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
【摘 要】物理概念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影響到學生整體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與拓展,可以說學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本文筆者就如何通過“五步”開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學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中國論文網(wǎng) http://www.xzbu.com/5/view-5136425.htm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物理 概念 教學
物理概念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影響到學生整體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與拓展,可以說學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中學物理教學實踐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學”的內(nèi)容,下面我就如何通過“四步”開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學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第一步曲: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概念氛圍
創(chuàng)設概念教學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學的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物理概念一般比較抽象,對于缺乏理性認識的中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如果教師在概念教學過程中去創(chuàng)設恰當?shù)摹熬场?,激發(fā)學生的“情”,不僅能幫助學生的認識比較容易地進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對物理概念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好奇轉(zhuǎn)變?yōu)榕d趣愛好,由興趣愛好轉(zhuǎn)變?yōu)閷ξ锢砀拍钪R的渴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新奇、積極的心態(tài)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很快就能靈活掌握物理概念,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學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學是一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磁懸浮列車以432km/h高速勻速運行了8s時間,蝸牛在10s內(nèi)速度從0加速到0.1cm/s,讓學生體驗速度大與速度變化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接著給出下列案例:普通轎車0→100km/h用時20s;旅客列車0→100km/h用時500s,讓學生建立起速度變化相等時變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給出例1:蘭博基尼跑車0→100km/h加速時間4.0s;例2:麥克拉倫F1LM跑車0→100km/h加速時間3.2s,讓學生分析例1與例2──速度變化相同,如何比較其變化的快慢?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在探究中逐漸形成速度變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較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我通過與學生共同分析物理過程、重現(xiàn)問題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學生一步一步地“帶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導深化學生的思維,再經(jīng)過進一步的反復、強化后,使學生對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較清晰的認識。
第二步曲:鼓勵學生,嘗試定義概念
通過第一步的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觀感受到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學生對加速度有了具體的物理圖景后,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來突破呢?我通過具體的例子來引導學生,A車在2秒的時間內(nèi)速度由10m/s變?yōu)?5m/s,則它的加速度是多大?讓學生感受,讓他們自主認識到加速度只有大小還不能說明具體問題,要說明具體問題一定需要另一個因素,這一因素即為加速度的方向,學生們恍然大悟,有豁然開朗之感。要使學生認識到這一步,必須經(jīng)過一段教學過程才能完成。心理學研究表明:像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所獲得的知識,掌握更牢固、更持久。當學生對所學的概念具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后,教師鼓勵學生對已有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嘗試給有關的概念下一個恰當?shù)亩x。這樣,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身的物理素質(zhì),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在教學中,只要引導得當,很多概念的定義,學生基本能歸納準確。在基本概念的初步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學體會,琢磨概念的內(nèi)涵。然后再由教師引導學生對概念的定義進行剖析,加深理解,最后附上部分練習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一個物理量產(chǎn)生的條件和怎么樣給它下定義。如電場強度,磁感強度,電勢。通過這樣的程序教學,使學生逐步領悟物理學中概念產(chǎn)生的特點,同時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想。
第三步曲:討論交流,正確規(guī)范概念
通過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學生回顧速度的概念: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即物體位置變化快慢。定義式v=Δx/Δt,讓學生猜測加速度的定義式是什么。由學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學生基本上可以從文字語言描述加速度和數(shù)學語言描述加速度;但由于學生所具有的物理知識不足和思維的局限性,所下的定義不一定完整,甚至下出錯誤的定義。這時,教師不必急于糾正,而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中使學生相互啟發(fā),不斷糾正錯誤,直至得出完整、準確的定義。同時,教師適當點撥,使學生抓住概念中的關鍵字、詞、句,更準確地理解概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例如在高一第一節(jié)《力》中我就給學生提出這樣的系列問題:“力為什么可以這樣定義?”“能不能把力定義為是手對黑板的作用?”;“如何給一個物理概念下定義?”;“定義中‘相互兩字如何理解?”;“力的相互作用有無先后?”;“平常說的體力、腦力、生產(chǎn)力等是否就是物理中的力?”。從一個熟悉的概念引出一系列他們從未想過的問題,必然大大激發(fā)了他們思維興趣。這樣逐步使學生懂得掌握概念靠“記”是不夠的,理解才是掌握概念的關鍵。促使他們會思考、愛思考、勤思考。最后歸納出準確的定義。
第四步曲:多種方法,科學記憶概念
解決物理問題就是運用記憶的物理知識去分析、綜合、推理的過程,準確的記憶是正確應用的基礎,理解是物理記憶的關鍵?!爸挥薪M織有序的知識才能在需要應用時成功的提取和檢索?!毙睦韺W研究表明:多種分析器協(xié)同活動,可以使同一內(nèi)容在大腦皮層建立多通道聯(lián)系,從而提高記憶效果。當學生理解概念后,用多種科學的方法記憶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tǒng)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周期,使知識信息貯存得牢固.指導學生科學地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四步”的關系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們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點,選用不同的適用于該概念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內(nèi)涵,把握概念的實質(zhì),為靈活運用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是簡單地將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發(fā)展學生的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