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東西方文化大范圍的相互融合,作為文化信息傳播的載體,文字必然被時代賦予新的意義??v觀當今世界,文字系統(tǒng)主要由拉丁文字體系與漢字體系構成,它們分別書寫著西方和東方文明。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中,漢字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表現(xiàn)元素,但其國際化程度較低,因此,將世界文字——拉丁字母引入其中是解決這一設計難題有效辦法。
關鍵詞:字體設計 中西結合 視覺傳達
一、拉丁字母與漢字在設計領域的交叉
文字是記錄和傳達信息的重要載體,也是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基本設計元素之一。作為世界文字的拉丁字母,其國際化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種文字所不能替代的。而作為唯一一種由古文字演變而來并使用至今的文字——漢字不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鑒證,也是東方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漢字與拉丁字母的字體特征與應用范圍均有不同,但在國際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二者的結合與相互轉化能夠派生出新的文化現(xiàn)象,并在設計領域發(fā)揮一形多義的全新作用。徐冰的《新英文書法》系列就是這一形式的大膽嘗試,他以方塊字的架構書寫英文單詞,用西方元素詮釋東方魅力,使中英文渾然一體,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這一創(chuàng)作不僅引起了東方藝術界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西方主流藝術界的肯定,被授予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獎。這一現(xiàn)象也啟發(fā)了漢字與拉丁字母的結合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廣泛探索。
文字、圖形和色彩并稱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三大基本元素,而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其結構的組織和筆畫的安排自甲骨文發(fā)展至今歷經(jīng)3000多年的演變和改良,蘊含著豐富的圖形裝飾美感,它在設計中常常兼顧文字與圖形的雙重角色。因此,單純的以漢字作為創(chuàng)意元素的標志設計、招貼設計、包裝設計等作品屢見不鮮。漢字在其中的應用起到了以情表意、以意傳情的作用,并且極好的體現(xiàn)了東方文化的獨特魅力。但是,漢字的使用范圍主要集中在中國及其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因此,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文字的拉丁字母元素引入其中可以掃除其國際化道路上的一個巨大障礙。當今世界,東西方人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之中,將兩種截然不同的字體融為一體,這是世界現(xiàn)代字體設計所體現(xiàn)出的鮮明的時代特征。
二、拉丁字母與漢字結合的設計方法
(一)換置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拉丁字母和漢字在某個局部有相似性的特點,進行元素間的相互替換。由于漢字的結構與筆畫相對于拉丁字母較為復雜,所以,二者的結合通常是以漢字作為基本型,將拉丁字母元素換置于其中,達到一種“字中字”的藝術效果,從而用簡潔的外形詮釋豐富的內(nèi)涵,在視覺上給人帶來離奇荒誕卻又妙趣橫生、意義深刻之感。圖1是《第七節(jié)宋莊文化藝術節(jié)》的標志設計。其以漢字“藝”作為基本型體現(xiàn)東方主題,同時,設計師敏銳的發(fā)現(xiàn)了英文單詞“藝術”——“Art”與漢字“草字頭”在外形上的相似性,并大膽的進行了“偷梁換柱”,換置后的中英文結合體將該活動所需體現(xiàn)的東西文化交融的這一思想內(nèi)容演繹的淋漓盡致。而“Art”的最后一個字母“t”經(jīng)過微妙的變形則體現(xiàn)了藝術節(jié)主題中的“七“字。此標志字體中有字又有字,畫中又有畫,形簡而意長,讓人回味無窮。
圖4是筆者為教材《字體設計》設計的封面書名字體,作品運用英文襯線字體和漢字宋體筆畫風格的一致性,在不打破漢字基本結構并且不影響其可讀性的前提下將若干字母取代漢字筆畫,凸顯了運用兩種字體元素進行設計的趣味性和時代感。
(二)筆畫變形
當拉丁字母不能直接替換為漢字的某一局部時,通過對漢字筆畫的調(diào)整,在不影響其整體的識別性的基礎上,使二者能夠相互轉化,同樣可以達到水乳交融的藝術效果。無論拉丁字母還是漢字,其每一個字都是由若干筆畫構成,而筆畫則可以理解為不同性格抽象的點、線、面。每一個元素的大或小、粗或細、長或短、曲或直、厚或薄都決定著字體的個性。在拉丁字母與漢字的相互轉化的過程中,只要保證這些元素的風格一致,就會得到整體的和諧。例如圖3的招貼設計中,一個紅色的“囍”字成為了畫面的主體,很好的營造了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喜慶氛圍,反映了全國人民慶祝香港回歸的喜悅心情。而“香港”這一主題的表現(xiàn),正是通過將其英文名“Hongkong”的筆畫進行“漢化”得以巧妙實現(xiàn)的,使中英文呈現(xiàn)出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彼此”的構成形式。而此案例成功的關鍵在于,整體的筆畫都是由平直明快的幾何形構成,視覺語言風格統(tǒng)一、形式簡練。
(三)共用筆畫
4整個字體設計中,漢字和拉丁字母共同使用同一個筆畫或偏旁部首,并用以形成各自完整的文字輪廓稱之為共用筆畫。圖4兩個案例均是采用這種方法,英文單詞中的某個字母同時又是漢字中的某個局部,色彩將他們區(qū)分,筆畫又將他們結合為一個整體,中英文的筆畫相互借用,達到了一種高度的和諧和統(tǒng)一。除了整體性強,由于筆畫的共同使用,減少了中英文的筆畫總數(shù),因此,形式上更為簡潔現(xiàn)代,這與國際化的設計風格不謀而合。這種方法多運用于詞組的字體設計中,因此,除了考慮單個元素的組合,還要細致推敲元素與元素之間的組合關系,使各文字要素協(xié)調(diào)一致。
當讀者看到圖10案例時,在清楚的識別出“中國”兩個漢字的同時,不免對“國”字部分略顯夸張的造型有些疑惑,然而,當此圖順時針旋轉90度后,奇妙有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中國”兩個字悄然消失,而映入人眼簾的是英文“CHINA”(圖11)。設計者利用中英文之間筆畫的形似,通過巧妙的視角改變,將二者相互轉化,從內(nèi)容到表現(xiàn)形式上均高度融合。
(四)正負形
利用筆畫的殘像現(xiàn)象,將文字的正形和負形巧妙組合,相互借用,可以達到一種奇妙的視覺心理現(xiàn)象。正負形相互依存,互相補充,一語雙關。經(jīng)濟半小時欄目的標志設計(圖7)是采用了正負形的方法,其中正形是英文“Economics”的首寫字母“E”和30分的首寫字“3”,二者圍合而成的負形則恰恰是欄目名稱中的“半”字,同時又與人民幣的符號極為相似,在明確欄目定位的同時,很好的強化了品牌名稱。作品立意巧妙,中英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言簡意賅的表達了豐富的設計思想。
(五)異影
這是一種利用文字的形與影的相互關系,將不同維度、不同空間、不同內(nèi)容聯(lián)結在一起的方法。通常一個為實體一個為虛體,一個表現(xiàn)當前,一個表現(xiàn)將來;一個表現(xiàn)現(xiàn)實,一個表現(xiàn)夢幻;一個表現(xiàn)本體,一個表現(xiàn)喻體。運用這種手法的過程中,應該準確地把握文字與文字之間的邏輯關系,以表現(xiàn)出清晰的視覺層級變化,給觀者帶來豐富的想象。圖8上海世博會奧地利館的標志設計,中國紅表現(xiàn)的漢字“人”展現(xiàn)了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活動理念,作為投影出現(xiàn)的字母A是“Austria(奧地利) ”的首寫字母,中英文通過巧妙的光影效果,營造了一個真實的三維空間,展現(xiàn)了奧地利館在中國的人文環(huán)境中所獨有的精神風貌。
三、拉丁字母與漢字結合的設計原則
(一)形的相似性原則。二者在外形上存在相似性,是進行結合的前提。切忌過多主觀的改變文字原始的結構和筆畫,使整體形態(tài)牽強生硬,破壞設計初衷。
(二)意的關聯(lián)性原則。拉丁字母本身不具備具體含義,但它通常代表一個單詞,單詞的含義與漢字要表達的內(nèi)涵要一致,這樣才能達到內(nèi)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
(三)可讀性原則。運用文字作為基本元素進行設計的作品,文字就是創(chuàng)意的核心,保證文字可被識別是其創(chuàng)意被讀者解讀的基本條件。
(四)符合審美原則。任何藝術作品都應以美的形式傳遞信息,字體設計也不例外,除了遵循以上原則,能否給人以美的感受也是評判作品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結 語
拉丁字母與漢字的結合已然在當今的視覺傳達設計中成為一種趨勢,它亦傳統(tǒng)亦現(xiàn)代、亦民族亦世界,用新的視覺現(xiàn)象沖擊人們固有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 [美]阿歷克斯·伍·懷特.字體設計原理[M].徐玲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 [英]路易斯·布萊克威爾.西方字體設計一百年[M].許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呂圣中.意匠文字[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4] 設計中漢字應用的世界化,楊君宇,http://www.yieshow.com/
作者簡介:
朱威,碩士,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