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來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或強加于他們,那簡直是愚蠢的做法?!毙滦抻喌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币虼?,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和彰顯學生的閱讀個性,引領(lǐng)他們在自讀、自悟、期待和反思中不斷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和效果。
文本感悟與領(lǐng)會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遍喿x教學不應該僅僅是讓學生單純地去解讀文本、深入挖掘作者的寫作意圖,還要引導學生在充分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審美樂趣、文化積淀、語言思維發(fā)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自我建構(gòu),從而超越文本、讀出個性、悟出新意。有一個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花兒為什么會開呢?
生一: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陽。
生二: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誰穿的衣服最漂亮。
生三:她伸長了耳朵,想聽小朋友唱歌。
生四:老師,您說呢?
師:花兒特別懂事,她知道小朋友們喜歡他,仰起臉,笑了(當老師把話說完,小朋友都笑了,那笑臉比花兒還要好看,其實,老師在課前的預設答案是:春天來,花兒就開了)。
多么獨特的認知方式!充滿童真童趣的閱讀視角??梢?,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教師大膽放手、有效引導,孩子們不僅能夠深入走進文本、感知文本,還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重構(gòu)。
讓學生大膽想象
在小學語文篇章中,對于開頭、結(jié)尾等處,作者都或多或少地留有一定的“空白”。這樣,不僅為孩子們個性化閱讀搭建了一個平臺,提供了一個立體的空間,而且可以充分激發(fā)和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這些“空白”,全面調(diào)動、整合自身的知識底蘊與文化積淀,大膽進行個性化的想象,進一步豐富文本資源。
在教學《桂花雨》一文第三自然段時,筆者首先讓學生畫出描寫搖花樂的有關(guān)句子,然后,一邊讀,一邊結(jié)合插圖想象搖桂花的情景。讓學生圍繞著“桂花搖落時的情景美嗎”這個問題,大膽想象。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了,經(jīng)過一番思考,有的學生說:“桂花像春天的細雨,自由地灑落下來。”有的學生說:“桂花像秋日的落葉,飄飄悠悠地飛落下來。”有的學生說:“桂花像冬季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降落下來?!钡鹊?,學生們通過大膽想象,不僅填補了文本的空白,而且將文本語言轉(zhuǎn)化為會運用的“活”語言。
角色對話,淋漓盡致地表達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彼馕吨鴮W生將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實現(xiàn)思維與思維之間的碰撞、交流,從而閃現(xiàn)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高度關(guān)注這些對話過程,引導孩子們積極參與到富有生命氣息的對話交流活動中,設身處地體驗和感受文本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心理等,讓彼此之間實現(xiàn)對話無拘無束、溝通暢所欲言、表達淋漓盡致。在教學《三顧茅廬》一文,先讓學生遴選出課文中所有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加以提煉和大膽想象,鼓勵學生結(jié)合人物對話情境,細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筆者和學生們一起編排課本劇,并在班級中會演,結(jié)果學生們將文中的人物演繹地活靈活現(xiàn)。這樣,他們不僅對文本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而且對人物的精神內(nèi)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對文本的研究與探索之中。
讓學生在實踐中享受
語文課堂的教學時空畢竟是有限的,如果緊緊依靠課堂短短40分鐘,不僅容納不下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為教師和學生留下一種缺陷和遺憾,而且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最大需求。因此,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要善于拓展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將閱讀教學實踐化、延伸化,做到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jié)合,相互補充、相互彌補、相得益彰。
布置和引領(lǐng)學生做“剪一剪、貼一貼”等主題作業(yè),就是把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圖畫或文字剪摘錄下來,拼貼成一幅有主題的畫。
例如:在上完《船長》這課時,同學們已被哈爾威船長那種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zhì)所感動。布置學生去搜集古今中外,為了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而犧牲的英雄人物的感人畫面或篇章。學生們通過上網(wǎng)、讀報等方式去尋找,然后分組畫圖、拼文完成作業(yè)。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組合成題為“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的圖配文;有的組成題為“永遠的沉痛”,描述地震災區(qū)的感人畫面等等,可謂是五彩紛呈,令人受益匪淺。這樣做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做作業(yè)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動手、團結(jié)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而且有效地深化了文本教學目標。
孩子是課堂的主人,只要能夠從兒童角度著手,從兒童本位出發(fā),積極為他們搭建不拘一格的閱讀平臺,就一定能夠讓語文課更加多姿多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