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劉建是浙江省杭州市人,他在淘寶網(wǎng)開了一個支付寶賬戶,但平時都由在日本東京工作的兒子劉至陽在用。
2013年5月1日,劉至陽通過朋友介紹在QQ上結識了同鄉(xiāng)網(wǎng)友“海市蜃樓”?!昂J序讟恰睂⒅陵栒f想換點日元付學費,兩人遂約定以4.1萬元人民幣換49.7萬日元,通過支付寶擔保交易功能交易。
正常交易過程為:“海市蜃樓”先通過支付寶擔保交易功能向劉建的支付寶賬戶打入4.1萬元人民幣,然后由劉至陽通過銀行向“海市蜃樓”支付等值的49.7萬日元?!昂J序讟恰痹谑盏饺赵螅瑢χЦ秾氝M行確認收貨,才能真正將款項打入劉建的支付寶賬戶,完成最終交易。
5月8日晚8時左右,劉至陽看到支付寶賬戶出現(xiàn)4.1萬元人民幣,付款人姓名是“鄧雅寧”。劉至陽以為“海市蜃樓”已付款,就從父親的銀行賬戶向“海市蜃樓”的銀行賬戶打入49.7萬日元,等待鄧雅寧確認后就可收到4.1萬元人民幣。但鄧雅寧遲遲沒確認,雙方通過“阿里旺旺”一溝通,這才發(fā)現(xiàn)都被騙了。
原來,“海市蜃樓”同時與劉至陽、鄧雅寧聯(lián)系。第一步,“海市蜃樓”要求與劉至陽兌換貨幣,承諾將人民幣打到他的支付寶賬戶,劉至陽就提供了父親的支付寶賬戶。第二步,“海市蜃樓”與欲進行日元兌換的鄧雅寧聯(lián)系,把劉建的支付寶賬戶告知鄧雅寧,要求其向該支付寶賬戶付款,并承諾立即向鄧雅寧匯款。第三步,鄧雅寧往劉建的支付寶賬戶里匯4.1萬元人民幣。第四步,劉至陽看支付寶賬戶錢到了,就通過銀行向“海市蜃樓”的賬戶匯49.7萬日元。第五步,“海市蜃樓”收到日元后立即消失。
結果,鄧雅寧沒有收到錢,不肯對支付寶賬戶確認付款,并要求劉至陽退款。而劉至陽已匯款,沒有收到支付寶的對價,對鄧雅寧退款申請不予確認,并向支付寶(中國)網(wǎng)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支付寶公司”)投訴。
支付寶公司客服介入后,劉至陽與鄧亞寧僵持,4.1萬元人民幣被扣留在支付寶。
劉至陽認為,正是基于對支付寶公司擔保付款的信任,他才使用支付寶收款的方式交易,而支付寶公司在交易過程中不能確保交易雙方的真實身份,只要有支付寶的賬戶就可以進行擔保交易,對交易雙方身份及交易情況都不進行審查,導致支付寶線下溝通的雙方可能與支付寶線上交易的雙方不一樣,這就讓行騙者有機可乘。5月15日,劉至陽決定向支付寶公司討說法,便委托父親劉建向杭州市西湖區(qū)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支付寶公司賠償4.1萬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
12月13日,杭州市西湖區(qū)人民法院審理了此案。支付寶公司代表辯稱,他們是非金融機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向用戶提供支付寶軟件系統(tǒng)及附隨的貨款代收代付的中介服務。而對使用者是否為真實交易雙方,并無法定審查義務,從行業(yè)慣例標準來看,到目前為止也不能實現(xiàn)審查目的。為保障支付安全,支付寶公司已在合理范圍內提供了安全的支付環(huán)境,包括對發(fā)起擔保交易用戶注冊時身份的實名審查,而原告和鄧雅寧都是支付寶實名認證的會員。進一步而言,劉建注冊成為支付寶用戶,就表示同意并遵循支付寶協(xié)議以及爭議處理規(guī)則的規(guī)定。支付寶公司在劉至陽報案后,根據(jù)《爭議處理規(guī)則》,有權將爭議貨款予以凍結。
今年1月3日,杭州市西湖區(qū)人民法院依據(jù)我國《合同法》第二條、第六十條的規(guī)定,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劉建的訴訟請求。該案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