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 要:每當聽《義勇軍進行曲》,我都會想起抗日戰(zhàn)爭中無數的殺敵勇士抗擊敵寇,英勇獻身。在那難忘的血與火交織的歲月里,《義勇軍進行曲》這首雄壯的抗戰(zhàn)歌曲,鼓舞著中國億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為捍衛(wèi)祖國的領土和中華民族的尊嚴。拿起武器為了光明戰(zhàn)斗。像一支戰(zhàn)斗的號角,鼓舞著中華兒女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聶耳在藝術上創(chuàng)新,洋為中用,中西結合,推陳出新,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一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音樂誕生,是在中國新音樂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人。高昂激越的《義勇軍進行曲》再次回響,讓我們永遠高唱國歌。
關鍵詞:義勇軍進行曲;聶耳;激勵;創(chuàng)新
一、作品簡介
《義勇軍進行曲》是田漢詞、聶耳曲。聶耳,漢族,云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碼頭工人》、《新女性》、《畢業(yè)歌》、《飛花歌》、《賣報歌》、《梅娘曲》等。1935年7月17日在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
《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1931年“九·一八”事變,當時日本侵略者占領我國的東三省,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時期,中國共產黨號召人民武裝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zhàn)爭年代。中華民族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喚起全國人民高昂的愛國熱忱,顯示祖國充滿同仇敵愾、團結御敵的豪邁氣概,表現中華民族的剛強性格,《義勇軍進行曲》就這樣在這個時候誕生了。
二、義勇軍進行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
1.義勇軍進行曲的曲式特征
《義勇軍進行曲》的音樂情緒是莊嚴地,是一首非方整性結構的長短句曲式。節(jié)拍為2/4拍,速度為進行曲速度120拍每分鐘,民族調式中的清樂宮調式。歌曲體裁屬于進行曲。歌曲開始的前奏尤如沖鋒號角,三連音節(jié)奏把人們帶入到戰(zhàn)斗的氣氛中平添了一種戰(zhàn)場的緊張感,就象密集的戰(zhàn)鼓,頻頻作響,在催人踏上戰(zhàn)斗的征途,明顯增強了歌曲的戰(zhàn)斗氛圍。表現出億萬人民群眾面對民族危亡的嚴竣形勢而發(fā)出急切吶喊,和立即行動的昂奮情緒。歌詞是一首長十四個字一句,短兩個字一句的自由體新詩。聶耳匠心獨運,別出心裁的將西洋大調音節(jié)和中國的五聲調式音節(jié)融合?!读x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旋律為大調式的主和弦的反復。全曲共有37節(jié)。主體部分有六個樂句的單樂段歌曲。從屬部分則包括前奏與補充性的結尾句。前奏與前四個樂句為歌曲的前段落,第五、六樂句與結尾句為歌曲的后段落。
2.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與旋律特征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這一句帶有號召性、帶動性的起始。聶耳把這兩句旋律按“sol—do~mi—so的上行處理,在節(jié)奏的安排上采用了后半拍起句弱起,給人以緊張感,同時顯得莊嚴雄偉而又富有推動力,表現“奴隸們”正集合成隊,執(zhí)戈待命。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這一句表示著向整個民族傳出警報,中華民族現在到了國破家亡的危機時刻。聶耳在這里運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強音,在“中華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使得“最危險的時候”這句顯得更為突出,情緒顯得分外飽滿,悲憤的情感達到至高點。仿佛聽到了無數中國人在為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奮力吶喊、疾呼!旋律上的處理配合歌詞的發(fā)展。于是歌曲自然擁有了號召廣大人民奮起挽救國家于危難之中的情感和力量,收到了震人心弦的藝術效果。作曲者的匠心獨用,使之成為全曲中的“警句”。
3.義勇軍進行曲的情感特征
《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中國音樂史上開創(chuàng)性的歌曲,它是融入中國音樂與西洋音樂的完美結合。歌曲的表現力情感之豐富,讓人聽之澎湃,想之激動,血液沸騰。是中國在音樂上最高的榮譽。記得剛上學那會什么都沒學就開始學唱這首《義勇軍進行曲》,猶記得那時的我還年少還剛接觸到什么是音樂。音樂就是這么的動人心魄讓人聽之又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記得當時老師教的時候也大概說了一下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者,這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
三、義勇軍進行曲的音樂意義
《義勇軍進行曲》在新中國成立后被中央人民政府確立為國歌,成為國體組成的一個不可缺少部分,至今仍被廣泛正式使用,每個人從小都受國歌的影響,時刻警示著我們的人民和后人,勿忘國難國恥,為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強大不懈地努力,成為一個為國家做貢獻愛國家的公民。二是聶耳得以從藝術上創(chuàng)新,洋為中用,中西結合,推陳出新,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一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音樂的誕生。音樂是無國界的最好詮釋。
在那難忘的血火交織的難忘歲月里,《義勇軍進行曲》這首雄壯嘹亮的抗戰(zhàn)歌曲,鼓舞著中國億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為捍衛(wèi)祖國的領土完整和中華民族的尊嚴。拿起了武器為了光明的明天而戰(zhàn)斗?!读x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戰(zhàn)鼓,是炸響全中國人民覺醒的一聲巨雷聲。表示中國不再沉睡將覺醒于世界。它是東方的《馬賽曲》,是中國的精神表現,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向全中國人民吹響了無往不前的戰(zhàn)斗號角。
四、總結
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想到長征路上的紅軍戰(zhàn)士,他們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爬雪山,過草地,奮勇前進;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想起抗日戰(zhàn)爭中無數的殺敵勇士抗擊敵寇,英勇獻身,我們的新中國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誕生的。高昂激越的《義勇軍進行曲》再次回響,讓我們永遠高唱國歌。聶耳匠心獨運,巧妙地將田漢的自由體新詩譜成節(jié)奏鏗鏘有力、音調高昂、結構獨特的新型戰(zhàn)斗進行曲,別出心裁地將西洋大調音階與中國傳統(tǒng)五聲音階高度融合,得以從藝術上創(chuàng)新,洋為中用,中西結合,推陳出新,使《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絕唱,是中國新音樂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我們后人一定要延續(xù)并發(fā)揚這一中國特色的音樂,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中國的歷史,在歷史中學習經驗。
(作者單位:邵陽學院)
參考文獻:
[1] 楊英.當代背景下《義勇軍進行曲》的審美解讀[J].民族音樂,2010,(11).
[2] 黃禎翔.聶耳與藝術創(chuàng)新之作《義勇軍進行曲》[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綜合版),2005,(9).
[3] 楊柳.淺析聶耳《義勇軍進行曲》的藝術特征[J].音樂大觀,2013,(9).
[4] 郭騫駿.《義勇軍進行曲》賞析[J].青春歲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