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聊齋志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兒童形象,這些兒童形象凝聚了作者的思想結(jié)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對進一步研究《聊齋志異》起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大的學(xué)術(shù)價值。其中塑造的天資聰慧的兒童形象尤為鮮明。
關(guān)鍵詞 《聊齋志異》 奇異兒童 棟梁
馮鎮(zhèn)巒先生在《讀聊齋雜說》中以“化工附物,人各面目”來評價蒲松齡塑造的狐鬼花妖形象,可見蒲松齡塑造的狐鬼形象極具生動性,也因此吸引了多數(shù)讀者的目光,而那些機智勇敢、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卻常常被人們所忽略。但是《聊齋志異》中這些兒童形象凝聚了作者的思想結(jié)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對進一步研究《聊齋志異》起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大的學(xué)術(shù)價值。董愛霞、何敏怡和區(qū)克沙等學(xué)者已對《聊齋志異》中的兒童形象作了有針對性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我們汲取前人的經(jīng)驗和智慧,對《聊齋志異》中的兒童形象進行簡要的分類,淺探這些兒童身上高貴品質(zhì)。
一、早慧兒童形象
古今中外的人們都格外欣賞天資聰穎的兒童,自小就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才氣,長大之后必成為國家的棟梁。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屹立東方五千年,人才輩出,前仆后繼,不乏聰明早慧的兒童,如智救溺水同伴的少年司馬光、十二歲便封侯拜相的甘羅、八歲即能吟詩的祖瑩、七歲就以棋賦詩的李泌等人,他們超群的聰明才智向來是人們茶前飯后的談資。
蒲松齡年少時非常聰明很受父親蒲槃的厚愛,并寄予重望。他也不負期望,19歲應(yīng)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后雖時運不濟,不斷鎩羽,然十分看重兒童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fā),期望子孫慧根早現(xiàn),才情早育,他對早慧懂事的孫子蒲立德就非常偏愛。這在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早慧兒童成為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重要角色群體。
《江城》中的高蕃“少慧,儀容秀美,十四歲入邑庠”;《陸判》中朱爾旦的兒子朱瑋,“九歲能文,十五歲邑庠”后來舉進士,官至司馬;《大男》中兒童大男,早慧,“積二三年,經(jīng)書全通”“其所為文,塾師不能竄易之”;《青娥》中的霍恒,聰慧絕人,十一歲時成為聞名鄉(xiāng)里的神童;《雷曹》中的復(fù)平子小時智慧非常,10歲就大名遠揚;《小二》中的女童小二,絕慧美,六歲時即可熟讀五經(jīng);《蓮香》中的鬼女、《云蘿公主》中的安大業(yè)皆“生而能言”等等?!读凝S志異》中早慧兒童形象不勝枚舉,雖然有的只是隨筆點染,無意鋪敘,我們已經(jīng)可以想見早慧兒童之能了
二、智勇兒童形象
機智和勇敢是中華民族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激勵人們明辨是非、勇往直前的動力。那種“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對中華民族智慧、勤勞、勇敢等傳統(tǒng)美德的形成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鬃釉f:“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認為有仁德的君子必須兼有智慧和勇敢的品質(zhì)。蒲松齡也十分贊賞智勇的人,就連《聊齋志異》中幾個兒童形象就兼具智勇的修養(yǎng)。
《賈兒》就塑造了一個為救母親智除狐害的十歲兒童形象。賈兒的母親祟于狐妖,賈兒制定詳細的策略,步步為營,除掉狐妖,救回母親。勇敢的賈兒夜間藏刀于懷,等狐妖出現(xiàn),眼疾手快砍斷狐妖的尾巴。僅斷尾未如人意,賈兒通過偵察,發(fā)現(xiàn)狐妖的洞穴,又探知狐的“長鬣奴”打算買酒來飲用。為了不被狐魅察覺,他隱秘行事:“牽父衣嬌聒之”買下狐尾;又買酒備用,寄放舅家;以滅鼠為由,乞藥入酒。然后日游集市,跟蹤“長鬣奴”,露出假狐尾,騙取狐奴信任,最后順利送出白酒,成功毒死了狐穴里所有狐妖。
十歲小兒,胸有成竹,膽大心細,從容措置,不燥不急。他用自己的勇氣夜察妖狐的洞穴和動向,用自己的智慧騙過妖奴毒死狐妖,縝密而不輕泄,玩狐于鼓掌之間。蒲留仙自己都忍不住稱贊他是“討狐陳平”,并讓他官至總?cè)?。智慧和勇敢在十歲的賈兒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此外少年于江也是智勇兒童的代表,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殺死三只惡狼,以報父仇,異史氏曰:“農(nóng)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義列發(fā)于血誠,非直勇也,智亦異焉” 由衷贊美于江的智勇品質(zhì)。另如《牧豎》中的兩個可愛聰慧的小牧童以做游戲的方法累死母狼,更是另讀者拍手稱贊。
三、懷藝的兒童形象
《聊齋志異》中有這樣一個兒童,他不是孫猴子,也沒有跟斗云,卻能在寒冬去天庭的蟠桃園偷來大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兒童有這等技藝呢?他就是《偷桃》中的機靈小童八八兒。作為術(shù)士的父親將一根繩子懸立空中,八八兒像蜘蛛一樣順著繩子攀爬,手移足隨,直通云霄,不一會兒一個偌大蟠桃從空中落下。正在觀眾驚奇之際,空中又落下八八兒零散的肢體,悲傷的術(shù)士說道是自己兒子因被桃園守衛(wèi)發(fā)現(xiàn)而被肢解了。就在觀眾悲憫八八兒的遭遇紛紛丟下賞錢之時,“零碎”的八八兒居然從筐中探出了的腦袋表示感謝,實在令人驚奇不已。通過蒲松齡惟妙惟肖的描寫,八八兒新奇高超的魔術(shù)技藝表演如在讀者目前,不斷變化,創(chuàng)新造奇,看得人目亂神迷,應(yīng)接不暇,連連叫好,回味無窮,擁有這等技藝的兒童在古代社會可謂是鳳毛麟角了!
八八兒擁有的是絕妙的魔術(shù)技藝,而無名無姓的黃發(fā)侍童(《老饕》)則有深藏不漏的高超武藝。他箭術(shù)超群,力大無比,能不動聲色地將綠林之杰邢德打得一敗涂地,心服口服。而《聊齋》中身懷絕技的兒童不只八八兒和黃發(fā)侍童,修煉成仙,折紙為馬的青娥(《青娥》),點石成金、撒豆成兵的小二(《小二》),以及會紫姑小技的素秋(《素秋》),他們都是身懷絕技的兒童代表。隨意施展的特異功能使小說處處充滿離奇神異的色彩,鮮明生動,給懵懂無知、天真幼稚的兒童以亦真亦幻的審美享受,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奇變換的童話世界。
參考文獻:
[1]但明倫.聊齋志異但評[M].濟南:齊魯書社,1994.
[2]馬瑞芳.聊齋志異創(chuàng)作論[M].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0.
[3]蒲漫汀.中國兒童文學(xué)史[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
[4]于天池.明清小說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