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印刷業(yè)古老的媒介,通過疊、折、揉、剪,漸漸成為當代設計的素材。經(jīng)過設計師的妙手點化,各種紙制品或以此為靈感的設計,被提升到了新的美學高度,堪稱藝術(shù)。
既無裝訂,也無印刷,白紙拋棄了其最初的目的。
建筑師馬蒂亞斯·利德(Mattias Lind)不久前建造了一個“變色龍小屋”,是的,紙做的,還能住人。
紙,還可以是宣傳武器:自稱為“紙張工程師”的貝尼亞·哈尼(Benja Harney),在澳大利亞氣候委員會的資助下,用白紙做出“世界之軸”,以警示人們地球環(huán)境的脆弱;凱瑟琳·溫克勒·雷魯?shù)拢–atherine Winkler Rayroud)精巧纖細的剪紙文胸則直抒胸臆,名為“女性解放?解放什么?”
大約200年前,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就用剪紙展示了一個個可以觸摸的童話故事。
19世紀的藝術(shù)家希蒙·澤美爾(Shimon Zimel)用羊皮紙雕刻術(shù)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猶太教的儀式之美。
當代藝術(shù)家西蒙·舒伯特(Simon Schubert)把紙翻來覆去地折疊,展開后竟呈現(xiàn)了柏林宮的微縮浮雕。
剛?cè)嵯酀募垙堶攘Γ匀晃藭r裝界的目光:迪奧(Dior)春季高級定制時裝秀上的紙頁狀絲綢裙,加勒斯·普(Gareth Pugh)便利貼風格的時裝,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的經(jīng)典設計和凱利·默里(Kelly Murray)用電話簿做成的連衣裙,以及克里斯托弗·凱恩(Christopher Kane)的秋季折紙造型。
紙的表現(xiàn)力已經(jīng)挖掘殆盡了嗎?看看中村龍治的絲瓜4(Hechima 4)紙椅。
紙張?zhí)烊坏耐咙S色,以及印染后繽紛的色彩啟發(fā)了許多家具設計師,如品物流形的設計師張雷、克里斯托夫和約瓦娜共同設計的宣紙椅。
泰國少女潘納帕·肖特勒薩克(Pennapa Shotlersuk)設計的環(huán)保購物袋洋溢著別致的環(huán)保時尚氣息。
當然,紙還有一個重要的存在理由:承載人類智慧。
那不勒斯吉倫拉米尼圖書館的書庫,優(yōu)雅的書脊整齊排列【坎迪達·霍弗(Candida Hofer)拍攝】。
對另一些藝術(shù)家來說,精裝書卻成了別樣的載體。比如斯蒂芬·道爾(Stephen Doyle)堪比3D打印機般精準的雕刻藝術(shù)。蘇·布萊克威爾(Su Blackwell)在書本上綻放的奇幻世界。
不過,沒有書的房間也可以意味深遠,比如路德維格斯盧斯特宮墻壁上18世紀的紙漿雕塑。
最近,貢杜拉·韋伯(Gundula Weber)用類似的裝飾技巧創(chuàng)作了獸首雕塑。
而荷蘭藝術(shù)家彼得·根特納爾(Peter Gentenaar)創(chuàng)作的大型裝置藝術(shù)——超大比例的紙質(zhì)花瓣在教堂、音樂廳等空間里噴薄著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