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非外語專業(yè)翻譯教學及翻譯人才培養(yǎng)研究
    ——基于福建高校非外語專業(yè)選修翻譯需求的調查

    2014-04-18 09:16:58
    關鍵詞:筆譯口譯外語

    黃 加 振

    (福建農林大學文法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大學是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主要途徑,到2013年7月,全國有106所院校獲批開設翻譯本科專業(yè)[1],但仍然不能滿足社會、市場以及學生的需求。在福建省僅有少數(shù)幾個院校設置翻譯本科專業(yè),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MTI)在省屬高校里更是屈指可數(shù)。外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已遠遠不能滿足翻譯市場的需要,亟待在非外語專業(yè)開設翻譯選修課,培養(yǎng)翻譯人才。

    一、研究背景

    關于在非外語專業(yè)開設翻譯選修課、培養(yǎng)翻譯人才,國內早有學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曉琴認為高校必須向非外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翻譯課,傳授基本的翻譯理論與技巧,推動不同領域的翻譯人才培養(yǎng)[2];劉衛(wèi)東指出翻譯教學不再局限于外語專業(yè),培養(yǎng)翻譯人才不再是外語專業(yè)的專利,如果讓非外語專業(yè)學生有機會學習翻譯理論知識以及系統(tǒng)的翻譯教學,將使他們很容易適應各類翻譯工作,且極有可能成為各自領域內的出色譯者[3];朱海燕等認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開設翻譯選修課,講解各種翻譯技巧和方法[4];熊立久等則指出復合型翻譯人才指既有專業(yè)技術又精通外語的翻譯人才或精通外語并有一定的專業(yè)技術知識的人才,而前面那種翻譯人才大多來自非外語專業(yè)[5]。國外翻譯教學研究較少涉及專門針對非外語專業(yè)相關的特定研究,但有許多闡述語言學專業(yè)的學生的翻譯能力和翻譯水平問題,認為語言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仍然可以成為合格或優(yōu)秀的翻譯人才。在英國,翻譯公司喜歡招聘語言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對語言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改變翻譯任務的措詞表述,融入文本外信息,同樣可以生產出可接受的譯文[6]。這說明對于有一定外語語言能力的學生來說,通過一定的培訓,是可以勝任翻譯的。這些研究對我們在非外語專業(yè)開設翻譯選修課,進行語言教學與翻譯教學實踐,提高翻譯能力、培養(yǎng)翻譯人才具有參考借鑒意義。

    雖然國內外針對與非外語專業(yè)相關的翻譯教學與翻譯人才培養(yǎng)有過一些闡述,但大多只停留在呼吁層面,多數(shù)缺乏對非外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的客觀需求的調查實證。王金波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調查了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翻譯教學需求,認為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對翻譯課程興趣濃厚,懷有明確而實用的動機[7],然而受到學生素質、市場需求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該研究結果在中國其他地方是否實用還需要更多的相關研究。

    許多高校意識到大學外語教學中融入翻譯教學的重要性,個別高校嘗試開設翻譯選修課以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诖耍疚耐ㄟ^對福建省高校非外語專業(yè)學生選修翻譯情況以及翻譯選修課的需求現(xiàn)狀進行調查,探討在非外語專業(yè)學生中開設翻譯選修課的可行性,以期對高校非外語專業(yè)翻譯教學與翻譯人才培養(yǎng)提供思路。

    二、調查設計

    (一)調查設計依據

    從外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而言,需求可以分為社會需求(或客觀需求或市場需求)和個人需求(或主觀需求或學生需求)。陳冰冰把“社會需求分析”和“學生個人需求分析”分別細分成4個維度:前者包括社會需求基本情況、工作中英語使用情況、英語水平自我評價和大學英語教學對社會需求的適應度,后者包括學習能力差距、學習者個人愿望、學習過程需求和學習環(huán)境需求等[8]。這種需求分析符合中國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符合高校非外語專業(yè)翻譯選修課教學的實際情況,故本文將其作為問卷設計的總體依據。此外,翻譯涉及雙語能力,問卷增加部分涉及漢語能力方面的問題。

    (二)調查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集美大學、泉州師范學院、閩南師范大學等7所高校的學生為對象,涵蓋資源勘探、車輛工程、化工、林學、廣告學、臨床醫(yī)學等52個專業(yè)領域,對2009-2011級非外語專業(yè)學生是否選修過翻譯以及對選修翻譯的態(tài)度等情況進行調查。以上幾所高校坐落于不同地域,且辦學歷史相對較長,其非外語專業(yè)的翻譯需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的對象為大學二到四年級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習,能夠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具有一定借鑒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能夠增強調查問卷的可靠性。

    (三)調查目的

    本調查的目的是了解福建各高校非外語專業(yè)本科生選修翻譯情況,以及對選修翻譯的需求狀況。具體了解非外語專業(yè)本科生對選修翻譯課程的參與度、動機以及目的。主要了解選修過翻譯課程的學生對口譯或筆譯課程設置、課時、學分、教材、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的評價。

    (四)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定性分析主要對福建省部分翻譯公司負責人、部分高校教師及學生的訪談,對歷史資料的查閱解讀等。定量分析則是通過對一定范圍內的具有代表性的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切身體會和主觀感受以進一步補充和佐證翻譯需求的客觀情況。調查主要借鑒陳冰冰的4個維度的需求分析法以及構成翻譯能力的主要要素,設計訪談問題、問卷,以及確定查閱資料的范圍。

    1.訪談。對福建省譯國譯民翻譯公司的負責人、高校外語教師等8位相關人士以及部分學生進行訪談。采用會議面談、電話、QQ和電子郵件等形式進行。訪談主要圍繞翻譯人才的需求、招聘譯員的條件、翻譯教學的建議、翻譯選修課的開設情況、學生對翻譯選修課的評價等內容進行。

    2.查閱歷史資料。主要查閱福建船政學堂在非外語專業(yè)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成功案例,佐證非外語專業(yè)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可行性。

    3.問卷。以紙質的問卷調查為主、以電子郵件為輔的形式進行。調查表主要依據上述學生需求維度,設計了涵蓋學生的基本情況、選修翻譯的基本情況及教材教法等方面內容共17大問題,同時因為翻譯涉及雙語能力,增加了8道涉及中文能力的題目。25道題目中包含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開放式問題。

    三、調查結果與討論

    (一)定性分析

    1.翻譯人才的需求。我國翻譯工作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無疑是合格的翻譯人才短缺問題,而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短缺,是極度短缺,尤其是能夠承擔日益擴大的對外文化交流任務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翻譯人才嚴重匱乏”[9]。福建省翻譯人才嚴重欠缺也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對譯國譯民等翻譯公司的調查,目前,福建省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具有某一專業(yè)特長的翻譯人才,許多涉及石油、化工等方面的翻譯人才不得不從其他省份招聘或借用。根據省翻譯協(xié)會相關資料,具有國際工程承包經驗,懂經營、善管理、懂外語的外經工作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此外,理工類的翻譯人才也相當短缺,僅占不到10%。同時省翻譯協(xié)會儲備的大多數(shù)翻譯人員為高校兼職教師,他們本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無暇全身心投入工作,使翻譯人才更加缺乏。目前雖然有幾所院校開始設置翻譯系,招收翻譯專業(yè)碩士生,但仍與福建省的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發(fā)展以及對外交流、投資和貿易發(fā)展速度不相稱。在非外語專業(yè)培養(yǎng)翻譯人才,是改變目前翻譯人才嚴重不足的另一途徑,是福建經濟社會發(fā)展、對外投資與交流的現(xiàn)實需要。

    2.招聘譯員的條件。調查發(fā)現(xiàn),相對英語專業(yè)八級的學生,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具有自己獨特的專業(yè)優(yōu)勢,只要英語過六級,基本上經過1~2個月的專業(yè)培訓,可以勝任一般性的翻譯,翻譯公司每年也招了許多這類學生,這為在非外語專業(yè)培養(yǎng)翻譯人才成為可能。在近代歷史上,福建也有過非外語專業(yè)從事翻譯的成功典范,如陳季同、嚴復、羅豐祿、陳壽彭、馬建忠、魏瀚、李榮芳、王壽昌、鄭誠、李壽田等翻譯家的成就與思想,啟示我們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并非外語專業(yè)以及翻譯專業(yè)這條途徑,可以多途徑培養(yǎng)翻譯人才,不拘一格培養(yǎng)人才。

    3.翻譯教學的建議。調查發(fā)現(xiàn),翻譯公司非常重視翻譯的市場化,迫切需要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目前許多學校在往這方面努力,比如在學校設立翻譯工作室,承接翻譯項目等),特別注重計算機輔助軟件等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定量分析

    1.數(shù)據收集。本次調查前后共發(fā)放問卷4016份,回收3695份,回收率92%。在收回的3695份問卷中,明確回答選修過翻譯課的為234份,占6.3%,考慮到是三屆學生,學生選修翻譯的比例較低,但針對沒有選修過翻譯的學生是否愿意選修翻譯時,許多同學希望選修(共2553人,占69.1%),沒有選修的原因主要有: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不準備,因為沒時間;據說沒有預期的效果;學校開設班級不夠等。在回答選修過翻譯課的234份調查問卷中共有15份填寫信息不完整或對于該調查問卷個別問題沒有回答或前后自相矛盾,有效率為94%,問卷調查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數(shù)據分析。在回收的3695份問卷中,沒有選修翻譯但希望選修翻譯的占69.1%,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希望選修翻譯,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沒有付諸實施。調查發(fā)現(xiàn)有開設翻譯選修課的學校每個學期也只有60~120個選修名額。在219份問卷對應的調查對象中,男生103人, 女生116人,為大學二至四年級的非外語專業(yè)學生。(1)翻譯教學合理性情況。針對翻譯教學方式的合理性問題時,153人認為合理,約占70%,66人認為不合理,約占30%。認為不合理的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理由:學不到東西,脫離現(xiàn)實;感覺所學不多,沒有涉及能力培養(yǎng);以教為主,缺少練習;學生缺少鍛煉機會;只為考試而學;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過于死板,學生沒有激情;教學還是滿堂灌;傳統(tǒng)的教學使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吸收不好;主要還是老師講學為主,學生接受訓練機會較少;無其他課外練習;聽與不聽效果不明顯;不全面,只是點到為止;翻譯應結合原文文化背景等進行,而不應只句子練習。雖然數(shù)據說明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學方式合理,但存在的問題比較多。

    (2)選修翻譯課程的目的和動機。對于選修翻譯課程的目的(可多選), 非外語專業(yè)學生的回答比較集中。“提高英語總體水平”與“提高英漢互譯技能”的人數(shù)分別為135人(占61.6%)和98人(占44.7%)?!霸鰪娋蜆I(yè)競爭力”的為70人(占32.0%),“通過全國各類英語水平考試”的為47人(占21.5%),“偶然因素使然, 沒有明確目的”的為39人(占17.8%)。學生學習翻譯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英語水平, 或者是提高翻譯技能,這與大學英語四、六級對翻譯方面的測試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因為大學四、六級對翻譯的檢測只是補全句子翻譯,2013年12月改為段落翻譯),但與翻譯市場對翻譯人才的要求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選修翻譯目的與動機決定了學生想通過考試拿到證書的欲望不是很強,學生面談的結果是許多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比較懷疑,個別學生主要的目的是想獲得學分,沒有非常明確的目的和動機。然而,通過訪談得知用人單位很看重翻譯證書,因為翻譯證書就是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最好的證明之一。

    關于將來是否從事翻譯工作的調查結果說明, 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選修翻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包括翻譯技能在內的語言能力,而非僅僅提高翻譯基本技能。翻譯的目的和動機決定了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將來不會從事翻譯工作(180人,占82.2%),只有少數(shù)認為會從事兼職(17人,占7.8%)或自由翻譯(13人,占5.9%),其中認為會成為專職翻譯的僅為5人,占2.3%,還沒有考慮過的4人,占1.8%?,F(xiàn)實情況是: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未來專門從事翻譯工作的并非很多,但許多畢業(yè)生卻自覺不自覺與翻譯打交道,成為兼職翻譯或可能最終成為專業(yè)翻譯。其中許多甚至翻譯了大量科技、經貿等作品, 成為有名的翻譯家(如我國的屠岸先生和黃杲炘先生)。

    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準備參加英語水平考試情況(可多選)看,學生選修翻譯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參加各類考試,其中參加英語六級考試的學生所占的比例最高(145人)。從實踐調查的數(shù)據分析來看,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翻譯課程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英語總體水平,以便參加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因為幾乎所有非外語學生都被要求參加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所以這一考試出現(xiàn)頻率最高。而選修翻譯的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高,基本上過了大學英語四級。此外,參加翻譯資格考試(127人)也是學生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實際訪談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各類翻譯資格考試了解不是很清楚,這是老師需要注意的方面。留學是不少學生本科畢業(yè)后的首要選擇,特別是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 而托福(26人)和GRE (19人)考試成績是國外高校錄取外國留學生的參考或必要條件之一。選擇劍橋商務英語證書考試(1人)和托業(yè)考試(1人)的人數(shù)較少,訪談發(fā)現(xiàn)對于英語專業(yè)比較熟悉的考試不太為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所了解,而這種能力考試在國際上廣被承認,因而這種學習需求非常值得注意。

    (3)口譯教學評價及其需求。 對非外語專業(yè)開設口譯課的時間短、范圍窄,但學生對口譯課情有獨鐘,且評價較高。在選取的219份問卷調查中,學生反映翻譯選修主要集中在筆譯,有時在筆譯中補充口譯,真正開設口譯選修課的更少(175人沒有上過口譯課,占79.9%),但對有關口譯方面的問題回答非常積極,主要有:多多開展口譯選修課;老師專業(yè)指導;多開課(口譯),多互動;如何解決上課形式化問題;多發(fā)揮課程作用,讓學生真正掌握;口譯老師希望是外教,授課老師發(fā)音準確度需改善;多設實地場景演練;師生互動,授課需有針對性,合理安排時間;希望多開口譯課,增強外語交流能力;應多設口譯考試,而非簡單“ABC”;用英語講述熱點事件;口譯多運用實際生活例子;多側重口譯,了解外國文化;根據未來的就業(yè)形勢決定口譯的方向。對口譯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可多選)也比較積極,對調查的6個方面,按回答人數(shù)的多少依次為:聽力水平(68人,占31.1%)、翻譯技巧(45人,占20.5%)、筆記能力(37人,占16.9%)、口語水平(25人,占11.4%)、總體英語水平(25人,占11.4%)、信息檢索能力(6人,占2.7%),其中3人(1.4%)表示對所調查的幾個方面都有所幫助。

    針對“口譯課程教學方式評價(可多選)”調查:154人(70.3%)認為應該采取“同學逐個逐段口譯例文,老師逐個講評”的教學方式,90人(41.1%)認為應該“同學上臺口譯后老師集中點評”,60人(27.4%)選擇“同學結對口譯、評論后老師集中講解”,選擇“全班同學一起練習后老師挑重點總結”的人數(shù)僅為22人(10%)。上述調查結果表明, 學生傾向于積極參與口譯活動并希望得到指點、積極反饋和幫助,喜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對于“希望口譯課程班級大小”調查:90人(41%)選擇0~20人,59人(26.9%)選擇21~30人,31人(14.2%)選擇31~40人,20人(9.1%)選擇41~50人,19人(8.7%)未作出回答。調查結果顯示,多數(shù)學生希望班級人數(shù)控制在20人左右,以利于組織課堂交際活動,保證自己能夠有機會充分參與其中。 當然,由于題目設置的關系,有些同學可能認為10人以內更好。這在有些條件較好的學校的外語專業(yè)可以實現(xiàn),但各個學校非外語專業(yè)本科生占絕對比例(外語類學校除外),公共英語教學的人數(shù)往往控制在60人以內; 鑒于師資等條件,要想口譯選修班級人數(shù)控制在20人左右不太可能,但可以考慮30人左右。

    針對非外語專業(yè)口譯課程應該注重的專題調查結果(可多選)顯示,選擇經濟貿易(196人,占89.5%)、社會問題(167人,占76.3%)、科學技術(152人,占69.4%)的學生人數(shù)名列前三。除此以外,選擇的學生接近或超過100人的專題有:游覽訪談(113人,占51.6%)、影視作品(96人,占43.8%)、會議展覽(89人,占40.6%),這些反映了學生的興趣與年齡特點,說明學生喜歡選擇的素材應該是他們專業(yè)相關的,或他們關心及感興趣的話題。

    目前,許多學校只對大二非外語專業(yè)本科生開設為期1個學期,共32學時的口譯選修課?!跋M谧g課程設置的學時和學期”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口譯為2學時的有62人(占28.3%),4學時的有130人(占59.4%),6學時的有23人(占10.5%);156人希望開設2個學期(占71.2%),33人希望開設4個學期(占15.1%)??傮w上說學生希望增加學時和上課的學期:每周4學時,共2學期??梢妼W生比較喜歡口譯課程。

    (4)筆譯課程教學需求和期望。翻譯一般涉及到筆譯與口譯,因此除了口譯,本次問卷也涉及筆譯課程的教學需求和期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一些重點項目。筆譯課程需要關注的話題的調查結果與前面口譯課程應涉及的專題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商務(156人,占71.2%)與科技(119人,占54.3%)名列前二。這與他們自己所學的商務、科技知識有關。 除此以外, 旅游(112人,占51.1%)、教育(104人,占47.5%)、影視(85人,占38.8%)所選人數(shù)較多,體現(xiàn)了自然科學專業(yè)學生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愿望。

    在“希望開設的筆譯課程(可多選)”中, 實用翻譯技巧出現(xiàn)比例最高(158人,占72.1%), 科技翻譯次之(97人,占44.3%), 翻譯批評與鑒賞則處于第三(35人,占16.0%), 翻譯理論比例最低(12人,占5.5%)。有趣的是, 既選擇實用翻譯技巧又選擇科技翻譯者達75人, 既選擇實用翻譯技巧又選擇翻譯批評與鑒賞的有32人。實用翻譯技巧關注微觀翻譯操作, 能夠起到快速提高翻譯技能的作用,這與學生想提高英語能力的回答不謀而合。商務、科技翻譯比較符合學生的非外語專業(yè)背景, 對他們學習商務、科技英語,閱讀與他們本專業(yè)相關的英文資料有所幫助。 翻譯批評與鑒賞通過對翻譯作品的評價與分析,能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化差異, 提高自己的翻譯技能。學生可能認為翻譯理論顯得高深,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與實際需求并非直接,所以翻譯理論不太受歡迎。

    針對學生“希望使用的翻譯教材(可多選)”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希望使用的教材比較廣泛。任課教師隨堂講義(125人,占57.1%)能夠照顧到傳統(tǒng)教材的優(yōu)點,并且能夠發(fā)揮自身學校的特色,而且學生不用花錢購買教材,最受學生青睞。固定教材(87人,占39.7%)能讓學生按部就班,有章可循,翻譯考試針對性可能更強,許多學生習慣于固定教材。許多學校已在教學中普遍使用多媒體(68人,占31.1%),使用多媒體材料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任課教師承接的翻譯項目真實性最高,但選擇的學生比例最低(38人,占17.4%),原因可能是教師用來作翻譯教學材料的比較少,學生并不熟悉,且翻譯材料需要時間,許多學生趨于功利,不愿花太多時間。但實際上翻譯項目最能鍛煉學生翻譯的實戰(zhàn)能力,同時可以了解翻譯的市場需求和行業(yè)規(guī)則,對他們快速進入并適應翻譯行業(yè)相當有利。筆譯教學方式調查結果和口譯教學方式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即傾向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 一些學生不選擇任課教師承接的翻譯項目,卻選擇希望教師用自身的翻譯實例進行教學(38人)。這反映部分學生既希望采用真實的翻譯素材,又怕進行繁重的翻譯練習的矛盾心理。

    (5)中文課程教學需求和期望。調查也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英語能力較高,但中文能力一般。為此,專門設計了一些有關中文課程的問卷調查,對于中文能力對翻譯的影響程度的調查顯示:認為影響很大與影響較大的占60%(分別為30.1%與35.6%)以上,影響一般的占30.1%,基本無影響的占4.2%,這與“中文能力對提高翻譯能力的幫助”調查基本一致,說明大多數(shù)認為中文能力對提高翻譯能力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其中認為幫助大的占51.1%)。

    同時調查還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上過的中文課程為:大學語文、中國文學藝術簡介、漢字與中國文化、詩歌鑒賞、大學生課外導讀等課程,但許多學生認為不同教師沒有統(tǒng)一標準,在選擇題材等方面隨意性較大。對于“您認為中文課程應看重什么,可以有哪些改進?”的問題,學生的問答集中如下:語言表達與思維訓練;交流與應用;注重古典文學與基礎知識;文學修辭;注重文學修養(yǎng),多學些古代文化、禮儀等;語法與表達能力;個人素質的提高與綜合能力的提高。對于“您希望增設哪些課程以提高翻譯能力?”的問題,學生回答如下:口語課、口譯、英語文學、英語發(fā)展與背景、專門的翻譯課、英語閱讀理解課、英語聽力提高課、經典影視作品欣賞、商務英語、中文翻譯等。

    3.小結。上述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總體上學生選修翻譯的比例較低,與學生以及翻譯市場的需求不相適應,選修翻譯的學生對選修翻譯課程的教學總體是滿意的。學生選修翻譯的目的是提高英語水平與英漢翻譯技能(屬于技能的層次),對于將來從事翻譯未懷有明確的動機。在教學方法上,不管是口譯還是筆譯,學生注重小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希望增加選修的學期、學時,關注經貿、科技、社會熱點問題等專題,希望使用任課教師隨堂講義以及增加中文的能力培養(yǎng)等。

    四、啟示和建議

    (一)翻譯教學啟示

    本次調查針對福建省主要高校進行,針對非外語專業(yè)學生選修翻譯情況及其對翻譯人才培養(yǎng)啟示進行了調查與探討。根據調查結果,啟示和建議如下。

    1.增加翻譯選修課的規(guī)模。根據調查,希望選修翻譯的學生占69.1%,而實際有機會選修翻譯的學生只占5.8%,學校提供的選修機會與學生的需求相差甚遠。由于學校的師資、場地等資源所限,大規(guī)模放開有難度,可根據學校情況逐步放開。特別是2013年12月,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把原來的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翻譯(這是一項重大改革),預計以后選修翻譯的人數(shù)會更多,需求更旺。

    2.口筆譯分開。開設翻譯選修課時,盡可能把口譯與筆譯分開,口譯與筆譯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巨大的不同,同時注重學生在口譯選修課方面的需求。也可以進行分類前的測試,以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

    3.按專業(yè)分班,控制班級規(guī)模。目前大多學校都是通過網絡報名選修,各種不同專業(yè)混雜在一起,由于專業(yè)背景不同,不利于教學素材的選取。建議按相近的專業(yè)進行分班,并盡可能控制班級規(guī)模,以利于翻譯教學與人才培養(yǎng),口譯班級盡可能在30人左右,筆譯班級在40人左右。

    4.因地制宜選取素材。不同學??筛鶕约簩W校自身優(yōu)勢,選取材料時可與本校優(yōu)勢學科專業(yè)緊密聯(lián)系,以利于整體的發(fā)展。注意學生在經濟貿易、科技、社會熱點等方面的需求,同時兼顧學生未來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時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的了解。

    5.改變課程設置,延長翻譯課時。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學生最希望開設實用翻譯技巧、商務翻譯、科技翻譯和翻譯批評與鑒賞, 同時兼顧旅游、教育及影視等題材。調查顯示,非外語專業(yè)本科生希望提高翻譯能力,希望增設課時,以滿足他們直接和長遠需要??梢愿鶕闆r,分別開設2個學期的筆譯與口譯課程,或者每周由2個課時變?yōu)?個課時。當然,各??赏ㄟ^認真調查,安排適合自己的課程設置及課時。

    (二)翻譯人才培養(yǎng)啟示

    在非外語專業(yè)中培養(yǎng)翻譯人才是大勢所趨,MTI的招生就是一個例證,許多MTI學生都來自非外語專業(yè)。因此,在非外語專業(yè)中培養(yǎng)翻譯人才是可行的。但是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不清楚到底翻譯需要怎樣的能力。這就要求任課老師進行相應的解釋和說明。翻譯能力是一種獨特的綜合能力,涉及到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等的協(xié)調運用。翻譯能力曾被描述為5個參數(shù),即語言能力、文本能力、主題能力、文化能力和轉換能力[10]。此后,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翻譯能力習得過程和評估(PACTE)小組通過實證調查等方法,經過兩次修訂后認為翻譯能力的模式包括:“雙語能力、語言外能力、翻譯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操作能力、策略能力及心理生理要素”[11]。主要的能力要素大同小異,老師在教學中要持之以恒地貫徹下去,從能力要素的幾個方面指導學生。

    因為時間與語言基礎的現(xiàn)實限制,與外語專業(yè)的學生相比,非外語專業(yè)的學生在語言的基本技能方面略遜一籌,有些人認為達不到所謂的翻譯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非外語專業(yè)培養(yǎng)翻譯人才,還要了解翻譯人才的定位。Hoffman認為翻譯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novice(新手)、initiator(發(fā)起人)、apprentice(學徒)、journeyman(熟練工人)、expert(專家)、master(大師)[12]。所以,在非外語專業(yè)中培養(yǎng)翻譯人才首先要糾正所謂翻譯人才即高級翻譯人才的傳統(tǒng)觀念。翻譯人才具有層次性(發(fā)展性),培養(yǎng)翻譯人才并非一蹴而就。除了應該具備一定的服務能力、服務意識、職業(yè)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外,翻譯人才還應該具備本土性、多元性的特點,即在非外語專業(yè)學生中,根據其自身以及專業(yè)特點培養(yǎng)能夠勝任福建經濟社會發(fā)展、對外交流與貿易的需要,了解福建省省情(包括福建省地方歷史、文化、地理、經濟),主動向外推介福建地方文化;分別熟悉農林、醫(yī)藥、工程、商務等相關專業(yè)領域知識的能力。因此,要注重不同發(fā)展階段翻譯人才的培訓與提高。

    五、結語

    本次調查中共發(fā)放問卷4000多份,涉及多地域、多學校,樣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夠較為充分說明福建省非外語專業(yè)選修翻譯的基本狀況,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福建省非外語專業(yè)本科生的翻譯教學需求,也反映了在非外語專業(yè)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必要性。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選修的學生人數(shù)有限,因此對選修的學生的樣本分析略顯不足。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形式,有些學生對問題的某些方面回答比較含糊,對問題的結果分析的可靠性會有一定的影響。同時由于條件所限,對調查統(tǒng)計沒有分學校、分年級、分語種進行,無法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以后將進行外語專業(yè)的翻譯教學需求調查, 開展對比研究,對非外語專業(yè)學生開設翻譯選修課教學中的課程設置、教材采用、課時、學分、教學方法等,以及如何從非外語專業(yè)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培養(yǎng)翻譯人才提供更有價值的參照。

    [參考文獻]

    [1]中國翻譯協(xié)會.翻譯本科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單位名錄[EB/OL].(2013-07-28)[2013-09-31]. 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0-10/12/content_3765916.htm.

    [2]林曉琴.福建外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幾點建議[J].發(fā)展研究,2005(8):99-100.

    [3]劉衛(wèi)東.非外語專業(yè)翻譯教學模式的探究[J].教學研究,2007(6):518-520.

    [4]朱海燕,劉豐.翻譯選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構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33-134.

    [5]熊立久,韓國華.大學階段復合型翻譯人才培養(yǎng)策略的探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6):137-138.

    [6]SABATE M.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and translation as a product in teaching translation[J]. Sintagma,2003 (15): 23-42.

    [7]王金波.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翻譯教學需求調查——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外語界,2009(5):72-96.

    [8]陳冰冰.國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2):125-130.

    [9]華春雨.中國譯協(xié):中國合格翻譯人才“極度短缺”[EB/OL].(2012-12-06)[2013-09-3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6/c_113936710.htm.

    [10]SCHAFFNER C, BEVERLY A.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troduction[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0(xi): 77-89.

    [11]馬會娟,管興忠.發(fā)展學習者的漢譯英能力——以北外本科筆譯教學為例[J].中國翻譯,2010(5):39-44.

    [12]HOFFMAN R.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expertise and the domain of interpreting[J]. Interpreting,1997,2(1-2):189-230.

    猜你喜歡
    筆譯口譯外語
    跨學科口筆譯研究的百科全書——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評
    《口筆譯話語分析研究新進展》評介
    教育生態(tài)學視域下的英語筆譯教學研究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中外口譯研究對比分析
    略論筆譯與口譯的區(qū)別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大山教你學外語
    EAP視聽說對英語口譯關聯(lián)遷移的增效性——以交替?zhèn)髯g為例
    大山教你學外語
    論心理認知與口譯記憶
    启东市| 呼图壁县| 甘肃省| 石门县| 五峰| 泾源县| 中阳县| 牟定县| 新龙县| 城步| 天门市| 丁青县| 东乡族自治县| 沅江市| 锡林浩特市| 沂水县| 岑巩县| 海口市| 遂昌县| 灌南县| 汽车| 荥经县| 邢台市| 犍为县| 鸡西市| 华宁县| 延吉市| 化州市| 石柱| 宁津县| 上饶市| 惠州市| 曲麻莱县| 贵溪市| 德州市| 凌云县| 康马县| 平乐县| 年辖:市辖区| 新源县| 海南省|