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敏
[摘 要] 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與農村經濟發(fā)展壯大緊緊相連,就如何全面提高農牧民科技素質與技能能力,推動布爾津縣農村經濟發(fā)展,科學進步,農廣校承擔著農牧民科技教育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關鍵詞] 農牧民科技 教育 培訓 工作 思考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298-01
一、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現(xiàn)狀
農廣校作為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的主陣地,緊緊圍繞服務“三農”的辦學方向,把提高培訓質量和增強培訓效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質量,為縣域經濟發(fā)展發(fā)揮正能量作用。
1.以培訓教學內容改革為抓手
設置按需施教為導向培訓內容。按崗位需求和個人需求為切入點,制訂培訓計劃,確定培訓方向。堅持以解決農牧民實際問題設置培訓內容。在培訓中,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圍繞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新問題、熱點、難點問題設置培訓內容,開設培訓專題講座,引導學員掌握新的適應本地農業(yè)生產技術。設置提高農牧民素質為導向的培訓內容。把培訓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新時期要求農牧民必須具備的相關知識、掌握的新技能充實到培訓內容中來,體現(xiàn)實用、實效的培訓特色。
2.探索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新模式
運用多向形思維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推進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使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從落后的培訓模式走向開放良性循環(huán)的培訓模式、從被動應付轉向主動適應培訓思維上來、專業(yè)技術授課與田間地頭授課與時俱進。在針對不同工種性質與專業(yè)特點實行分類培訓,突出培訓重點,重點抓好種田大戶、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青年、農村經紀人的培訓。加強教與學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員在學習中思考、在生產中摸索、極好的效果讓農牧民增產致富。
3.不斷規(guī)范培訓管理機制
針對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制度不夠完善,管理機制及監(jiān)管措施不夠健全,導致農牧民培訓工作只見培訓人數(shù)不見人的現(xiàn)象。專門制定學員管理制度。建立考勤、筆記、討論發(fā)言和平時測試成績相結合的考核辦法。以提高農牧民參加培訓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建立健全農牧民學員培訓檔案,將培訓的效果,培訓學員課堂紀律、培訓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進行專門考核。
二、縣級農牧民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縣級農廣校農牧民科技教育離大規(guī)模培訓農牧民的要求差距很大,切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培訓內容老化實效性不強
由于農業(yè)教育工作者自身培訓沒有得到提高,教師走出校門參加培訓的機會少,參加社會實踐及深入田間地頭實踐少,導致教學中課堂理論面授多,直面田間實驗操作少,不能適應農牧民認知規(guī)律和參加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更新緩慢不夠豐富??蒲谐晒y以轉化為直觀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到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效果。培訓方式不夠新穎。需改進培訓方法,將教學與實踐、聽課與電教、本地外地培訓結合,增強培訓效果。
2.培訓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工學矛盾比較突出,制度上缺少對工學矛盾的解決辦法。激勵農牧民參加培訓措施落實不夠好。農牧民學習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壓力,形成了一種學好學壞、學與不學的怪圈現(xiàn)象。制度還不夠健全,只停留在制度一般性要求上,強調自覺遵守紀律多、監(jiān)督檢查少,沒有完整的關于農牧民學習培訓的考核辦法。
3.陣地建設不夠完善
縣級農廣校計算機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tǒng)沒有完全網絡化和便捷化。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切老齡化(平均年齡45歲以上)?,F(xiàn)有的專職教師隊伍遠遠不能滿足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的需要,同時缺乏一支規(guī)模高效的兼職教師隊伍。
三、如何加強農牧民培訓工作
農村經濟發(fā)展就是要依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
1.轉變培訓理念
在培訓中遵循“穩(wěn)中求進、好中求優(yōu)”的工作思路,突出為“三農”服務意識、突出學以致用、突出質量效益的原則做好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對資源進行整合為我所用,積極與縣人事局、扶貧辦、農業(yè)局、婦聯(lián)等單位進行合作,擴大培訓空間,擴充培訓容量,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2.轉變教學方式
新形勢下,針對農牧民培訓的特點和需求,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強化對新知識、新技能、新本領的培訓。從傳統(tǒng)教師授課為主轉向教師學員雙向互動交流,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優(yōu)化師資隊伍建設
引進高層次,高學歷的專職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提升現(xiàn)有師資能力水平。拓寬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師資來源,完善兼職教師選聘和管理辦法,為做好農牧民培訓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四、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和管理機制
1.完善農牧民教育培訓機制
制訂基層教師調訓、參訓、脫產培訓計劃,根據不同類別培訓對象要求、崗位特征實行相應培訓目標。進一步明確相應的保障措施。保證不同類別教師達到一定的調訓率、參訓率、脫產培訓學時數(shù)的要求。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不斷完善“學用結合”、獎優(yōu)罰劣等制度,激發(fā)教師調訓、參訓、脫產培訓期間工作學習積極性,建立調訓、參訓、脫產培訓教師檔案。
2.完善培訓管理機制
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營造實事求是、勤奮好學的學習風氣。健全《學員管理制度》確保培訓質量。完善培訓質量評估機制,制定規(guī)范化的評估辦法,邀請學員對課堂教學質量、教務管理、后勤管理等內容進行評估,不斷改進評估方法,提高評估效果的準確性。建立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登記制度,將農牧民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互動效果、學習成果作為學風評價的重要內容。完善培訓與考核相結合,培訓與實用技能相結合的管理機制。
3.強化培訓陣地建設
農廣校基礎設施建設是滿足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新任務,實現(xiàn)農廣校培訓工作新跨越的基礎條件。農廣校存在著“硬件不硬、軟件不強”的兩個方面的問題。一要努力積極爭取縣委政府支持改善目前辦學條件,為今后規(guī)模培訓奠定基礎。二是加強軟件建設,充實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到教師隊伍中來,為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不斷輸送新鮮“血液”,加強穩(wěn)定兼職教師隊伍。探索網絡陣地化建設,充分利用網絡擴大培訓工作覆蓋面和培訓質量。此外,認真做好后勤保障服務工作,為教師和學員創(chuàng)造一流服務和良好的教學生活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布爾津縣2013年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總結
[2]陳德林 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 Http://Alt.xJkunlun.cn 論文選登
[3]Bilikyar學術交流平臺 葉城縣農廣校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http://Alt.xJkunIun.cn
[4]朱紅燕 農廣校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機制探索 河南農業(yè)2012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