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重視運動和健康,已成為現代教育理念的一部分和人們的追求。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傳統(tǒng)課間操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但由于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工作復雜、涉及面廣,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谶@些原因,筆者就目前各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的現狀,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此共勉。
關鍵詞:大課間體育活動;興趣;創(chuàng)新;實效;管理;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61-02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體育藝術2+1項目”工程以及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重要舉措。體育大課間活動與傳統(tǒng)課間操相比,其活動時間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趣味性高。很多中小學因地制宜地開展起一些頗具特色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比如:現代舞、民族舞、武術操、體育游戲等。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增添了無數的樂趣,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集體,團結奮進的精神,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對發(fā)展學生體能,增進身體健康,消除腦力疲勞,減輕緊張的課堂壓力,提高學習效率,起著重要作用。
幾年來,各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各學校的開展情況并不均衡,在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F對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現象談以下幾點思考:
一、現狀分析
1、活動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
不少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項目與內容仍然比較單一,除了做廣播操就是跑操,雖然這兩個內容簡單、有效,但長年如一的內容,導致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在做操的時候有很多學生的動作不到位;跑操的時候,許多學生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逃避參加。即使有些學校的大課間比傳統(tǒng)課間操豐富了,有許多學生喜歡的游戲,但不與時俱進,不適時更換或者淘汰一些項目,學生玩多了,自然也缺乏新鮮感,從而導致對大課間活動失去興趣??梢哉f,這樣的大課間成為了學生的負擔,學生對缺乏變化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比較反感的。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一下,可以理解學生的做法,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變,或者內容幾年不更換,再好的東西學生也不會喜歡。學生每天面對的是同一個活動內容,這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學生興趣降低。
2、片面追求形式,活動缺乏實效
有些學校為了追求形式,讓大課間活動看起來整齊劃一,會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候安排如集體舞、太極操、健身操等一系列過于花俏的團體項目。筆者在觀摩某個學校的大課間活動時,看到所有學生都排列整齊,跟著音樂在抖空竹,并且將其按照動作的變化分為1—8節(jié),學生看起來都在動了,觀賞性也強了,但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都沒了,參與的學生也顯得輕松有余而強度不足,一節(jié)課下來運動時間和運動量都達不到。這樣的大課間確實很有特色,但試想如果音樂幾年都不換,動作做來做去都一個樣,學生一開始會很有興趣,也樂在其中,但是時間長了再美味的佳肴也會膩,大課間活動又會回到課間操的模式上去。有些教師在組織本班學生進行大課間活動時,安排的項目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素質差異,有的學生活動能力強,身體素質出眾,在帶頭活動,其他學生只能在其后面當看客;有的是三三兩兩,活動流于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興趣日漸衰退,許多學生成了項目設置的擺設或看客。
3、管理欠缺到位,考評不夠完善
一些學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機構,所組織的大課間活動隨意性強,沒有一個詳細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方案,一周的全校性或班級性活動有哪些內容、怎樣開展、以誰為主、哪些教師參與管理都不清楚。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考核評估上,各校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學校的檢查考評制度沒有落實,對活動質量、活動內容和模式、組織形式等方面都缺乏嚴格的要求和評價體系,這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課間體育活動前進的步伐,使得大課間活動停滯不前難以得到突破性發(fā)展。因此很多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也逐漸流于形式。
二、解決策略
1、變化形式,豐富內容
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開展好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關鍵,形式單一、內容單調枯燥必然制約著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fā)揮。因此改變原有的單一的集體活動形式為年級、班級、項目、場地等多種活動形式,進一步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是今后大課間體育活動改革的重點。大課間之所以與傳統(tǒng)課間操不一樣,就是因為學生對它的濃厚興趣與積極參與表現,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變,或者內容幾年不更換,再好的東西學生也不會喜歡。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比較強,過了一段時間對一件事就很容易失去興趣。因此,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需要從學生需求的角度上去考慮,對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形式做定期更新與補充,使學生每次在活動中都能得到快樂,不會產生厭倦的心理。在大課間內容的充實上,筆者認為在季節(jié)性、趣味性、鍛煉性、發(fā)展性、低技術性、經濟性等原則指導下,應當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鼓勵學生自己制造適合鍛煉的小器械,自己編造適合自己鍛煉的游戲、舞蹈等,這樣既充實了活動的內容,又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既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探究和團隊協作的精神。這才是豐富多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定能深受學生的歡迎。
2、點面結合,理性深化
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征,一刀切的大課間活動形式讓學生乏味,過于花俏、流于形式、難度大的活動形同虛設。所以,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特征組織形式多樣,練習強度適宜的大課間,才能較好的調節(jié)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緩解學生暫時的精神疲勞。因此,在課間活動設計時,一方面要考慮到活動的內涵與實效性,將活動健身的意識寓于活動之中,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的活動情景,創(chuàng)新已有的活動內容,通過小組競賽、個人展示等生動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還有就是既要考慮“面”又要照顧到“點”,不搞一刀切,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參與、合作、表現的機會,所選擇的活動要盡可能豐富多樣,以供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選擇,避免體育弱勢學生群體參與活動時被邊緣化。此外,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分年級、班級、項目、場地交叉進行,各種形式可以天、周或月為周期進行輪換,這樣既可避免枯燥乏味的單一活動形式,又能兼顧中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提高練習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適應能力等。
3、齊抓共管,促進發(fā)展
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管理上,全體教師都應當積極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建立一個自上而下、合理、科學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管理機構來進行管理、協調和評估,形成校長領頭、體育教師牽頭、班主任主抓、任課教師輔助、學生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層層落實,齊抓共管。一方面,學校應制訂了全面系統(tǒng)的制度,明確提出了大課間活動的要求,讓全體教師和學生對大課間活動的地點、內容和要求,檢查、評分的標準都清楚明白。另一方面,應重視發(fā)揮學生體育骨干作用,做到經常培訓、放手使用、及時指導。對學生出勤、練習情況分班分組予以記載,及時反饋與表彰。在大課間的評價上,學校可以建設大課間活動的激勵機制。如設立大課間活動先進班級、大課間活動文明班級、大課間活動先進標兵、優(yōu)秀指導教師等。另外,學校各級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應積極參加大課間活動。大課間體育活動有了廣大教師參與,不僅能把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還能給大課間活動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與歡快的運動空間和氛圍,同時也無形的轉變了陳舊的教師觀,建立了適合素質教育新型的師生關系。
總之,大課間活動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起到學生鍛煉的作用,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可以落實素質教育。了解過去,把握現在,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建設一個優(yōu)秀的大課間,讓師生們一起走出教室、走進操場、走到陽光下,同歌共舞,形成了一派和諧美好的校園景象。
參考文獻:
[1] 王仁香.實行“快樂大課間”需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小學管理,2006(11)
[2] 紀開俊.體育大課間活動現狀分析與改進方法.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