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朝鳳 孫旭雙
【摘 要】 目的 探討臨終關懷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作用。方法 對72例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實施臨終關懷,并比較分析實施前后換的行為言語得分,同時計算實施后患者的情緒可控制率。結果 經過治療及臨終關懷后,言語評估總體得分高達100.80分,平均行為言語得分為1.40分,臨終關懷后行為言語得分明顯高于臨終關懷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終關懷能夠明顯改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態(tài)度,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臨終關懷 惡性腫瘤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 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9-0326-0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日益惡劣和社會生存壓力的逐漸增加,我國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對于這些患者而言,人們不但僅僅希望延長生存期,而越來越多地要求提高生活質量。因此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對某醫(yī)院收治的72例晚期惡性腫瘤患者, 實施臨終關懷,包括生理、心理和生命倫理等幾個方面的關懷,同時由護理評估并記錄患者臨終關懷前后的行為言語,并進行比較分析以此來分析臨終關懷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重要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組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經病理學確診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72例,均為接受臨終關懷的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39例;年齡27~82歲,中位年齡59歲;腫瘤類型:肺癌21例,肝癌17例,直腸癌10例,卵巢癌9例,宮頸癌5例,胰腺癌5例,食管癌5例;患者病程10~81個月,中位病程37個月;住院時間:10~187d,中位住院時間39d;文化程度:文盲15例,小學10例,中學23例,大學及以上25例。
1.2 行為言語得分評估方法
參考文獻進行評估,4分:患者情緒積極樂觀,可以聽到其笑聲;3分:患者情緒樂觀,面帶笑容;2分:情緒心態(tài)平和,有自我封閉傾向,不愿與外界交流;1分:情緒心態(tài)基本平和,拒絕與外界交流,并且偶爾有自殺言語;0分:情緒低落,經常出現自殺言語;-1分:情緒很低落,高頻率出現自殺言語,甚至偶爾有自殺企圖和自殺行為;-2分:情緒極其低落,自殺企圖或自殺行為極其頻繁。
1.3 臨終關懷
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首先要提供良好的飲食護理、治療相關護理、普通心理護理、疼痛護理等,并且保持患者病房環(huán)境的安靜、清潔。同時,由于這些患者已經處于臨終前的最后階段,醫(yī)護人員還要進行臨終關懷方面的護理。
1.3.1 生理方面的臨終關懷
首先醫(yī)生給予減輕患者疼痛等不適感的藥物或臨床處理,同時由護理人員給予按摩、熱敷、冷敷、談話交流等使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分散。另外,由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大多喪失,護理人員應當定期為其擦拭身體,更換被褥、衣物等,及時清理患者的排泄物,保持患者自身的干凈、整潔。飲食上,大多數患者由于放療、化療,甚至生物治療等的極大毒副反應而進食困難,因此,醫(yī)護人員應當與患者家屬共同制定一個既能提高患者營養(yǎng),又能符合患者進食習慣的飲食計劃。
1.3.2 心理方面的臨終關懷
以往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護理,大多僅僅注重其生理方面的護理,而不注重其心理方面的護理,包括臨終關懷也是這樣。而對于大多數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由于長期忍受惡性腫瘤本身所帶來的痛苦以及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的毒副反應,患者大多會出現恐懼、抑郁、焦慮、甚至狂躁、憤怒等情緒。對于醫(yī)護人員,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異常情緒,應當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發(fā)揮患者自身的主觀性,使其與病魔抗爭的信心增強,從而從根本上接觸其心理上的苦悶。具體而言,醫(yī)護人員應當通過藝術的溝通技巧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建立互信關系,使其參與到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行為當中。
1.3.3 生命倫理方面的臨終關懷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最終會走向生命的終點,因此,對于,每個人其生命都是非??少F的,應當保持其臨終前的尊嚴。生命倫理方面的臨終關懷需要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甚至是社會輿論和媒體的大力宣傳。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而言,由于受到疾病本身和治療所帶來的毒副反應的雙重折磨,生活自理能力喪失,其臨終關懷顯得更為重要。從醫(yī)護人員這一方面來講,應當加強業(yè)務能力學習,提高其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從而能更好地為這些患者進行臨終關懷,使其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死亡,提高臨終前的生活質量,實現最后的人生價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結果入組的72例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情緒可控制率高達95.8%(69/72)。入院前行為言語評估總體得分23.04分,平均行為言語評估得分僅為0.32分;經過治療及臨終關懷后,言語評估總體得分高達100.80分,平均行為言語得分為1.40分,臨終關懷后行為言語得分明顯高于臨終關懷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討論
臨終關懷是醫(yī)生、護理人員或其他自愿者對生命即將結束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實施的一種生理、心理及生命倫理等方面的輔助治療措施以及對其家屬的心理安慰,主要強調不但要延長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而且更要提高其臨終前的生活質量,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死亡,同時減輕患者家屬的悲痛心情。臨終關懷是近年來提出以減輕患者臨終前生理、心理痛苦為目的的一門科學,可以由醫(yī)生、護理人員或其他自愿者進行,這既是醫(yī)護人員的責任,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廣大的社會輿論和媒體也應當進行臨床關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而言,重點在于減輕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其保持生命最后階段做人的尊嚴,實現最后的價值,而不僅僅以延長生存期為目的。本組72例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經過良好的臨終關懷的實施,情緒可控制率高達95.8%,言語評估得分也較入院前增加。這些提示臨終關懷能夠明顯改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態(tài)度,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董少梅.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護理體會.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7(30):193-194.
[2]仇蓉.臨終關懷對改善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6):59-60.
[3]羅倩,嚴華.惡性腫瘤晚期患者臨終關懷重要性分析.吉林醫(yī)學,2012,33(24):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