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苾茜
傳統(tǒng)語文基礎知識多為“死記硬背”法,這種方法盡管在過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卻抹殺了學生的思考力,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成為了一攤“死水”,學生也喪失了對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興趣。語文基礎知識面臨著一個新的改革,為此筆者以《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為例,針對當前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內(nèi)容板塊之一的文學常識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中學語文文學常識的教學主要是了解課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等知識,主要為講述引導法。講述導讀法即講述、解釋、引導學生認識和獲得語文知識的方法。有些知識是學生自學不能完全理解的,比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介紹馬克思是飲譽世界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他以畢生精力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生活,并將繼續(xù)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關于“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這對于中學生來說就是一個比較難以理解的詞語,此時就適合運用講述導讀法。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講中導,導中讀
要明確講解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途徑獲得新知,而不是簡單地直接傳授知識。例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如果教師直接按書來讀“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包括三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僅僅是“講”和“讀”卻沒達到“講中導,導中讀”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有關馬克思的重要作品比如《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等一些作品中的觀點并聯(lián)系實際來理解做到在講解中有引導,在引導中啟發(fā)學生去讀,去思考。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概括馬克思的偉大功績時也不能憑借自己的感性認識去評價,而是應該教導學生學會研讀課文,在讀的基礎上概括出自己的理解。
2.抓要害,針對性
要選擇講解的時機,必須在學生自學以后未能甚解而又要求甚解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抓住難點來講解。又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教學目的并不是要求把馬克思的所有作品都要詳細羅列出來進行講解,而是有針對性的選取一些著作進行略講,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還有部分教師在介紹作者簡介時從出生到去世把作者的生平詳細的介紹了一遍,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不但浪費時間而且課堂學習效率也不高,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把重點放在與課文相關的背景介紹上。
3.科學性,可接受性
教師講解知識時應保證知識的正確無誤和深淺適度。部分教師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教學中,在介紹作者有關作品時重點選擇了講述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一味地向?qū)W生灌輸“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史”、“剩余價值”等,而對于大部分當代中學生來說《資本論》是一部陌生的著作,課堂上要學生掌握什么是“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史”、什么是“剩余價值”這顯然是不科學的,而且學生也無法接受。
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于“文學常識”的學習也并不是只有講解導述法,它只是眾多方法中常用的一種,但無論何種教學方法都要做到講中導,導中讀,善于抓要害,富有針對性而且要具有科學性和可接受性。
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方法千千萬萬,以上是筆者就《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為例,提出的關于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改革的一些小小建議。新課改下語文基礎知識在中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仍然占據(jù)著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基礎知識被扭曲和淡化的今天,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只有打好語文基礎知識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廣西容縣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