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世界杯第一球,癱瘓“鋼鐵俠”開出!
以往只會出現在科幻大片中的“超級戰(zhàn)甲”居然走入現實。這種被科學家稱之為“外骨骼”的機械外衣,到底是如何幫助世界杯少年完成驚天一腳的?
原來,世界杯少年的機械外衣來自美國杜克大學“再次行走”計劃的研究成果。項目負責人米格爾·尼克萊利斯早在2012年就曾為《環(huán)球科學》撰文,模擬了巴西世界杯用“外骨骼”開球的真實場景,在外骨骼的內部安裝傳感器,收集外力信息,傳至穿戴者的大腦,隨后由大腦發(fā)出指令控制機械外甲完成特定動作,讓外骨骼如同身體的一部分。
通過開發(fā)新型智能外骨骼幫助癱瘓的人們重新站立行走,這個夢想不再遙不可及——由達索系統(tǒng)提供的3D體驗軟件讓此類工程創(chuàng)新成為可能。各個行業(yè)的機械、軟件和電子工程師團隊可協(xié)作完成復雜的高科技項目,并在第一時間進行必要修正。3D體驗讓我們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改善重傷患者的生活品質,而是延伸到思考能讓他們重新用自己的雙腳站立行走的創(chuàng)新技術。
從遨游宇宙的衛(wèi)星到乘風破浪的輪船,從風馳電掣的汽車到精巧靈敏的平板電腦,大到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小到一個洗發(fā)水瓶,3D體驗無處不在。
體驗,體驗,還是體驗!
互聯(lián)網時代,對于重視體驗勝過一切的消費者來說,產品本身已經不足以打動客戶。消費者期待與商家更多互動并對其發(fā)揮影響,而不僅僅是被動地購買商品與服務。世界各地的高管與學者都已經接受這一觀點——在現代經濟中,成功的關鍵是提供消費者體驗,從而真正從競爭對中脫穎而出。
然而,這個任務并不簡單。體驗究竟意味著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情感、理性與實際接觸等多種復雜因素促使與消費者產生連接的情況下,企業(yè)如何構建體驗?如果我們改變創(chuàng)新的方式,是否可以提供消費者所期待的體驗?
答案當然是——yes!方法之一就是在社交媒體上尋找突破口。
現在,許多包裝消費品(CPG)企業(yè)越來越意識到交流和口碑比宣傳市場信息更容易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定。潛在消費者正通過新的方式改變,甚至控制購買決策過程。管理咨詢公司Boozand Company指出,社交媒體正在快速取代傳統(tǒng)媒體成為人們了解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方式。事實上,現在有70%的消費者都會在購買產品之前查看評論,近80%的人表示會在購物時用到智能手機。
企業(yè)通過與消費者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什么樣的新產品和服務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實現協(xié)同設計和個性化設計。沃爾瑪副總裁愛德華在介紹公司收購社交媒體新公司Kosmix的聲明中指出:“社交網絡和移動應用已日益成為全球客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并影響著人們的消費心理。”通過分析Twitter和Facebook上的網帖和Walmart.com網站上的搜索關鍵詞,可以促進這家大型零售超市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對新老產品的關注度。
菲多利在采用社交媒體推廣其健康零食系列產品時,僅24小時內在Facebook上就獲得150萬個“喜歡”評價,創(chuàng)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F在,這家公司推出了“美味小幫手”競賽應用,請消費者為產品的新口味提出創(chuàng)意想法。競賽勝出的3種新口味將由菲多利投入生產,獲最佳口味的創(chuàng)意者還將贏得100萬美元的大獎。
菲亞特在設計新車時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這家意大利汽車制造商邀請客戶和車迷共同協(xié)助在線實時開發(fā)新車型Fiat Mio。在18個月的項目周期中,有250多萬訪客在線參與,共提出近2萬條設計評論和意見,從便于停車的90度旋轉車輪到可避免事故的車輛間通訊裝置等,不一而足。這是世界上首批協(xié)作式設計的汽車之一。
2012年年初,總部位于美國波士頓的啤酒制造商Samuel Adams公布“公眾打造計劃”,推出大眾共同設計的啤酒。通過互動的Facebook應用,公司讓粉絲群一起參與新啤酒產品的設計,包括色澤、純度和口感等,最終推出了一款于2012年3月面世的美式紅啤BAustin Ale。川崎表示:“我完全相信眾包式的創(chuàng)作設計方式,它能集思廣益,這是其他協(xié)作方式所無法企及的?!?/p>
這種方式不僅適用于產品開發(fā),同樣也適用于包裝領域。幾年前,有機乳制品企業(yè)巖石地農場在虛擬社區(qū)中發(fā)起重新設計產品包裝的活動。近4萬名粉絲就包裝的形狀和顏色提出建議,還積極呼吁在新包裝上繼續(xù)保留奶牛吉祥物。
市場調查公司Symphony IRI指出,超過80%的新產品在推出后的第一年就慘遭失敗,只有3%的新產品能在頭一年達到5000萬美元的銷售額。如果CPG企業(yè)要領先于對手,就要更好地判斷消費者需求,甚至還要在新產品設計研發(fā)中集思廣益以爭取獲得消費者的幫助,從而提高新品推出的成功率。
IBM消費品產業(yè)解決方案組合產品總監(jiān)大衛(wèi)表示,3D有望為業(yè)界格局帶來深刻變革,引發(fā)企業(yè)內外部的巨變。他說:“員工、供應商和消費者能通過在線虛擬環(huán)境進行協(xié)作,將新的創(chuàng)意變?yōu)楝F實,社交媒體的這種新功能非常令人激動。產品設計和仿真目前能通過云技術來完成,甚至通過智能手機等手持設備就能實現。這種虛擬3D環(huán)境的廣泛應用意味著設計人員和工程師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展開協(xié)作進行產品設計,共享理念,從而將‘社會性的潛在影響力提升到全新高度?!?/p>
在體驗中變革
隨著3D打印、模塊化技術、可重復利用的智能產品推動制造領域的變革,人們正在成為制造中的參與者。這就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商業(yè)模式,需要一個商業(yè)體驗平臺以實現共同的創(chuàng)新和制造。
達索系統(tǒng)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伯納德·查爾斯在20143D體驗高峰論壇上表示,3D體驗平臺是達索系統(tǒng)順應企業(yè)未來的“體驗”需求而推出的,它是一種全新的在業(yè)界是獨一無二的工作模式,消費者在產品未投產前就能獲得真實的體驗并給與反饋,通過在虛擬世界不斷地體驗和驗證,保證真實世界的產品一次就能夠做到最好。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熱潮,3D體驗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endprint
眼下大熱的電動汽車特斯拉也是來自3D體驗平臺?!疤厮估囎詣?chuàng)立以來幾乎一直使用達索的3D體驗產品。”特斯拉汽車公司工程工具主管保羅說道,通過3D數字化、可視化、虛擬化等技術,從概念發(fā)展到工程、制造、質量保證和銷售,以至于公司里的每一位員工,甚至是特斯拉的供應商都參與了進來。因為使用的是直觀可視的3D語言,所以即使不會使用各類復雜的專業(yè)軟件,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工作人員也可以順暢溝通,并節(jié)約時間和成本。
通過各個部門的提前介入,特斯拉能夠及時發(fā)現在開發(fā)過程中需要盡早更改的問題,從而避免額外的費用或開發(fā)時間上的延誤?!拔覀冊谔摂M現實環(huán)境中模擬車禍發(fā)生的現場,研究汽車剎車的軌跡,以此來驗證汽車的各項性能。獲取制造反饋至關重要,因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是需要真正進行投產的汽車。讓所有部分更早參與進來并在產品初始發(fā)布階段就獲得相應反饋肯定要比到最后再獲得反饋要好得多,因為在最后階段再進行修改所需成本要高得多?!?/p>
正是順應市場呼聲,特斯拉在聽到客戶的體驗感受之后,決定開發(fā)售價只有3.5萬美元的新型產品,在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之后,進一步滿足中產階層對電動車的巨大渴望。
毫無疑問,“體驗”作為一種獨特的經濟形式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鑰匙,企業(yè)也將因此面臨全新的競爭。
實體店眼下正在經歷著致命威脅——三分之一的消費者采取“展廳銷售”的消費方式——在實體店挑選商品,然后在網上從同類競爭對手處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訣竅就在于提供“店內體驗”,進一步增強與客戶的互動,讓客戶愿意當場就下單。因為多達六成的消費者在親和力強、商品知識豐富的工作人員協(xié)助下更愿意在實體店內購買商品。
這種了解購物者偏好的個性化服務在購物者進店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坝行嶓w店將分析功能和應用與定位技術配合使用,當客戶走到店面附近時,就會接收到與店面相關的信息。如果一位消費者在網上購物車里移除了一條裙子,現在又來到實體店,那么她所提出的問題就很可能是關于這條裙子本身,而非價格。實體店可以給她發(fā)送消息,告訴她店里將會有人接待她,并解答她的問題。接下來實體店的工作重點就不再是提供折扣而是提供她真正需要的服務?!盜DC Retail Insights的商品戰(zhàn)略項目總監(jiān)葛瑞格指出。
總部位于美國的沃爾瑪折扣店就通過購物應用幫助消費者規(guī)劃店內采購行程,并將線上折扣和實體店購物體驗相結合。沃爾瑪的移動和數字技術高級副總裁托馬斯說:“我們能夠叫出客戶的名字,引導他們在店內購物,并未他們提供購物建議和實時折扣信息——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客戶的移動設備來實現的。反正任何能夠幫助消費者節(jié)省時間、金錢,并讓他們感到愉快的做法,都有助于避免客戶流失、防止他們去別的地方消費?!?/p>
“外骨骼”風光無限
研究人員為世界杯少年的外骨骼安裝了一系列傳感器,負責將觸感、溫度和力量等信息反饋給佩戴者。這種反饋將借助顯示器或者振動的電機完成。然后,由植入頭皮或者腦內的電極探測到的大腦活動控制外骨骼。這些信號通過無線方式傳輸給佩戴者身上的一臺電腦,電腦負責將信號轉換成具體的動作??茖W家利用機動化金屬支撐結構支撐癱瘓少年的大腿,同時幫助他的大腿彎曲、站立,這樣癱瘓少年就可以站立行動,并開始踢球啦。
除了能在醫(yī)療領域大顯身手,外骨骼還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它們不僅可以保護支撐肢體和器官,更能提供額外的動力、增強機能,甚至可以讓人像“鋼鐵俠”那樣,完成超越極限的高難度動作,執(zhí)行作戰(zhàn)任務。目前最具潛力的外骨骼技術之一當數美國雷神公司的軍用“外骨骼”XOS2,穿上這套機械戰(zhàn)甲,可以輕松完成上千次俯臥撐,輕而易舉地舉起100公斤重物,單手劈開厚達7-8厘米的的木板。最近,日本ACTIVELINK公司正在研發(fā)一款增力機械外骨骼,項目的最終目標是開發(fā)出小型化、可搬運100公斤重物的機械外骨骼,應用于救災和建筑施工等領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