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月江
2014年9月28日,秋陽明麗,清桂飄香。九時整,衢州市社會各界紀念孔子2565年誕辰的祭祀典禮在悠揚的禮樂聲中如儀舉行。參祭者千余人,濟濟于大成殿前,虔誠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孔夫子。
“聽不懂卻非常好聽的音樂會”
今年的祭孔,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早在清明時節(jié)就著手準備,具體工作照例從對孔氏家廟、孔府、孔園的維護、修葺、整治開始。古人講究每日里家中窗明幾凈、灑掃庭除,將之算作行為美德、禮儀規(guī)范的起步之一,視作“修身”“齊家”的必要一環(huán)。平常百姓尚且如此,何況其思想學說曾經(jīng)代表“治國”“平天下”意識的圣人的一廟一府一園呢?
“三孔”或被髹漆,或被粉飾,或被貼金;又重刻大成殿西廡十一通《孔氏南宗史》碑石;重制家廟祠堂“孔氏先宗”之匾—原額集板橋鄭燮字所得,現(xiàn)由孔子大宗(南宗)七十五代嫡長孫孔祥楷書寫,其理也順;重制家廟大門之匾—原額“衢州孔氏家廟”系沙孟海書寫,換額“孔氏南宗家廟”則據(jù)沙孟海所書之碑錘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成門前原址上補植了兩株百年銀杏,與遺存的六株一起,柯枝橫溢,蔭翳空庭,樹木樹人樹德,蔚為壯觀。
對今年祭孔,孔管會醞釀提出了“凡人善舉,共筑和諧”這一主題,符合孔子的大同理念和“成圣”人格,符合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也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與共圓中國夢的目標。為此,孔管會廣泛發(fā)動群眾參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具體幫助。
進入9月份,祭祀典禮的各種鋪墊活動相繼展開。25日晚,一場講述宋室南渡時,孔子四十八世宗子孔端友帶領孔氏大宗南渡、寓居衢州的歷史事實話劇《大宗南渡》公演。這部話劇由孔祥楷編劇,并由他導演了2004年的首次演出。此番演出是第四次,由衢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師生自排自演。這從一個側(cè)面顯現(xiàn)南孔文化發(fā)展的本質(zhì)—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人民。
26日晚,孔園里紅燭搖曳,花木作影,德國杜伊斯堡愛樂樂團應孔管會之邀,在這里舉行木管五重奏花園音樂會。音樂會結(jié)束后,東道主、歌曲《大同頌》譜曲者孔祥楷詼諧地說:我們欣賞了一場聽不懂卻非常好聽的音樂會。筆者聽懂了他所說的“聽不懂”,外國樂團在孔園首演音樂只是表象而已??鬃印奥劇渡亍?,三月不知肉味”,說是想不到音樂的盡善盡美竟達于如此境界,后來因作《樂經(jīng)》以明德。杜伊斯堡愛樂樂團的木管五重奏,盡管不是演奏中國古樂,但藝術(shù)精神是相通的??鬃訉W院坐落世界各地,國外優(yōu)秀文化也當落戶中國。
南宗祀孔與圣像還廟典禮
從1939年起,孔子的生辰日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被國民政府定為教師節(jié),同時作為秋祭孔子的日子。從1946年起的連續(xù)三年,這一天衢州社會各界都在孔氏南宗家廟大成殿舉行祭祀儀式。
關(guān)于這三次祭典,舊時的報章上曾有記載。農(nóng)歷一九四六年丙戌八月二十八日(1946年9月23日)《大明報》載:“昨日圣誕、教師節(jié),各界首長招待教師,上午紀念大會參加者千余人,圣像還廟典禮,余主任主祭?!苯處熣写龝僧敃r的衢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主持并致辭,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鴻烈特派第五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姜云卿為代表參加,另有軍政界四十余人參加。紀念大會亦即八年抗戰(zhàn)后首次秋祭孔子典禮,于九時整召開。正式典禮舉行前,有一個孔子夫婦楷木像還廟的儀式。這楷木像象征孔氏家族的至高榮威與孔子的神圣,大宗南渡后供于衢州家廟;抗戰(zhàn)期間,遵國民政府令,楷木像移龍泉、慶元的大山深處保護,于今還廟。典禮由余漢謀主祭。余漢謀出身軍伍,曾經(jīng)反對軍閥割據(jù)、積極抗戰(zhàn),一生最為推崇孔子和孫中山“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典禮上,孔氏家廟理事會理事長、奉祀官代表孔憲洛宣講了孔子言行。
1947年9月6日《東南日報》載有《南宗祀孔記》一文。這是一長篇通訊,敘述了孔氏南宗的由來、變遷,以及抗戰(zhàn)時奉祀官孔繁豪護送楷木像赴龍泉、慶元避難等狀。文章開頭寫道:“今年八·廿七是先圣孔子的2498年祭。南宗奉祀官的執(zhí)事早數(shù)天就開始忙了。因為奉祀官還是一個小孩子(指孔祥楷),事情便由其尊翁孔繁英和孔氏家廟理事長孔憲洛負責主持。”文章還提到,這天衢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沒有出席,其代表容斡為主祭官,鐘姓專員、程姓縣長為分祭官;7時為家祭、9時為公祭;等等。
農(nóng)歷一九四八年戊子八月二十七日(1948年9月29日)《大明報》載:《今晨祭孔大典教師節(jié)紀念會》云:“本年祭孔大典暨教師節(jié)紀念大會,定今日在新橋街孔氏家廟舉行。由奉祀官府恭請綏靖公署湯(恩伯)主任為正獻官,翁(振書)院長、程(運啟)縣長為分獻官……各機關(guān)法團首長陪祭,儀式甚為隆重?!币蚴穷A發(fā)消息,這一短訊內(nèi)容簡單,述明衢州綏靖公署主任湯恩伯主持了民國時期衢州最后一次祭孔。其時,湯恩伯剛剛到任上不足一月,顯見得他不甘落余漢謀之后;而軍事長官做祭孔主官,是晚清及北洋時代以來的通則慣例。
“顯示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氣魄”
1952年,臺灣學者經(jīng)過考證推算,確認孔子誕日在公歷是9月28日。
舊時,大成殿庭柱上曾懸一特制燈聯(lián):“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有教無類;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及身而成”,讓人頌詠的意味深長。
2004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55周年紀念日。這一天,衢州市恢復舉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祭祀大典,大典定位為“當今社會各界祭祀孔子,不沿襲仿古的祭祀形式”。
“當代人祭祀孔夫子”的這一定位與實踐,得到了海內(nèi)外各界人士的贊同和肯定。在前來參加祭祀儀式的學者中,中國孔子基金會常務副會長劉蔚華表示這是與時俱進;香港城市大學博士鄧立光在當年10月4日《星島日報》上,發(fā)表題為《從衢州祭孔看中國的文化發(fā)展》的文章,認為“衢州祭孔迸發(fā)出的文化能量”,“顯示了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氣魄與劃時代意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哲學博士、現(xiàn)任葛德斯堡大學終身教授的司馬黛蘭女士在當年10月12日給筆者的信上,表達了自己對“南宗版”祭祀典禮的看法:“我們看到你們在祭孔改革方面進行著嚴肅的、踏踏實實、成功的嘗試……你們廢止了華麗的服飾和舞蹈,廢止了牛羊祭品,廢止了古樂舊器的喧鬧,把鋼琴搬到大成殿前是個很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你們刪去了孔子牌位上‘神位二字,堪稱大手筆?!?/p>
“當代人祭祀孔夫子”至今年,已進行了十一次實踐,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律:“三祭”即孔子文化節(jié)祭、社會各界公祭、學祭輪換舉行,產(chǎn)生了一套嚴謹?shù)膬x軌:禮啟、獻禮、頌禮、禮成。
“當代人祭祀孔夫子”于2005年以“南宗祭孔”之稱列入浙江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于2011年,以“南孔祭典”之稱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里面有歷史傳承的禮儀,也有當今創(chuàng)新的形式。這種遺產(chǎn)或許代表著保護非遺項目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或趨勢?!?/p>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