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有一個《走向共和》所不知道的細節(jié):帝制崩塌,天下共和,首屆國會曾提議奉粵語為中國“國語”,當(dāng)時的國會議員廣東人剛好過半,通過這一法案不成問題。卻不想身為廣東人的孫中山先生說服那些粵籍同鄉(xiāng)放棄廣東話,奉北京話為國語。廣東話只差那么一點點,就成了中國的法定官方語言。
廣東是大陸漢語區(qū)里罕見的實行雙語制的省份:沒錯,四川人講四川話,湖北人講湖北話,上海人講起上海話來比誰都囂張;可是,只有廣東,公車報站先粵語再普通話,主流的電視電臺都以廣東話為主,還養(yǎng)著一批譯制人員專門給劇中人配一口字正腔圓的廣東話。
廣東話是最典型的向心型方言。據(jù)《廣州方言研究》記載,世界各地使用粵語人數(shù)約有七千萬,數(shù)量驚人,較許多歐洲國家之人口還要多。每逢春節(jié),很多美國人見到中國人都不是說“Happy New Year”,而是說“Gung Hay Fard Choy”,即是廣東話的“恭喜發(fā)財”。不了解廣東的性格,就不理解廣東話;不讀懂廣東話,也就不明白廣東人。
廣東方式第一式:
“我走先”觀念,敢為天下先
“我走先。”一個習(xí)慣的狀語后置正像廣東人的性格,動詞永遠是迫不及待地先走一步。廣東方言的語序正好體現(xiàn)這個地域人群的性格:先做了再說。
廣東人走向海洋、接觸外面的世界,終于發(fā)現(xiàn)了老祖宗之法不足守,逐漸養(yǎng)成了反傳統(tǒng)的性格,變恪守道統(tǒng)為經(jīng)世濟用。不說康梁、孫中山那一輩人的老皇歷,現(xiàn)代史上,從先進機械、鐵路、航空技術(shù)、西式醫(yī)院、醫(yī)療技術(shù)、學(xué)校到新聞報刊莫不如是。廣州火車站的白馬商場長年四季都擠滿了全國各地來進貨的人,連虎門、南海這種小地方都能搞起規(guī)模盛大的模特大賽;廣東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像拔節(jié)一樣飛速生長,實行“三來一補”等策略賺得盤滿缽滿,多少年之后,江浙一帶才把這種體制發(fā)揚光大;廣東流行樂壇上世紀(jì)90年代率先出現(xiàn)簽約歌手制,推出了毛寧、楊鈺瑩、李春波等當(dāng)紅炸子雞,北京等地才如夢初醒抄個不亦樂乎;作為一個被譏為“沒文化”偏于一隅的城市,廣州出了敢于言人所不敢言的《南方周末》,出了中國第一個報業(yè)集團廣州日報集團。
廣東方式第二式:
“食”觀念,務(wù)實,不談理想
廣東人素來喜歡吃。不僅體現(xiàn)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像樣一點的食肆里都可以看見人頭攢攢地在吃,也不僅體現(xiàn)在“天上飛的只有飛機不吃四條腿的只有桌子不吃”,以至于擔(dān)了挑起SARS的惡名;更體現(xiàn)在,廣東人把生活的意義簡化為“兩餐飯”。
比起1980年代的“工作”一詞,廣東人不喜歡那么中庸而騎墻;比起外來人口的“打工”一詞,廣東人也不愛那種“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還對未來充滿憧憬的調(diào)調(diào)。廣東人講究“嘆世界”,雖然廣東人有錢是出名的,可中國的百富榜里,廣東人的數(shù)目還比不上江浙,反正“長命功夫長命做”,錢是賺不完的,只要吃得好、過得舒坦就可以了。
在正統(tǒng)觀念中,事業(yè)是一個人高蹈的社會角色的旗幟,它承載著我們的社會地位、價值取向和革命理想。很少人會像廣東人一樣毫不在乎地暴露自己的形而下,不把事業(yè)當(dāng)作追求,而是當(dāng)作“休息45分鐘后接著玩”的上課時間。
廣東還有一個詞“揀工”。工作也當(dāng)作蘿卜白菜一樣挑挑揀揀,一看就是扒拉著手指在精打細算。在上世紀(jì)90年代初,廣東不少中專、職高的分數(shù)線比重點高中還高,皆因那時稍有一技之長的小青年太好找工作了,誰不想提前幾年直接賺錢呢。如此有教無類,廣東人天生就沒有階層觀念,反正大家都是為了兩口飯嘛。
廣東方式第三式:
“炒更”觀念,經(jīng)濟至上
“更”指的是夜晚,“炒更”原來指的是在工余時間兼職掙錢。很快,這個詞全國都用開了。這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大家天天盤著腿坐在機關(guān)里受窮,又不甘心才華在肚子里爛掉想出來折衷的辦法。
廣東的自然條件歷來惡劣,現(xiàn)實迫使他們必須開拓和進取,勇于創(chuàng)業(yè)。廣府民俗與生俱來的氣質(zhì)就是商品意識強,他們相信,誰財大誰就氣粗。歷史上,廣東最富的是廣府地區(qū),廣府最富是廣州地區(qū),廣州最富是西關(guān)地區(qū)。因此,所謂粵語,其實就是以廣州西關(guān)話(上下九、第十甫)為本的。如今,廣州越來越多人說普通話,甚至英語:皆因新區(qū)天河集中的眾多頂級寫字樓,都是外來人口,語言也只好向天河傾斜了?,F(xiàn)在,只有沒有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才講不好普通話。
炒更也不像前兩年普遍了,好好干好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比炒更更賺錢也更費神。
廣東方式第四式:
“霸”觀念,市井化
涼霸、浴霸、潔霸,也只有廣東的企業(yè)會給產(chǎn)品起這種蠻不講理的名字了,一看就知道是洗腳上田的農(nóng)夫。不過,“橋不怕舊,只要受”。叫法是否老土是否庸俗不要緊,他們的定位又不是文化人、小資,反正珠三角農(nóng)民巨有錢,消費能力非常強,這批目標(biāo)受眾喜歡就行了。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給奶茶更名為形象的“波霸奶茶”,讓人浮想聯(lián)翩,一點都不介意自己赤裸裸的庸俗化。
廣東方式第五式:
“飲勝”觀念,討口彩愛迷信
干杯叫飲勝,因為水為財,“干”則財走,不吉;豬血叫豬紅,因“血”有血光之災(zāi),不吉;豬舌叫豬利,因“舌”與“蝕”廣州話同音,不吉;歷書叫通勝,諱“輸”,改為“勝”;空屋叫“吉屋”忌諱“兇”,改為“吉”。廣東人愛吃生菜、發(fā)菜、蠔豉,就是因為生財、發(fā)財、好事的諧音讓這些味道平平的小菜雞犬升天的。
廣東人迷信,但凡商鋪全都供財神,但凡舊式人家全都供觀音,還有金花娘娘、天妃娘娘等眾多神怪。走在西關(guān),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有人在上香有人在燒紙錢。在香港,佛誕節(jié)還是法定假期。
廣東人其實很傳統(tǒng),他們信奮斗信勤力,也信命。房子動工之前,必然會找風(fēng)水先生,貝聿銘也坦言設(shè)計香港中銀大廈時考慮了風(fēng)水問題。前亞洲第一高樓廣州中信大廈邊上,有一幢裝修豪華的大廈,任兩邊食肆旺得要排隊它始終是個黑洞一樣的空城,就是因為傳說中它剛好坐落在煞位上。
廣東方式第六式:
“拍拖”觀念,愛情看得輕松
“拍拖”原指一艘?guī)恿Φ拇鸵凰覠o動力的船并排拖帶著航行,看起來就像男女手挽手地在大街上行走。后來指談戀愛。剛好契合廣東人把愛情當(dāng)作一種輕快的游戲。
“相睇”是傳統(tǒng)的廣東人的又一種戀愛方式。相看兩不厭的,就算對上了眼。廣東忝為“開放地區(qū)”,在男女關(guān)系上卻是除上海以外中國最保守的:他們實在,但不至于市儈;求安穩(wěn),但不甘心太庸常;不愛花巧,一夜情永遠成不了這里的主流,但男人比哪里都要受到更大的誘惑……平衡下來,這里的戀愛竟然變得很純粹,就是一對小戀人到處吃到處玩,一起享受一起happy?!拔溢娨饽恪?,就是廣東人全部的愛情表達方式了。愛情在廣東成不了一種信仰,也不是一個改變命運的砝碼。這種輕淺之愛,與生活品質(zhì)有關(guān),與靈魂無關(guān)。
廣東方式第七式:
“我明”觀念,惜言如金,不尚空談
許多詞語在普通話中是雙音節(jié)的,在廣州話中則縮為單音節(jié)?!拔颐鳌本褪恰拔颐靼住薄m-灰塵,眼-眼睛,嚇-嚇唬,相-相片,睬-理睬,蟻-螞蟻,蟹-螃蟹。而一些虛詞上就省得更狠了。只要不影響理解,能省則省。如:百二是一百二十,萬七是一萬七千,“這輛車很漂亮”說成是“架車好靚”?!澳菆龌饟錅缌藳]有?”則成了“場火熄未?”廣東人不喜歡虛文假飾,但求經(jīng)濟,連口水都不愿意浪費。對于講話滔滔不絕卻不著邊際的人,廣東人稱之為“口水多過茶”。
廣東方式第八式:
“甫士”觀念,積極接納外來文化
麥兜有個朋友叫麥嘜,這個“嘜”多少中文系的人都讀不出來。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中文。廣東人早已習(xí)慣用嘜來代替mark,習(xí)慣了“鷹嘜”,習(xí)慣了“認住呢只嘜,買有保證。”
廣東跟西人的接觸早,又毗鄰香港,愛學(xué)“香蕉人”中英文摻雜的習(xí)慣,后來甚至不知字從何而來?!袄小?、“拉女”什么意思?原來是最小的兒子或女兒,這個拉字就是英文Last。桑拿是sauna,甫士是pose,菲林是film,蓋世太保是Gestap,奶昔是milk shake,冷衫來自法語的laine,還有嘉年華會carnival,士多啤梨strawberry,蛋撻tart……
廣東方式第九式:
“水貨”觀念,水文化性格
廣東地勢平坦、河汊交錯、氣溫適度、雨量充足,形成一種水文化的性格。不清楚這點,你就不明白他們?yōu)楹伟鸯覝暈樯钭罡呦硎埽褯霾枰暈榘伟俨〉牧妓帯?/p>
廣東人將所有水陸交通道路習(xí)慣稱為“水路”。就像ship作為“運輸”解時,絕不僅指船運一樣。他們又把水陸路費或運費通稱為“水費”。水貨,也成了泛指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出口的貨物。
交通便利能生財,引伸而來,廣州人就喜歡用水比喻錢財。廣府文化就是一種水文化,“有水便有財”的觀念一早深入民心。
廣東方式第十式:
“傾偈”觀念,重傳統(tǒng)
只有廣東人仍然用“頸”來指脖子,用“鑊”來指鍋,用“企”來指站,用“朝”來指早,用“晏”來指晚,說“慳”而不說節(jié)省,說“銀子”而不說錢幣,說“卒之”而不說最后,說“于是乎”而不說于是……這些現(xiàn)代廣州話中的意義、用法與許多與古漢語一致,讀音也與古漢語語音接近。
粵語保留古音古字歷史,遠較普通話悠久,而且,廣州話日常用語中大量保留了唐以前的文言用語。例如“得閑”一詞早見于屈原《九歌·山鬼》:“君思我兮不得閑”;“睇”一詞東漢揚雄編的《方言》一書就已收入;傾偈,則用了中古時“傾談”、“兩心以外無人知”的意思?;浾Z的“入聲”韻尾,與《廣韻》的中古漢語是一脈相承的,而普通話的“入聲”韻尾已全部消失。用粵語念唐詩遠比用普通話念起來要押韻、更鏗鏘有力。明快、簡潔、抑揚頓挫就是廣州話的最大特點,如果是女孩說起廣東話,更像是唱歌。
廣東是中國保留最多舊習(xí)俗舊傳統(tǒng)的地方。廣東人重視大家庭,人情味濃,廣東對婚嫁喜喪的禮節(jié)格外較真,廣東人會有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大男子主義的觀念,廣東人迷信講因果報應(yīng),廣東人對待過清明中秋上元中元節(jié)比誰都要誠懇……
可是,廣東又是一個講究實際不理虛儀的地方。他們敢于除舊迎新,對于外來的語言、文化、管理方法甚至制度,接受得比誰都快。
(轉(zhuǎn)載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