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構設計環(huán)節(jié)成本控制作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市場的逐漸成熟,其越發(fā)得到建筑建設者的重視,同時也成為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單位提高市場競爭力,獲取招標親睞的一種有力武器。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建筑方案與結構方案出發(fā),對結構設計環(huán)節(jié)如何從兩個方案上做好成本控制進行淺論,以期能為相關建筑業(yè)主與設計單位提供一份淺陋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成本控制;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建筑方案;結構方案
一、前言
從相關建筑工程的施工經驗來看,設計方案選用的好壞對工程投資的影響度在70%甚至以上,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筑建設者對于設計方案選用的重要性。在一般情況下,建筑工程的結構設計主要托付給設計單位或者建設企業(yè)自身的設計部門來完成,但是大部分設計師由于自身設計理念的不同,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筑價值、結構安全及功能使用等方面,對于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控制缺乏整體的知識體系。而設計管理人員的關注點則不同,其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成本范圍的控制上,希望在完成建筑價值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控制成本。因此,如何實現(xiàn)二者的有效結合,既體現(xiàn)建筑價值、結構安全以及功能使用等方面的內容,有能夠控制建筑工程成本顯得異常的重要。
二、建筑方案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控制
1、保持規(guī)則性
在建筑方案設計階段,要做好建筑工程、結構以及機械設備等層面設計的配合或者合作工作。在符合建筑工程功能使用、中國建筑美學等標準要求的前提下,要盡量實現(xiàn)建筑平面或者豎向規(guī)則性設計,從而減少復雜化施工或者多程序施工提高建筑成本。在這一方面,主要辦法有:減少使用凹凸不規(guī)則性或者較大樓層錯層的設計辦法;利用對抗震縫進行多等分劃分等措施,把相對不規(guī)則的結構進行多個簡單單元的劃分;減少對多塔、多轉換以及層高突變等設計方案的使用,在符合抗震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對于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部分,可以提高1.15~2.0倍的地震內力增大系數(shù)。另外對于建筑群,還可以把多棟的主樓利用裙房進行相連,從而構建大底盤多塔樓的建筑結構。在一般情況下,裙房和主樓之間要設計分離縫,并按照抗震、防火等要求進行設計。
2、避免超限現(xiàn)象
對于超限設計方案一定要避免選用,從很大程度上來講,超限結構設計雖然具有獨特性,但是對于結構安全與成本控制并不有利。例如,在房屋體型設計上,如果有三項或者以上設計不規(guī)則時,按照相關規(guī)范標準,一定要嚴格進行超限審查程序,一般包括大震、中震等規(guī)范要求進行結果計算,而這樣不但延長設計周期,還提高工程成本造價的支出,不利于建筑成本控制。
3、控制外立面成本支出
在外立面設計上,要減少運用較大凸凹的設計辦法,這是因為其不但提高外墻面積施工,還提高建筑在節(jié)能層面的成本支出。而在外立面材料的選用上,如果只是從建筑造價層面進行考慮,可以利用窗墻結合的形式。另外,對于外立面線條的使用要根據(jù)工程需要適量選擇。例如,對于以框架為核心筒的某一辦公寫字樓,其在外立面每1.6m上進行豎向線條的設置,在增加裝飾柱的同時,還提升成本控制,折算到樓層的每平米用鋼量增加約 5kg,其平面設置圖如(圖一)所示。
圖一、某辦公寫字樓外裝飾柱平面布置圖
三、結構方案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控制
在結構設計環(huán)節(jié),通過利用概念性近似值估算的辦法,不但可以使方案設計快速、有效地完成結構體系的構建、對比與最終決定,還可以實現(xiàn)結構設計的安全性與經濟性。同時,其還可以作為計算機進行內力分析后,所得到數(shù)據(jù)正確性判斷的主要依據(jù)。因此,對于結構概念設計辦法的選用必然成為結構設計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1、結構選型方案設計
在建筑工程結構選型工作上,一般都會受到建筑方案、功能使用等層面因素的影響,但是相對來說含鋼量的影響更大,因此要嚴格要求結構設計人員對含鋼量的清楚把握。相對來說,在鋼筋混凝土高度相同的高層建筑上,在普通剪力墻、框架剪力墻以及框架核心筒等結構的選用上,前者的造價較低,后兩者的造價基本相同。
例如,在對某地區(qū)百米高的建筑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選用普通剪力墻結構后,總用鋼量控制在40~50 kg/m 2之間,而后兩者普遍達到50~60kg/m 2之間。所以建議一般用途的高層公寓或者住宅,可以選用剪力墻結構的方式,而對于辦公寫字樓、文藝展示廳等由于特殊功能的要求,可以選用框架剪力墻或者框架核心筒結構。
2、結構布置方案設計
①在結構確定后,對結構附帶構件(例如梁、柱以及墻等)的設計同樣重要,在一般情況下可以遵從均勻、對稱以及分散等原則,利用最少的材料實現(xiàn)結構的最大剛度。
②對于高層建筑工程的剪力墻設計,一般采用均勻分散的方式,除非屬于框架核心筒結構由于功能的特殊要求;而對于高層建筑采用剪力墻結構后,要采用“大跨長墻”布置的形式,從而減少邊緣構件配筋需要,加強建筑在抗震層面的性能。
③對于多層商業(yè)裙房柱網(wǎng)梁板,要選用“十字”交叉次梁結構,其示意圖如(圖二所示)。其不但能夠有效體現(xiàn)出板承載力的優(yōu)秀性能,又可以減少鋼量。
圖二、“十字”交叉次梁結構
④對于建筑梁板結構的使用,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所要求最小厚度的前提下,要盡量選用薄板結構。這是因為相對來說,結構重量越大,不但提高構件的截面面積,對于地震的作用也在增加。所以對于高層建筑來說,一定要適度控制自重。在一般工程中,可以通過隔墻的布置方式,適度提高次梁減小板的厚度,并盡量選用輕質隔墻。
3、混凝土與鋼筋的設計方案
在鋼筋設計方案上,要減少方案對于高強度鋼筋的選用,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例如,在梁、板、柱以及構造邊緣的構件上,在符合建筑強度的前提下,對于受力筋層面可以適度選用HRB400型鋼筋;而對于構造鋼筋、墻體拉結筋和分布筋,可以選用HPB300型。
對于梁、板以及墻等構件,在其混凝土等級的選用上要保持在C30~C40之間,特別對于墻、板等位置,其屬于最小配筋率所控制,如果混凝土的強度較高,其最小配筋率也隨之增高。
對于高層建筑,在底層框架柱的設計方案上,可以選用具有高強度的混凝土,主要是從降低柱的截面與數(shù)量,提高建筑使用空間,降低縱筋與
箍筋量等層面進行考量。當然,對于柱的混凝土的選用,其強度等級也不是越高越好,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混凝土加工工廠水平的影響,因此也不能追求不現(xiàn)實或者浪費的現(xiàn)象。
4、新技術的運用
由于近年來,我國經歷過多次嚴重的地震,因此建筑工程對于“抗震”的水平也在提高。在我國建筑“抗震”層面,變“堵”成“疏”屬于一種有效的“分災”理念。目前,主要對建筑結構較為關鍵的部位進行“減災單元”的設計,提高建筑結構剛度在分布層面的均勻性與對稱性,提高建筑結構整體振型從扭轉變成平動,從而避免地震能量集中于部分主要構件上,并引導破壞能量首先從耗能減震裝置開始。目前運用較多的是屈曲約束支撐、耗能墻、阻尼器等。這些減震隔震技術的運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效降低建筑材料用量,在高烈度區(qū)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中得到廣泛應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上,結構設計成本控制屬于一個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即關系到建筑的結構優(yōu)化設計,又關系到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已經成為建筑行業(yè)所致力攻破的領域難題。與此同時,對于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其較為復雜、嚴謹,對于設計人員的要求較高。因此,相關設計人員一定要從細節(jié)開始把握,不斷學習與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使方案設計環(huán)節(jié)開始實現(xiàn)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劉阿倫.探討建筑結構設計成本控制及優(yōu)化方法.科學導報.2012,(32):65
[2]王麗紅.建筑工程設計階段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13):271-272.
[3]李軍.建筑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2,(01):263-264.
[4]郭曉霞.關于建筑結構設計成本優(yōu)化的研究[J].建筑規(guī)劃與設計,2013(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