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慢性胃炎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對60例小兒慢性患兒的臨床治療方法資料進行分析。結果:主要表現(xiàn)為中上腹間斷痛48例,食欲不振惡心36例,腹部飽脹、反酸30例,消瘦10例,貧血5例。經治療患兒中45例顯效,15例好轉。結論:一般情況下慢性胃炎的預后較好,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對慢性胃炎的預防非常重要,如避免食用高鹽飲食和刺激性食物,這些食物可反復損傷胃黏膜,同時要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
關鍵詞:小兒慢性胃炎;臨床治療【中圖分類號】R725.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4-0060-01
慢性胃炎以淺表性胃炎最常見,是小兒的一種常見病,其發(fā)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占首位。最常見的癥狀,部位可在劍突下或臍周或臍上,可伴有嘔吐、惡心、食欲不振、面黃肌瘦,重者可影響活動及睡眠,缺乏成人噯氣,反酸等癥狀[1]。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兒慢性胃炎患者60例床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對癥治療及藥物治療方法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收治的小兒慢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22例,年齡2~15歲,平均年齡5歲。主要表現(xiàn)為中上腹間斷痛48例,食欲不振惡心36例,腹部飽脹、反酸30例,消瘦10例,貧血5例。
1.2方法:Hp相關性胃炎需進行根除Hp治療。CBS 4~6周+H2RA 4~8周+任一種抗菌藥物(羥氨芐青霉素4周、甲硝唑、克拉霉素或呋喃唑酮各2周);CBS 4~6周+2種抗菌藥物2周;PPI 2~4周+2種抗生素2周;H2RA 4~8周+2種抗生素 2周。對癥治療,增強胃黏膜抵抗力,麥滋林-S顆粒30~40mg/(kg?d),分3~4次;硫糖鋁20mg/kg,每日3次;鋁碳酸鎂(胃達喜)<6歲,0.25,>6歲,0.5,每日3次;思密達等。對腹痛明顯者,可加用柳酸劑,常用雷尼替丁3~5mg/(kg?d),西咪替丁10~15mg/(kg?d),分早晚二次或一次頓服,治療4周,不作常規(guī)用藥。胃腸動力緩慢者可選用多潘立酮每次0.3mg/kg,每天3~4次。
2結果
經治療慢性胃炎患兒癥狀消失45例顯效,15例好轉,隨訪6個月無復發(fā)者,預后良好。
3討論
慢性胃炎兒童多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常因飲食不周,引起胃動力或胃酸及胃黏膜屏障平衡障礙,導致幽門螺桿菌定植引起胃黏膜炎癥。表現(xiàn)為再發(fā)性上腹或臍周痛,上腹餐后飽脹不適、隱痛;食欲下降、嘔吐,重者可嘔血、便血等。胃酸測定、幽門螺桿菌檢測(包括胃黏膜組織培養(yǎng)、尿素酶試驗、血清學Hp-1gG抗體測定、13C尿素酶呼吸試驗)、壁細胞抗體檢測、X鋇餐檢查。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的變化,可取黏膜做病理學檢查,是慢性胃炎最可靠的診斷方法。常表現(xiàn)為間歇發(fā)作性腹痛,輕重不等,多位于上腹部或臍周,伴納差、惡心、嘔吐、腹脹、噯氣、泛酸、嘔血、便血,重者有蒼白、乏力、消瘦或生長發(fā)育停滯,也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現(xiàn)。
小兒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明確,感染因素主要是幽門螺桿菌(Hp)的感染。近年的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檢出率約為50%~80%。免疫因素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慢性胃炎患者的各種免疫指標如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皮膚試驗等均證實有細胞免疫缺陷存在,動物實驗也證明慢性胃炎與細胞免疫有關[2]。兒童常有偏食、挑食等不良習慣,造成蛋白質、維生素和鐵、鈣等的缺乏,或進食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和皮質類固醇等可導致胃黏膜的損傷,多為急性病變,但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則演變?yōu)槁晕秆?。慢性胃炎的發(fā)生率和病變嚴重程度均與年齡呈正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胃黏膜的功能、抵抗力越差,病變越重。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十二指腸液可反流入胃內,其中的膽酸、溶血卵磷脂和胰酶可損害胃黏膜屏障,導致慢性胃炎。
對感染性胃炎應使用敏感抗生素。停用能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多采用聯(lián)合用藥[枸櫞酸鉍鉀(三鉀二枸櫞酸鉍)、阿莫西林(羥氨芐青霉素)、甲硝唑(滅滴靈)、呋喃唑酮(痢特靈)]或口服慶大霉素,亦可提高HP的清除率,促進活動性胃炎的消散。但應注意小兒血清鉍的濃度,過量可引起神經系統(tǒng)毒副作用,宜慎用。抑制胃酸如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3]。抗酸藥:氫氧化鋁凝膠、硫酸鎂。胃泌素拮抗劑:丙谷胺。增強胃腸動力藥如上腹飽脹,可口服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增強胃黏膜防衛(wèi)能力藥枸櫞酸鉍鉀、硫糖鋁。HP感染治療中最大的問題是停藥后的細菌再現(xiàn),目前國內已有不少中藥單、復方對消滅HP具有較好的療效,它們均能降低胃黏膜HP的檢出率及數(shù)量。以定時定量飲食和吃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食多餐,防止過饑過飽,過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如果家庭中有明確的HP感染者,應實行分餐制,以防止交叉感染。
療程結束后1個月應追蹤復查,以觀察HP感染是否根除和復發(fā)。對HP根除后復發(fā)的治療:重新感染,治療方案可和首次相同;再燃有可能屬耐藥菌株所致,有條件者應根據藥敏試驗調整方案用藥。
參考文獻
[1]閆慧敏,小兒胃炎的診斷治療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03).
[2]袁朝芝,小兒胃炎的診斷治療探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23).
[3]李志潔,鄭鵬遠,宋紅,陳瑩,常雪琴,幽門螺桿菌與兒童慢性胃炎的關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