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萍,汪琳,何薇薇,喬秋雪,邵川,趙楊群
(重慶文理學院教育學院,重慶永川402160)
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現(xiàn)狀調查研究
——以重慶文理學院為例
韓建萍,汪琳,何薇薇,喬秋雪,邵川,趙楊群
(重慶文理學院教育學院,重慶永川402160)
近年來,頂崗支教實習已經(jīng)成為師范生畢業(yè)之前進行教育教學實習的主流趨勢。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不僅能使師范生得到全面鍛煉,還能支援農(nóng)村基礎教育。但目前頂崗支教還存在著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支教學校和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缺少有效的指導、政府部門和支教學校對頂崗支教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為更好地促進頂崗支教實習工程的發(fā)展,本文從師范生、學校以及政府部門三個方面出發(fā)分別提出了如下建議:提升師范生專業(yè)素養(yǎng),高度重視崗前培訓、崗中指導和崗后反思,加強對頂崗支教的重視程度。
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
“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是將教育實習和支援貧困地區(qū)教育結合起來的一種教育模式”[1],它不僅能使師范生得到全面鍛煉,還能彌補農(nóng)村教育結構性缺陷,支援農(nóng)村基礎教育。目前,這種將教育理論和實踐聯(lián)系起來的教育模式是實習學生、師范院校、地方教育實現(xiàn)三贏的最佳方式。同時,學者們對師范生頂崗支教的相關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從頂崗支教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來看,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學者們更重視理論層面的研究和整體把握,忽視實證分析和缺乏深入探討。因此,本課題以重慶文理學院為例,旨在通過對該校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現(xiàn)狀的全面了解,分析支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針對不足,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作為師范生頂崗支教的參考依據(jù),以此更好地促進頂崗支教實習工程的開展。
本次調查研究以文獻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圍繞學生、學校、地方三個維度,自編了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現(xiàn)狀調查問卷。問卷共有30個題目,主要涉及師范生綜合能力、高師院校指導、實習學校的管理三個方面的信息。本次調查研究選取在永川區(qū)、大足區(qū)、秀山縣、榮昌縣、銅梁縣、潼南縣的城區(qū)已參加過和正在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45份,回收180份,有效調查對象共計174人,其中男生65人,女生109人。為提高調查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對象的選擇上主要考慮其專業(yè)、年級及其授課對象的學段。文史類、理工類、藝體類師范生人數(shù)分別為70、58、46人,其中文史類專業(yè)的師范生所占比例較重,約為總人數(shù)的40.2%,藝體類專業(yè)的師范生人數(shù)相對較少,僅有26.4%,參加頂崗支教實習的師范生主要是三、四年級的學生,其中58.0%是四年級師范生,三年級約為41.4%。在頂崗支教實習工作中他們授課對象學段以小學為主,初中次之,所占比例分別為45.4%、36.8%。按人口學資料統(tǒng)計出的調查對象的具體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一)師范生在頂崗支教工作中的出色表現(xiàn)
自2007年教育部出臺《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教師[2007]4號)文件后,頂崗支教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起來,逐漸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重慶文理學院也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選派實習小組進入永川區(qū)、大足區(qū)、秀山縣、榮昌縣、銅梁縣、潼南縣城區(qū)及近郊的中小學、幼兒園開展頂崗支教實習工作。從2007年下半年起,該校頂崗支教工作已經(jīng)進行了10期,從本次調查結果分析,該校師范生在頂崗支教實習工作中有著良好的表現(xiàn),突出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態(tài)度積極熱情
在頂崗支教實習前,學校對師范生進行了全面的動員工作,師范生對頂崗支教有了系統(tǒng)了解,他們懷著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主動參與其中。師范生到支教學校后受到了支教地區(qū)師生的熱烈歡迎,這也提升了師范生的自我認同感,他們在工作中熱情高漲,態(tài)度認真。
2.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多樣
先進的教育理念能夠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師范生通過所學的理論知識并結合新課改的理念,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打破了“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開展支教工作,給地方教育注入了新鮮活力。
3.適應能力強
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師范生在未來頂崗支教實習中的工作效率。在本次調查中有97.1%的學生能夠在一個月以內(nèi)很好地融入新的環(huán)境,這表示他們能很快進入教師角色,順利開展教學工作,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表2 支教所需適應期
4.善于反思和交流
教學反思能促進教師教學的進步,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縱觀諸多教學名家的專業(yè)成長,他們都認為教學反思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對以往相關文獻的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在頂崗支教實習中教學反思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本次調查中(見圖1),重慶文理學院有85.6%的師范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嚴格要求自己進行反思總結。其中有35.6%的人能夠經(jīng)常定期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經(jīng)驗,尋找教學問題,達到自我教育與自我發(fā)展的目的。
圖1 反思情況(百分比)
(二)頂崗支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重慶文理學院師范生在頂崗支教實習工作中有著上述出色的表現(xiàn),但頂崗支教的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師范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教師[2007]4號)明確規(guī)定“加強教育見習,做好師范生實習支教前的專業(yè)思想教育和教學技能培訓,使學生基本具備從教能力”。但就調查結果而言,師范生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有待提高,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yè)理論知識欠缺
實習生認為自己對專業(yè)知識的了解還不夠透徹,其中有56.9%的學生希望師范院校對大學生應著重強化與頂崗實習學科相關的專業(yè)理論知識。
(2)教學技能有待提高
實習生通過實踐操作,對課堂教學的掌控、突發(fā)問題的處理、班級管理力不從心。就其原因分析,實習生在校期間缺少有效鍛煉,沒有認識到教學技能的重要性,主要表現(xiàn)為參加專業(yè)技能方面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在本次調查中只有11.5%的實習生在校期間經(jīng)常參加這方面的比賽。
(3)綜合能力還需進一步強化
在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實習生認為無論是教育研究能力、強化組織能力、策劃創(chuàng)新能力還是人際交往能力都還有待提高。尤其是希望提高策劃創(chuàng)新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分別高達65.5%和63.8%。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
表3 綜合能力是否需要強化
除上述問題外,還有部分實習生在遇到問題時,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更談不上能為當?shù)亟逃⑷牖盍?,這是實習生對頂崗支教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預估不足造成的。實習生在最開始進行實習工作的時候,懷著積極的熱情,抱有較高的期望值,但是對實習中遇到的教學和社會實際問題沒有充分的認識,導致現(xiàn)實和理想的落差。
2.支教學校和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缺少有效的指導
從本次調查結果分析來看,指導老師在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過程中的角色極其重要,能夠促進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實習生的專業(yè)指導主要靠當?shù)刂笇Ю蠋熀透邘熢盒E沙龅闹笇Ю蠋煛?/p>
(1)師范院校對實習生缺乏有效指導
師范學校對去地方頂崗支教的學生重視和關心程度還有待加強,尤其是指導老師對支教學生的專業(yè)指導。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見表4),在頂崗支教中,有36.2%的支教學生表示和師范院校的指導老師幾乎沒有聯(lián)系,和指導老師的聯(lián)系頻率為1周一次的有24.7%。在聯(lián)系過程中指導老師會經(jīng)常給予其專業(yè)指導的也僅占18.4%。
表4 支教學生與指導教師聯(lián)系情況
(2)支教學校對實習生的指導力度不夠
實習生在支教學校進行教學實習的過程中,指導老師對實習生在教學實習中的信息反饋處理不及時,對他們出現(xiàn)的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缺陷未能進行及時指導,指導老師幫助師范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自我、促進師范生專業(yè)成長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
(3)師范院校與支教學校缺乏交流
主要表現(xiàn)在師范院校對支教學校的師資情況、學生動態(tài)不了解,不能對頂崗支教的實習生人數(shù)進行合理分配,同時支教學校也沒有及時、清楚地把支教生在校的實習情況反饋給師范院校,使其有針對性的改進課程設置。
3.政府部門、支教學校及社會團體對頂崗支教的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頂崗支教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實習模式已經(jīng)在全國廣泛地開展起來,但是社會各界對其關注和重視的程度還遠遠不夠。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政府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制度是各項活動的保障,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地方政府還沒有相應的政策和制度來保證頂崗支教實習活動。在政策和制度保證這一塊主要體現(xiàn)在缺乏完善的經(jīng)費保障制度。在本次調查中,55.7%師范生認為政府及學校對師范生的補助不合理,其中認為很不合理的占14.9%。
(2)支教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觀念、認識的制約
根據(jù)調查顯示,僅有40.8%的支教學校的領導會放手讓支教生參加教育教學管理。部分學校仍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判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支教學校不敢放手讓實習生從事教學工作,這表明“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觀念、認識是制約頂崗支教活動的‘瓶頸’,仍然左右著教育教學活動”[2]。
(3)社會團體對支教生的關注不夠
如圖2所示,據(jù)本次調查顯示,有43.1%的學生反映在支教期間,他們與當?shù)卣?、社會團體幾乎沒有什么接觸,就算有聯(lián)系也只有24.1%,而且只是禮節(jié)上的問候。
圖2 社會對支教生的關注
調查發(fā)現(xiàn),頂崗支教工作是否能順利開展與學生、學校以及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密切相關,從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重慶文理學院師范生在頂崗支教實習工作中總體上講表現(xiàn)優(yōu)良,主要表現(xiàn)為工作態(tài)度積極熱情、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多樣、適應能力強、善于反思和交流幾個方面,但是在本次頂崗支教實習工作開展過程中仍存在著師范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學校和老師對其指導力度缺乏、政府部門和支教學校對支教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來自于師范生、師范院校、支教學校、政府部門四個方面,因此需要對這些方面進行提高及加強管理。針對重慶文理學院頂崗支教實習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提出如下建議。
(一)師范生應注意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
1.學習系統(tǒng)、扎實的專業(yè)知識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這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知識需要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來掌握,因此,師范生要從內(nèi)心深處認識到掌握專業(yè)知識的重要性。一方面應注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了解專業(yè)學科的領域思維方式、方法論,另一方面要及時掌握該學科的相關知識及最新動態(tài),豐富自我的理論知識。如此,方能將不斷學習的理論知識熟練地應用于教學實踐。
2.掌握嫻熟的教學技能
教師嫻熟的教學技能對于課堂的掌握、隨機事件的處理都是極其重要的。但是這些教學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對于師范生而言,首先應該加強“三字一話”基本功的練習,主動積極參與演講比賽、普通話、說故事、書法課的比賽,對自己的各項基本功進行實戰(zhàn)演練和檢驗,在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提高教學技能。其次,主動找機會走進課堂,向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學習,結合“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模式來思考問題。如這堂課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哪些理念?為什么他要這樣教?是否還有更好的教法?以此全面了解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進而對整個教育動態(tài)、最新的教學方法熟練掌握。
3.提高綜合能力
雖然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嫻熟的專業(yè)技能能基本維持教學工作的進行,但師范生綜合能力方面仍亟需加強。針對重慶文理學院實習生在頂崗支教中暴露出的綜合能力方面的不足,師范生應該有意識強化在教育教研、組織、策劃創(chuàng)新、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積極參加科研立項、活動策劃、集體活動等,從中得到實踐機會,學習各項基本技能,提升其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完善,同時促進對頂崗支教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學校要高度重視崗前培訓、崗中指導和崗后反思
1.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對于支教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個階段應分成“學習—見習—練習—實習”四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材教法的專業(yè)知識,引導師范生加強對專業(yè)知識的重視,將富有生命力的新學科引入師范教育的課堂。具體表現(xiàn)為學校加強關于新課程改革方面的課程、見習或講座活動,也可以采取一線教師授課,學習歷屆優(yōu)秀學生實習匯報;第二步讓師范生到小學進行教育見習,了解當前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具體表現(xiàn)為走進小學課堂,學習名師教學的視頻等。第三步則是進行模擬教學訓練,可以通過試講、微格教室訓練、申請到當?shù)刂行W進行講課等方式。通過以上三個步驟逐步提高師范生備課、授課和教學的能力,縮短他們支教的適應期,最后從容不迫地進入第四個步驟。
當然,在近幾年的改革中重慶文理學院已經(jīng)開始實行“學習—見習—練習—實習”四步走模式,并且在永川區(qū)及附近區(qū)縣有很多實習基地,同時還邀請了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中小學教師到該校給師范生上教材教法課。從師范生的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實用性來看,有較大的進步,但是這種模式的實行缺乏系統(tǒng)全面的銜接,有待進一步完善。
2.崗中指導
重視對實習生的指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其專業(yè)技能,解決他們在支教活動中面臨的問題,確保頂崗支教實習工作的質量,具體表現(xiàn)在高師院校、支教學校的指導老師應及時關注實習進度,根據(jù)實習生的反饋進行及時、全面的指導。
從重慶文理學院教師對實習生崗中的指導情況來看,指導力度還不能滿足其需求。針對該校實際情況,筆者建議用小組指導制代替片區(qū)指導,小組成員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思想、生活、工作情況,同時指導教師應針對小組成員匯報的情況寫匯報材料,定期交與學院領導。學校應加強對實習指導教師的考核和督察,確保指導任務落到實處。
3.崗后反思
如果說崗前、崗中的工作是為了使頂崗支教實習工作順利開展,那么崗后的培訓、反思則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技能、完善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也是實習生完善自我,實現(xiàn)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升華過程。對于頂崗支教后回學校的實習生,學校應及時組織座談交流會,進行實習匯報和總結,這既能夠讓支教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還能為以后頂崗支教實習工作的展開奠定基礎。
(三)政府及支教學校需加強對頂崗支教的重視程度,擴大其影響
1.政府須建立健全政策與制度保障
支教工程作為教育發(fā)展大計,改善貧困地區(qū)教育現(xiàn)狀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僅能夠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幫助拓展就業(yè)渠道,而且能夠促進基礎教育的發(fā)展。但是,缺乏健全的政策與制度保障,支教工程就如無源之水,很難持續(xù)有效地在發(fā)展教育、解決就業(yè)方面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為了積極調動師范生的熱情,擴大頂崗影響,促進基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應明晰運行當中的經(jīng)費和協(xié)作的權責歸屬,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確保頂崗支教工作順利、有效開展。
2.支教學校應轉變頂崗支教的觀念與認識
首先,支教學校應該全面認真學習教育部出臺的關于頂崗支教的相關文件,明確認識頂崗支教的重要意義。其次,充分信任支教學生的能力,提供機會放手讓其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但是需要明確指出的是這種“放手”并不意味著把各種瑣事都交其負責,增加他們的負擔;也不意味著僅僅讓他們從事德育教學工作。還需要說明的是,應該讓支教學生盡量從事與自己專業(yè)對口的教育教學工作,減少由于專業(yè)不對口帶來的各種問題。
頂崗支教實習工作開展中,雖然困難重重,但重慶文理學院將遵循“進德修業(yè)、博文達理”的理念進一步探索有效的教育實習模式,落實頂崗支教工作,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為基礎教育的有效、穩(wěn)定發(fā)展積極培養(yǎng)合格的教育教學人才。
[1]左靜妮.論頂崗支教實習[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6):40-41.
[2]郭建耀,閆禎.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的現(xiàn)實意義與存在的問題[J].當代教師教育,2009(12):33-36.
[3]呂京.師范生頂崗實習支教存在的問題及實現(xiàn)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10(6):90-91.
[4]謝小琴.頂崗支教實習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2):65-67.
[5]劉景宜.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背景下對教育實習的思考——有感于“頂崗支教實習”[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09(3):148-151.
[6]李漢學.師范生頂崗支教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教育與科學研究,2011(12):9-12.
[7]易連云,卜越威.走出農(nóng)村頂崗支教改革的瓶頸——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問題研究[J].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2006(12):13-19.
[8]張淑清.從頂崗支教實習學生的教學行為探究師范教育改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2):54-57.
[9]劉茗,王鑫.頂崗實習支教——師范生成長的必由之路[J].遼寧教育研究,2008(10):81-84.
[10]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教師[2007]4號)[Z].2007.
責任編輯:吳強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Reality of Post-replacement to Assist Teaching Practice for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HAN Jianping,WANG Lin,HE Weiwei,QIAO Qiuxue,SHAO Chuan,ZHAO Yangqun
(College of Educ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post-replacement to assist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trend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before their graduation.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dvancing the comprehend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basic education to some extent.However,some flaws still exist in this project,the comprehen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needs to be improved,lacking effective guidance from the internship schools and normal universities,little attention of the replacement teaching from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internship schools.This paper gives thre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students;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service training and the guidance during work,reflections after work as well;enhancing the attentions of supporting education;extending its influence,in which a bett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supporting education will be promote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post-replacement to assist teaching;practice
G40-015
A
1673-8004(2014)01-0148-06
2013-05-14
本文系重慶文理學院學生科研項目“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現(xiàn)狀調查研究”(項目號:XY20120053)的研究成果.
韓建萍(1991-),女,重慶黔江人,主要從事小學教育方面的研究。
趙楊群(1972-),女,四川瀘縣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基本原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