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三歲的女兒時,我最大的苦惱就是她不愛吃飯!喂她吃飯這個問題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幼兒園老師怕、家長也怕的地步。幼兒園一天提供三餐,上午10時和下午14時是點心時間??膳畠狐c心吃得不多,午餐、晚餐也是敷衍了事。
最近,我發(fā)現(xiàn)女兒變得很煩躁。一開始,每天從幼兒園回家,她一進門只要看到我在做飯,就趴在地上哭。我問她原因,她也不說,只是一味胡鬧。再后來,她每天早晨起床后大哭,哭嚷著不愿去幼兒園。那段時間,我和她爸爸下午去接女兒的時候,經(jīng)常被老師留下來喂女兒吃完晚餐。自然而然,去接女兒也讓我們覺得壓力很大。直到有一天,放學后我再次被老師留下來給女兒喂飯,有個小朋友領著媽媽走進教室拿東西,看見此場景就大聲說:“媽媽,你看,她每天都不吃飯,是我們班的‘差生’!”當時,女兒臉色蒼白地低下了頭。說實話,我也很受傷,在不滿為何幼兒園的教育會以孩子吃不吃飯來衡量“好生”和“差生”的同時,也終于明白了這段時間以來女兒性格變化的原因。
其實,在我們家長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漸漸懂得大人的語言和神情表達,也開始有了小小的自尊心。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只有說出了孩子的缺點,對孩子才會有幫助,卻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習慣了被否定、被挑剔的負面暗示,就會對自己缺乏信心。在又一次看到女兒面對飯菜一臉愁容的時候,我和孩子爸商量了一下,達成一致:淡化吃飯問題!
第二天一早,我們領孩子來到幼兒園,跟老師說明了孩子目前存在的抵觸心理,希望老師一日三餐按其他小朋友一樣給女兒發(fā)一份飯,不要強行喂飯,不要刻意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提出女兒吃不吃飯這個問題,不管女兒吃了多少,到收碗的時候一并收拾了就好?;氐郊依铮覀儾辉賳柵畠骸敖裉煸谟變簣@有沒有好好吃飯”之類的問題,盡量豐富每餐的菜色,不單獨給女兒準備吃的。到開飯時間,我們高高興興把女兒邀到餐桌前,讓她和我們坐在一樣的餐椅上,用一樣的餐具。吃飯時,我們聊著各自一天的喜聞樂事,絕口不提“吃飯”,也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女兒的飯碗上,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打斷她,不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
開始幾天,女兒不太習慣,還顯得很拘謹,不想吃飯了就很緊張地看著我們??墒俏覀儾粍勇暽?。女兒放下碗筷,我就微笑著問她:“飽了?”她小聲地答:“嗯?!蔽揖透吒吲d興地收了碗讓她去玩。沒過幾天,女兒明顯活潑起來,好像明白再也不會有人逼她吃飯了,飯桌上還會“插嘴”跟我們聊聊在幼兒園跟哪個小朋友說了什么、玩了什么。更讓我們驚喜的是,女兒的飯量增加了很多,而且什么都吃,想吃什么就自己用筷子夾什么。平時在家,她說話也大聲起來,想什么說什么,在外看見小朋友就主動跑過去搭伙玩。每晚睡覺前,她都跟我說明天要去幼兒園跟好朋友做點什么,如同原先那般可愛。
一個月后的一天下午,我去接女兒。老師高興地告訴我,女兒連續(xù)幾天在幼兒園都是全部自己吃光飯菜。而且,老師還悄悄地在每頓多加了些分量,女兒也欣然接受了,這下可把全家人高興壞了。
很多時候,家長的心態(tài)是恨鐵不成鋼。我們給自己的最華麗的借口就是“都是為了孩子好”!在這個幌子下,我們會給孩子植入許多“應該”和“不應該”,無形中把孩子又變成了另一個自己。但是,如果我們想簡單一點,把攥著孩子的手放松一點,試著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多一點尊重、多一點認同,那么,有些問題也會變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