的、相對穩(wěn)定的教育內容體系?!薄毒V要(試行)》過多重視了理論學習,如“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生觀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學風教育;勞動教育;審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視深層思想情感培養(yǎng),使德育成了單純的知識傳授,長此以往,將會使德育生命力日趨萎縮。由此看出,我國現(xiàn)行高校德育目標存在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情感培養(yǎng)的問題。

    (3)“人”在在德育中的缺位。以“民”為本的德育重在對學生的規(guī)訓,這其實是約束,束縛了學生的個性,而不是張揚學生的個性;重在促使學生服從安排、遵守紀律,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能力,如《綱要(試行)》中這樣規(guī)定“使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確立獻身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政治方向;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逐步樹立科學世界觀、方法論,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nóng)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自覺地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勤奮學習,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并從中培養(yǎng)一批具有共產(chǎn)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保瑥拇艘?guī)定中我們看到的是學生應如何愛護“祖國”、“社會主義”、“人民”、“學習”,卻很少有學生“自己”。這樣的規(guī)定,忽略了學生作為“人”的本性。人首先應愛自己才有可能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因為人總是優(yōu)先考慮到自己的需要,這是人之本性。而此目標的規(guī)定,超越了人的本性,似乎是一種圣人標準。

    二、人本思想對德育的影響

    1.人本思想的內涵

    關于以人本為的內涵和實質,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了廣泛討論。從本體論和方法論上理解以人為本。在這個意義上,以人為本是對世界本質的正確認識和如實反映,它對一切時代、一切社會都是天經(jīng)地義、至高無上的。①從唯物史觀上理解以人為本。有學者認為,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奮斗目標。②“人本”的含義是相對于整個世界而言的。在整個世界中,人是世界的本體,不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人永遠在場。人是主體,是本體,是目的,人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人是關鍵,是價值的本源和前提,因此,人應當獨立、自由和具有完全的人格,并且走向自由和完美。在“人本”范疇中包含著人的一切“屬人”的特性。

    2.以人為本的思想反映到教育中體現(xiàn)為以學生為本

    以人為本的道德大致包括以下幾層含義:“道德是人為的,道德是為人的,同時,道德也是由人的?!钡赖碌娜吮咎刭|決定了人本德育的理論合理性,決定了圍繞學生或以學生為中心制訂、實施德育計劃的合理性。以學生為本,就意味著學校德育應真正把人、把學生的發(fā)展置于教育中的核心的、本體性的地位。具體言之,就是要在德育中,以促進學生道德之發(fā)展、道德生活之完滿為目的,以培養(yǎng)學生對道德的批判、選擇能力,以學生更好地認識、體驗、實踐道德生活為己任,以人對人的方式——對話、關切等作為德育的基本方式。具體說來,德育以學生為本包涵了以下含義:

    (1)以學生為本的德育強調學生主體性道德人格的培養(yǎng)。與“民本”思想關照下的德育強調學生的服從意識不同,以學生為本的德育以自主性道德人格培養(yǎng)為德育目標。它突出強調學生獨立、理性、自覺、自為、自由的道德人格培養(yǎng);強調學生全面的、協(xié)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德人格培養(yǎng)。

    (2)以學生為本的德育強調學生德性的自主構建。與民本思想影響下的德育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同,以學生為本的德育從學生生活而不是從規(guī)范出發(fā)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在學生德性的形成和發(fā)展中突出了主體的活動和交往。在活動和交往中,讓學生的主體德性展現(xiàn)出具有個體生命價值的一面,使學生的德性有了價值創(chuàng)造,通過學生對客體的價值改造,使學生的德性品質與活動對象有了充分的結合,德性得到了符合社會實踐要求的改變。

    (3)以學生為本的德育重視德育過程的人性化。以“民本”思想為基礎的德育關注“民”的特性培養(yǎng),忽視人性。而以學生為本的德育把人性法則貫徹到學校德育的始終,用“人”的方式去理解和教育學生,突出對學生的精神關懷。

    中國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長期以來深刻地影響著德育目標的制定。民本思想在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人是教育的對象,德育應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有效利用學生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在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陳德述.論儒家民本主義及其現(xiàn)實價值[J].社會科學研究,1993(1):71-7

    [2]張奎良.“以人為本”的哲學意義[J].哲學研究,2004(5):13-18

    [3]秋石.全面準確地理解以人為本的科學涵義[J].求是,2005(7):21-22

    [4]戚萬學,唐漢衛(wèi).以人為本的道德和以學生為本的德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3(1):6-9

    作者簡介:

    張萌(1983~),女,廣東深圳人,講師,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民本人本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兩元保險”背后的民本思維——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劍:風險管理再添一籌
    當代陜西(2021年18期)2021-11-27 09:01:18
    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xiàn)
    兜底治疫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歷代賞石文獻中所蘊含的民本思想
    寶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3:49
    人本計算
    談人本理念在新聞采寫中的體現(xiàn)
    新聞傳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10:28
    施甸县| 图木舒克市| 开封市| 康定县| 文成县| 石家庄市| 万山特区| 轮台县| 桓台县| 高淳县| 高台县| 威海市| 章丘市| 南岸区| 武夷山市| 海南省| 罗田县| 荣成市| 沽源县| 合川市| 延寿县| 垦利县| 南川市| 开化县| 连山| 长泰县| 辽阳市| 钟祥市| 长岭县| 仙游县| 榕江县| 牡丹江市| 赤城县| 广平县| 凤台县| 罗山县| 沾益县| 黄冈市| 五常市| 托里县|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