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那天下午,和單位幾個同事在一起閑聊。一個同事說,路邊有一家新開張的館子賣兔肉湯鍋,味道不錯。這同事還帶著歉意說:“來單位這么多年了,還沒請大家好好吃一頓飯,改天一定請你們?nèi)L一嘗,多諒解啊?!?/p>
沒想到,他的邀請,竟成了留給我們的遺言。一天晚上他出去跑步健身,回家突發(fā)心肌梗塞,在去醫(yī)院的路上,捂著胸口輕聲喊難受的他,就別離了這個世界。在寫給他的悼詞中,是我們無盡的追思。這才發(fā)現(xiàn),朝夕相處的10多年歲月,他是多么好的一個人啊,在一幢大樓里工作,在一個單位的伙食團里吃相同的飯菜……有一次,我們一同出差,在小旅館里,同事向我談起過他的家庭。他癱瘓在床的母親需要長期吃藥和護理,妻子也多病,全家就靠他一個人撐起。才知道平時他為啥顯得有些吝嗇,一雙破了洞的襪子也要縫一縫,一支牙膏也要擠了又擠。走進他的家,我們才發(fā)現(xiàn),他的那些吝嗇,那些節(jié)儉,那些舍不得丟掉一張舊報紙的行為,其實是一個男人默默無言的美德,是對家庭的責任和擔當。
一個親友、一個同事,乃至一個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人,一旦離開這個世界,為什么會牽惹起我們內(nèi)心最柔軟的那根弦?讓我們一瞬間感到,死亡不再是抽象的,死亡不再是遙遠的,它近在咫尺。難怪一個人說過,在這世上,每一個人的離開,都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縮小。就像一座孤島,孤島的漂流,也是世界版圖的遞減。
一個人的離去,有時也讓我們原諒了那人身上的所有缺點和缺陷。一個人來到世間,是來修行的,好多人并沒有修行圓滿就撒手而去。一個人的離去,讓更多的人有了時間反省自己,什么是該珍惜的,什么是該堅持的,什么是該忽略的,什么是該妥協(xié)的。
一個老軍人曾經(jīng)告訴過我,他對死亡的感受就是,和死亡保持1米的距離,是因為他要堅持戰(zhàn)斗,活著回家。而今他已活到了快90歲,望著他長長的白色壽眉,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和死亡保持這樣一個觸手可及的距離,是不是讓我們更珍惜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