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浙江省進出口貿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

    2014-05-23 18:14:21林宗園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4年9期
    關鍵詞:勞動生產率浙江貿易

    林宗園

    [提要]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的進出口行業(yè)獲得了長足發(fā)展。作為中國進出口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的浙江省,在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作為重要的支柱性產業(yè),浙江省的機電行業(yè)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中國整體的進出口發(fā)展和浙江的進出口貿易,尤其是機電行業(yè)的進出口貿易進行分析和探討,在此基礎上,分析和初步歸納浙江省的進出口貿易對勞動生產率影響之間的關系模型,從而得出維持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加快技術改革進步、降低關稅等建議。

    關鍵詞:貿易;浙江;機電進出口;勞動生產率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浙江省進出口貿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研究——基于機電行業(yè)角度

    收錄日期:2014年2月26日

    一、緒論

    2013年,全年我國GDP達到568,845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56,957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49,684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yè)增加值262,204億元,增長8.3%。第一產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0%,第二產業(yè)增加值比重為46.1%,第三產業(yè)增加值比重為43.9%,顯示了我國第二產業(yè)仍舊在國民經濟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作為拉動GDP的“三駕馬車”之一,進出口貿易一直在中國GDP的高速增長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中國貨物的進出口總額從2009年度的22,075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度的41,600億美元,5年之間,年均增長率為17.69%。

    其中,2013年度出口為22,096億美元,增長7.9%;進口為19,504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為2,592億美元,與2012年相比較,同比增加289億美元。

    在2013年度,中國的最大進出口貿易地區(qū)為歐盟地區(qū),出口額同比增長率為1.1%,進口額比上年增長了3.7%。貿易額排名第二位的是美國,以下依次為東盟、香港、日本、韓國、臺灣地區(qū)、俄羅斯、印度等國家或者地區(qū)。

    因此,進出口貿易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進出口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的機電行業(yè),2013年度中國機電產品進口為12,652億美元,同比增長7.3%,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為6,603億美元,同比增長9.8%;機電產品進口為8,400億美元,同比增長7.3%,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為5,582億美元,同比增長10.1%。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占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50.61%。因此,作為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支柱性行業(yè),機電行業(yè)進出口的發(fā)展,直接推動著中國進出口整體的發(fā)展,進而促使中國的經濟高速前進。作為中國機電行業(yè)具有代表性的區(qū)域,浙江省的機電行業(yè)進出口在中國整體的進出口行業(yè)中具有鮮明的典型性。當前,浙江省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yè)上千家,這些機電企業(yè)為浙江省的機電進出口行業(yè),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持。

    二、浙江省機電產品進出口貿易現(xiàn)狀

    目前,浙江省的機電產品出口取得了飛速發(fā)展,機電產品出口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為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和全省外貿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浙江省是我國汽車零部件、五金制品等重要供貨省份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已初步形成了較強的整體市場優(yōu)勢。機電產品的出口額由2004年的217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791億美元,7年間,平均每年增長率為37.8%。目前,已成為浙江省的第一大類出口產品,出口金額近800億美元,占浙江全省出口比重為43.85%。

    浙江省的機電產品進口額也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100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63億美元,在這7年中,年均增長率為5.5%。機電產品占進口總值的比率,由2004年的37.03%降至2010年的22.32%。這一方面是由于2001年中國剛加入WTO,外資的FDI對浙江省的機電行業(yè)的進口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另一方面浙江省的機電產品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無法滿足國外客戶的需求,進而機電產品占進口總值的比率很大。隨著中國加入WTO后,外資的FDI降低,以及浙江省機電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對機電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少,因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電產品占進口總值的比率逐步降低。

    隨著浙江省機電產品的出口不斷增加,以及進口的相對減少,浙江省整體進出口總值由2004年的852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535億美元,同期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值由317億美元增加到954億美元,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值在浙江省進出口總值的比率維持在35%~40%之間波動。

    在2004~2010年期間,浙江省機電產品進出口總值占整體進出口總值的比率,一直趨于穩(wěn)定,這一方面是進口數(shù)量的降低和出口的大幅度增加,對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浙江省整體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進出口的健康運行,因而機電產品占比處于比較平和的變化過程。

    當前,浙江省的機電產品進出口具有以下特征:

    (一)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量不斷增加,龍頭地位明顯。從2004年浙江省的機電產品出口額首次突破200億美元之后,2003年浙江省的機電產品出口額超過了300億美元,全年出口額達302.6億美元,直至2009年,每年上一個100億美元的臺階,直到2008年的680億美元。2009年由于2008年末的金融危機,造成了2009年度的機電產品出口減少了130億美元,隨著經濟的復蘇,2010年度浙江省機電產品的出口額由550億美元直接提升到2010年度的791億美元。機電產品的出口增長率一直高于浙江省外貿出口增幅,其在進出口中所占的龍頭地位更加明顯。

    同期,浙江省的機電產品總值,由2004年的317億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395億美元,在2006年,跨越到547億美元,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影響下,2009年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值為674億美元,隨著經濟的好轉,2010年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值達到954億美元。與此同時,機電產品和浙江省進出口總值一起波動,隨著經濟的好壞而進出口總值進行變化。但是,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值一直占浙江省進出口總值的40%左右。機電產業(yè)的龍頭地位在進出口中非常明顯。

    (二)機電產品不斷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成果明顯。2006~2010年,浙江省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值中,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總值由2006年的169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237億美元,年均增長8.02%。同時,高新技術產品在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值中,占比在25%左右。

    高新技術產品的高占比率對于浙江省的機電行業(yè)的行業(yè)優(yōu)化、產品升級提供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于浙江省全省的各個行業(yè)的產業(yè)結構升級,產業(yè)鏈的拉長和優(yōu)化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三)民營企業(y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迅速的地區(qū)之一,浙江省的民營企業(yè)在機電行業(yè)的進出口貿易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浙江省高速發(fā)展的進出口行業(yè)中,私營企業(yè)在進出口的占比重呈現(xiàn)出直線上升的趨勢,由2004年的21.72%,直線上升到2010年的45.73%,占據(jù)了浙江省機電行業(yè)進出口總值的“半壁江山”,顯示出其極強的生命力。

    三、進出口貿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的今天,隨著中國成為WTO的成員國之一,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在當今自由貿易愈來愈發(fā)達的今天,愈發(fā)重要。

    在企業(yè)的生產過程中,企業(yè)需要投入的總成本TC,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變動成本VC,以及生產前期所投入的固定成本FC??偝杀究梢员硎緸椋?/p>

    TC=VC+FC (1)

    在企業(yè)進行生產后,企業(yè)的總收益TR為企業(yè)的銷售收入減去企業(yè)的總成本,銷售收入為單價P和數(shù)量Q之乘積。企業(yè)的收益表示如下:

    TR=P×Q-TC (2)

    將(1)帶入(2),可得:

    TR=P×Q-VC-FC (3)

    用TFP來作為企業(yè)生產率的變量,因為TFP只是反映企業(yè)剔除資本、勞動要素后的技術創(chuàng)新等技術進步因素對生產率的影響部分,但事實上,在發(fā)展中國家企業(yè)的生產率的提升中,這主要是與其投入使用的生產裝備的資本規(guī)模有關,因此用TFP來衡量企業(yè)生產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由于資本要素對企業(yè)生產率具有明顯的影響,利用單要素來計算即用K/L來代替TFP來反映企業(yè)生產率的大小。其中,K表示的是企業(yè)當年企業(yè)固定資產凈額,L表示的是企業(yè)的職工總人數(shù)。即:

    TFP=K/L (4)

    由于勞動生產率與勞動者息息相關,因此勞動者的薪水問題直接影響著勞動者的生產效率,進而直接影響著進出口貿易的結果。工資的快速上升和人民幣的升值,理論上應該引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貿易收支順差的減少。在現(xiàn)實經濟中,也反映了勞動生產率與工資的這一聯(lián)系,發(fā)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遠遠高于發(fā)展中國家,因此發(fā)達國家的工資水平也遠遠高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工資水平。

    因此,若不同國家之間的工資水平能夠完全反映勞動生產率的差異,那么這些國家生產同類產品的單位產品勞動力成本將會相等,其產品的競爭力也會相等。這一狀況意味著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優(yōu)勢可以完全消除掉高工資所帶來的劣勢。因而,低工資國家無法享受低工資競爭優(yōu)勢。但是,由于特殊的經濟環(huán)境,將會使工資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增長之間出現(xiàn)偏離的現(xiàn)象,這一偏離不僅會影響到一國經濟的對外競爭能力,而且還會影響其經常收支的變化。

    在實際工作中,勞動生產率和工資的變動都會影響到勞動力成本的變化。因此,當勞動生產率的上升速度超過工資的上升速度時,那么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會出現(xiàn)下降趨勢,與此相對應,該國的對外競爭力會相應上升。反之,如果工資的上升速度超過勞動生產率的上升速度,其結果是,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會有所上升,該國的對外競爭力會相應出現(xiàn)下降趨勢。另外,當工資和勞動生產率保持同步變化的時候,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不發(fā)生變化,因而該國的對外競爭力也不發(fā)生變化。因此,勞動生產率的上升會引起企業(yè)利潤的上升,這將促使企業(yè)擴大生產規(guī)模,在充分就業(yè)的狀態(tài)下,這一調整將促使工資的增長,只有在工資的增長速度趕上勞動生產率的上升速度時,超額利潤才會消失,企業(yè)才會停止擴大生產,這意味著工資的上升幅度必然等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幅度。

    首先,假定工資與勞動生產率變化對單位產品勞動力成本的影響。我們定義勞動生產率為工人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Q。通常,勞動生產率越高,工人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就越多。如果假設工人在一定時期內的工資保持不變,在這一狀況下,工人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越多,每個產品包含的勞動力成本就越低,這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上升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如果我們做出相反的假設,假定勞動生產率不發(fā)生變化,即單位時間內的產品生產數(shù)量保持不變,在這一狀況下,工資的上升必然會提高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因此,勞動生產率和工資對單位產品勞動力成本的影響公式表示如下:

    L=W/Q (5)

    其中,L為單位產品勞動力成本,W為單位時間內的工資,Q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即勞動生產率。即代入(4),(5)中可得:

    Q=TFP=K/L (6)

    聯(lián)解(5)、(6),得:

    L=W/TFP (7)

    即:TFP=W/L (8)

    另VC=W×t+j (9)

    其中,t為員工工作時間,j為其他費用(在本模型中,為了簡便,j為變動成本中,除員工工資之外的其他費用的簡略)。

    同時,由于勞動生產率的狀況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決定的。決定勞動生產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程度;生產過程的組織和管理;生產資料的規(guī)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在模型的建立過程中,我們選擇平均技術效率(TE)、平均純技術效率(PTE)、平均規(guī)模效率(SE),其中TE=PTE×SE。各項指數(shù)值在0和1之間,1為最大值,表示處于最佳情況,0為最小值,表示出于最差狀態(tài)。在本案例中,中國的社會生產率為Q,即:

    Q=TE=PTE×SE (10)

    聯(lián)解(9)、(10),得:

    TFP=PTE×SE (11)

    美國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1911)提出了一個關于貨幣流通量(貨幣供給)與整個經濟體的支出總量(最終產品和勞務的交易量)之間關系的交易方程,即著名的“費雪交易方程式”:

    MV=PQ (12)

    其中,M代表流通中的貨幣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的價格水平,Q代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實際交易量。

    劍橋方程式為:

    M=KY (13)

    式中,M代表一國的貨幣供應量,Y代表實際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K代表國民手中的貨幣量與以貨幣計算的國民收入之間的比例常數(shù)。

    綜合(12)式和(13)式,可以得到:

    KYV=PQ (14)

    Q=KYV/P (15)

    即該式表明,產品數(shù)量與國民生產總值、國民貨幣存量比例、流通速度成正比,與物價水平成反比。

    假定進出口總額Y與國民生產總值X1,關稅總額X2,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X3的關系為:

    Yi=α0+β1X1i+β2X2i+β3X3i+ui (16)

    其中,Yi為平均進出口總額,X1i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X2i為年關稅總額,X3i為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ui為誤差。

    將(16)帶入(15),即:

    Q=KV(Yi-α0-β2X2i-β3X3i)/β1 (17)

    將(16)帶入(3)中,可以得到數(shù)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

    TR=P×Q-VC-FC=P×KV(Yi-α0-β2X2i-β3X3i)/β1-VC-FC (18)

    將(9)帶入(18),可以得到:

    TR =P×Q-VC-FC =P×KV(Yi-α0-β2X2i-β3X3i)/β1-VC-FC=P×KV(Yi-α0-β2X2i-β3X3i)/β1-W×t-j-FC (19)

    對(19)進行公式化解,可得:

    W=■

    (20)

    聯(lián)解(8)、(11)、(20),可得到勞動生產率和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

    TFP=PTE×SE

    =■

    (21)

    即表明,勞動生產率和勞動人數(shù)、勞動時間成反比,勞動生產率和總收益、產品價格、貨幣流動速率、國民生產總值、關稅總額、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固定投資、除工資支付外的其他變動成本成正比。

    四、建議

    在比較優(yōu)勢還沒有真正轉變,其他優(yōu)勢還沒有確立的情況下,勞動力成本仍然是中國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為了在日益競爭激烈的進出口市場占據(jù)更大的市場份額:

    第一,維持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這種維持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并不是要求限制工人薪水的上漲,而是要使薪水的上漲不快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為了保持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重點不應該是控制薪水的上漲,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

    第二,技術改革進步。為了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推動技術進步。通過技術進步,一方面可以保持和提高現(xiàn)有出口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產業(yè)結構的升級,促使比較優(yōu)勢的轉變。但是,總體上,技術進步的重點應當放在現(xiàn)有產業(yè)的提升上,而不是大跨步的飛躍。

    第三,降低出口關稅。降低了出口關稅,將提高貨幣的流通速度,增加國民生產總值。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yè)的財務負擔,促使企業(yè)將結余下來的準備繳納關稅的錢投入到生產當中作為變動成本;另一方面將促使企業(yè)自身的產業(yè)結構升級,進而減少勞動工人的數(shù)量,提高工人的勞動質量,進而提高產品的價格,獲得更多的收益,從而企業(yè)主投入更多的固定成本。這將極大地推動和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第四,提高勞動者素質。在總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下,勞動者素質未得到充分的釋放的前提下,提高現(xiàn)有產業(yè)的技術水平,培訓現(xiàn)有勞動者的技能技藝,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更重要、更迫切的要求。只有勞動者的素質提高了,產業(yè)的技術水平上去了,勞動生產率才能不斷提高,產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優(yōu)勢,從而獲得更大的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浙江統(tǒng)計局.http://www.zj.stats.gov.cn/col/col48/index.html.

    [2]張亞萍.中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的國際比較——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前景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6.

    [3]毛日升.中國制造業(yè)貿易競爭力及其決定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6.8.

    [4]徐同道.勞工標準對我國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9.7.

    [5]周申,楊紅彥.經濟開放條件下勞動力市場靈活性與內資企業(yè)勞動生產率——基于中國省市和行業(yè)數(shù)據(jù)的經驗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3.

    [6]李應振,李玉舉.勞動生產率和貿易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1.2.

    [7]高凌云,王洛林.進口貿易與工業(yè)行業(yè)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學(季刊),2010.2.

    [8]張興.基于VAR模型的中日貿易與日本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6.

    Q=TE=PTE×SE (10)

    聯(lián)解(9)、(10),得:

    TFP=PTE×SE (11)

    美國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1911)提出了一個關于貨幣流通量(貨幣供給)與整個經濟體的支出總量(最終產品和勞務的交易量)之間關系的交易方程,即著名的“費雪交易方程式”:

    MV=PQ (12)

    其中,M代表流通中的貨幣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的價格水平,Q代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實際交易量。

    劍橋方程式為:

    M=KY (13)

    式中,M代表一國的貨幣供應量,Y代表實際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K代表國民手中的貨幣量與以貨幣計算的國民收入之間的比例常數(shù)。

    綜合(12)式和(13)式,可以得到:

    KYV=PQ (14)

    Q=KYV/P (15)

    即該式表明,產品數(shù)量與國民生產總值、國民貨幣存量比例、流通速度成正比,與物價水平成反比。

    假定進出口總額Y與國民生產總值X1,關稅總額X2,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X3的關系為:

    Yi=α0+β1X1i+β2X2i+β3X3i+ui (16)

    其中,Yi為平均進出口總額,X1i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X2i為年關稅總額,X3i為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ui為誤差。

    將(16)帶入(15),即:

    Q=KV(Yi-α0-β2X2i-β3X3i)/β1 (17)

    將(16)帶入(3)中,可以得到數(shù)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

    TR=P×Q-VC-FC=P×KV(Yi-α0-β2X2i-β3X3i)/β1-VC-FC (18)

    將(9)帶入(18),可以得到:

    TR =P×Q-VC-FC =P×KV(Yi-α0-β2X2i-β3X3i)/β1-VC-FC=P×KV(Yi-α0-β2X2i-β3X3i)/β1-W×t-j-FC (19)

    對(19)進行公式化解,可得:

    W=■

    (20)

    聯(lián)解(8)、(11)、(20),可得到勞動生產率和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

    TFP=PTE×SE

    =■

    (21)

    即表明,勞動生產率和勞動人數(shù)、勞動時間成反比,勞動生產率和總收益、產品價格、貨幣流動速率、國民生產總值、關稅總額、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固定投資、除工資支付外的其他變動成本成正比。

    四、建議

    在比較優(yōu)勢還沒有真正轉變,其他優(yōu)勢還沒有確立的情況下,勞動力成本仍然是中國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為了在日益競爭激烈的進出口市場占據(jù)更大的市場份額:

    第一,維持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這種維持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并不是要求限制工人薪水的上漲,而是要使薪水的上漲不快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為了保持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重點不應該是控制薪水的上漲,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

    第二,技術改革進步。為了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推動技術進步。通過技術進步,一方面可以保持和提高現(xiàn)有出口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產業(yè)結構的升級,促使比較優(yōu)勢的轉變。但是,總體上,技術進步的重點應當放在現(xiàn)有產業(yè)的提升上,而不是大跨步的飛躍。

    第三,降低出口關稅。降低了出口關稅,將提高貨幣的流通速度,增加國民生產總值。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yè)的財務負擔,促使企業(yè)將結余下來的準備繳納關稅的錢投入到生產當中作為變動成本;另一方面將促使企業(yè)自身的產業(yè)結構升級,進而減少勞動工人的數(shù)量,提高工人的勞動質量,進而提高產品的價格,獲得更多的收益,從而企業(yè)主投入更多的固定成本。這將極大地推動和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第四,提高勞動者素質。在總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下,勞動者素質未得到充分的釋放的前提下,提高現(xiàn)有產業(yè)的技術水平,培訓現(xiàn)有勞動者的技能技藝,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更重要、更迫切的要求。只有勞動者的素質提高了,產業(yè)的技術水平上去了,勞動生產率才能不斷提高,產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優(yōu)勢,從而獲得更大的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浙江統(tǒng)計局.http://www.zj.stats.gov.cn/col/col48/index.html.

    [2]張亞萍.中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的國際比較——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前景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6.

    [3]毛日升.中國制造業(yè)貿易競爭力及其決定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6.8.

    [4]徐同道.勞工標準對我國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9.7.

    [5]周申,楊紅彥.經濟開放條件下勞動力市場靈活性與內資企業(yè)勞動生產率——基于中國省市和行業(yè)數(shù)據(jù)的經驗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3.

    [6]李應振,李玉舉.勞動生產率和貿易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1.2.

    [7]高凌云,王洛林.進口貿易與工業(yè)行業(yè)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學(季刊),2010.2.

    [8]張興.基于VAR模型的中日貿易與日本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6.

    Q=TE=PTE×SE (10)

    聯(lián)解(9)、(10),得:

    TFP=PTE×SE (11)

    美國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1911)提出了一個關于貨幣流通量(貨幣供給)與整個經濟體的支出總量(最終產品和勞務的交易量)之間關系的交易方程,即著名的“費雪交易方程式”:

    MV=PQ (12)

    其中,M代表流通中的貨幣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的價格水平,Q代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實際交易量。

    劍橋方程式為:

    M=KY (13)

    式中,M代表一國的貨幣供應量,Y代表實際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K代表國民手中的貨幣量與以貨幣計算的國民收入之間的比例常數(shù)。

    綜合(12)式和(13)式,可以得到:

    KYV=PQ (14)

    Q=KYV/P (15)

    即該式表明,產品數(shù)量與國民生產總值、國民貨幣存量比例、流通速度成正比,與物價水平成反比。

    假定進出口總額Y與國民生產總值X1,關稅總額X2,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X3的關系為:

    Yi=α0+β1X1i+β2X2i+β3X3i+ui (16)

    其中,Yi為平均進出口總額,X1i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X2i為年關稅總額,X3i為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ui為誤差。

    將(16)帶入(15),即:

    Q=KV(Yi-α0-β2X2i-β3X3i)/β1 (17)

    將(16)帶入(3)中,可以得到數(shù)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

    TR=P×Q-VC-FC=P×KV(Yi-α0-β2X2i-β3X3i)/β1-VC-FC (18)

    將(9)帶入(18),可以得到:

    TR =P×Q-VC-FC =P×KV(Yi-α0-β2X2i-β3X3i)/β1-VC-FC=P×KV(Yi-α0-β2X2i-β3X3i)/β1-W×t-j-FC (19)

    對(19)進行公式化解,可得:

    W=■

    (20)

    聯(lián)解(8)、(11)、(20),可得到勞動生產率和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

    TFP=PTE×SE

    =■

    (21)

    即表明,勞動生產率和勞動人數(shù)、勞動時間成反比,勞動生產率和總收益、產品價格、貨幣流動速率、國民生產總值、關稅總額、對外合作完成合同總額、固定投資、除工資支付外的其他變動成本成正比。

    四、建議

    在比較優(yōu)勢還沒有真正轉變,其他優(yōu)勢還沒有確立的情況下,勞動力成本仍然是中國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為了在日益競爭激烈的進出口市場占據(jù)更大的市場份額:

    第一,維持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這種維持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并不是要求限制工人薪水的上漲,而是要使薪水的上漲不快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為了保持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重點不應該是控制薪水的上漲,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

    第二,技術改革進步。為了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推動技術進步。通過技術進步,一方面可以保持和提高現(xiàn)有出口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產業(yè)結構的升級,促使比較優(yōu)勢的轉變。但是,總體上,技術進步的重點應當放在現(xiàn)有產業(yè)的提升上,而不是大跨步的飛躍。

    第三,降低出口關稅。降低了出口關稅,將提高貨幣的流通速度,增加國民生產總值。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yè)的財務負擔,促使企業(yè)將結余下來的準備繳納關稅的錢投入到生產當中作為變動成本;另一方面將促使企業(yè)自身的產業(yè)結構升級,進而減少勞動工人的數(shù)量,提高工人的勞動質量,進而提高產品的價格,獲得更多的收益,從而企業(yè)主投入更多的固定成本。這將極大地推動和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第四,提高勞動者素質。在總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下,勞動者素質未得到充分的釋放的前提下,提高現(xiàn)有產業(yè)的技術水平,培訓現(xiàn)有勞動者的技能技藝,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更重要、更迫切的要求。只有勞動者的素質提高了,產業(yè)的技術水平上去了,勞動生產率才能不斷提高,產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優(yōu)勢,從而獲得更大的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浙江統(tǒng)計局.http://www.zj.stats.gov.cn/col/col48/index.html.

    [2]張亞萍.中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的國際比較——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前景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6.

    [3]毛日升.中國制造業(yè)貿易競爭力及其決定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6.8.

    [4]徐同道.勞工標準對我國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9.7.

    [5]周申,楊紅彥.經濟開放條件下勞動力市場靈活性與內資企業(yè)勞動生產率——基于中國省市和行業(yè)數(shù)據(jù)的經驗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3.

    [6]李應振,李玉舉.勞動生產率和貿易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1.2.

    [7]高凌云,王洛林.進口貿易與工業(yè)行業(yè)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學(季刊),2010.2.

    [8]張興.基于VAR模型的中日貿易與日本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6.

    猜你喜歡
    勞動生產率浙江貿易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掃一掃閱覽浙江“助企八條”
    中國勞動生產率及其區(qū)域差異的時空演變*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中國外匯(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應該重視提高我國服務業(yè)勞動生產率
    貿易統(tǒng)計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雙下沉、兩提升”之路
    中國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7.4%
    貿易統(tǒng)計
    万宁市| 达州市| 池州市| 临夏县| 兴隆县| 淄博市| 平潭县| 灵丘县| 滕州市| 陆良县| 禄劝| 宣城市| 金湖县| 周口市| 佛学| 庆安县| 和田市| 日照市| 清河县| 鲜城| 黔南| 垣曲县| 吉木乃县| 舞钢市| 乐亭县| 启东市| 璧山县| 河东区| 平山县| 嘉义县| 顺昌县| 龙游县| 黑山县| 通道| 平原县| 张北县| 沙湾县| 桦川县| 铜鼓县| 潼南县|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